[摘 要]在會計信息質量中,可靠性與相關性是會計信息兩個根本的信息質量特征。本文通過比較我國可靠性與相關性的含義、相互關系、等方面來探討現實會計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之間的權衡關系。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 可靠性 相關性
1 可靠性與相關性含義的概述
1.1 可靠性的含義可靠性是指確保信息能免于錯誤及偏差并能忠實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也就是說,會計信息應該是準確的、不偏不倚的。在會計信息的質量體系中,可靠性是基礎和核心。我國2006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就提出“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這一表述只將真實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對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則是以單獨條款與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沒有條款對中立性進行表述。
1.2 相關性的含義
相關性是指與決策有關、具有改變決策的能力,也就是說,具有相關性質量特征的會計信息會影響其使用者的決策行為。相關的會計信息應具有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我國2006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對相關性的表述為:“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表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基本一致。
2 可靠性與相關性性質與確認原則
2.1 可靠性的性質與確認原則
2.1.1 可靠性的性質
部分定性,部分定量。可靠性對于會計信息是部分定性,部分定量的。一個指標的可靠性,以真實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況為基礎,所以真實反映是可靠性的定性部分。或者說,會計信息的生產和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最初出發點是如實反映,而且希望客觀上也能如此。但由于會計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它往往是近似計量的結果,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向的可能所以對其表達或理解只能是定量的。必須承認可靠性有程度之分。它幾乎從來不是一個或黑或白的問題,而是一個可靠性更強或更弱的問題。
2.1.2 可靠性的確認原則
根據可靠性的涵義及其性質分析,確認一項會計信息是否可靠應遵循如下原則:
第一,客觀性。客觀性源于可靠性的定性部分,會計信息必須忠實反映企業經濟資財和債務,是否忠實反映,標準是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它不以會計人員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第二,程度性。程度性源于可靠性的定量部分,由于會計信息反映客觀上存在計量上的困難,主觀上存在偏向的可能,使得會計信息不可能是絕對精確可靠的,而只是在一定程度或幅度內可靠,因此,只要會計信息用戶依賴它在一定程度內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經濟情況或事項,即可視為可靠。第三,信息個體差異性。由于企業每項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程度不同,又由于每項會計信息的用處不一樣,導致不同的會計信息之間,可能或要求的可靠程度不一樣,使得不同會計信息之間于呈現出個體差異性。因此,確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要視不同經濟業務、信息的不同用處而定。
2.2 相關性的性質與確認原則
2.2.1 相關性的性質
某一信息是否邏輯的與某項決策有關。回答只有是與不是。但這一信息是否有影響信息使用者決策的能力,則要看這一信息對決策是否重要或金額相對的大,如果是,這一信息具有影響信息使用者決策的能力,是相關的信息,反之則不是。但如果這一信息與決策沒有關系,即使它代表的金額再大,也是不相關的。
2.2.2 相關性的確認原則
根據相關性的涵義及其性質分析崩認一項信息是否與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相關,應遵循這樣幾個原則:
第一,客觀性。由于相關性源于信息的性質,而信息是客觀經濟環境中交易和事項的反映,交易與事項是否與決策相關,它不以會計人員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是獨立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之外的客觀事實。第二,發展變化性。發展變化性是由客觀性派生的,由于確認會計信息是否相關應遵循客觀性原則,而客觀經濟環境是發展變化的,因此,相關的會計信息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應隨著環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第三,選擇性。這里的選擇性,不是會計人員主觀意志的選擇,而是各種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相互制約與平衡的結果。并不是所有相關的信息都應該和可能予以揭示,相關的信息首先要能通過重要性這個網篩,其次要能滿足一定的可靠性程度,最后還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3 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相互關系
通過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可靠性與相關性概述我們可以知道,雖然可靠性和相關性是會計信息兩項重要的質量特征,但是兩者之間并不是總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況下,或者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很好,但可靠性較差;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關性又較差,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關性之間進行權衡。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一份綜合報告《改進財務報告…著眼于用戶》特別強調信息的相關性,并使其成為貫穿報告的主線,但這份報告對現行的許多會計政策仍然持肯定態度,由此可以看出美國人的兩難選擇。由于這種態度在報告中很多時候采取了用戶意見的態度,我們可以認為,在美國這樣一個會計最為發達的國家,也面臨著提高相關性的巨大壓力,但若要以降低可靠性為代價,則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證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相關性進而實現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可能是美國的較好選擇。
而在我國,現階段會計信息的質量不容樂觀,在相關性和可靠性方面均存在較多問題。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雖高,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很普遍,所以可靠性問題顯得更為突出一些。會計信息失真與我國國情有關,比如:國有企業所有者,造成法人治理結構中制衡機制失效、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尚未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使得會計法規之間難免沖突、不協調。這些都為我國的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土壤。因此在我國,目前應該著重關注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相關性,把為投資者和有關方面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擺在第一位。只有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證的前提下,才能盡最大可能地提高相關性進而實現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總之,會計信息是決策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會計信息最基本的質量特征就是決策有用性,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決策者的決策及其后果,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是保證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現代會計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會計目標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內在邏輯關系。構建一套系統完善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不僅有利于會計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完善,而且對于全面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水準、遏制日益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