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國防動員供應鏈,是指圍繞動員需求,將一切可動員的社會資源中的物資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和服務流等鏈接成一個集成化的整體網鏈。動員供應鏈是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條件下的產物,是一個以動員需求為導向、以供應鏈上的資源共享為基礎、以軍民和平戰間的同步與協調運行為前提的利益共同體。
[關鍵詞]動員供應鏈 物資流 信息流 資金流 技術流 服務流
前言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行業、領域被具體專業、方向所替代。正是基于此,具有競爭實力的經濟體組建了戰略聯盟,通過整合、共享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優勢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利益,創造比單個企業更容易獲得的成本領先優勢,從而出現了一條條產業供應鏈。以社會資源為重點對象的國防動員,必須遵循社會分工的客觀規律,適應產業供應鏈經濟基礎的要求,構建動員供應鏈,以滿足未來信息化戰爭動員的需要。
1 動員供應鏈的目標
動員供應鏈是為了保障戰爭的需要,對一切可用于戰爭的資源所進行的高效動員。動員供應鏈的主要目標是:平時能保持靈活的供應能力,滿足非預期動員需求;戰時能快速對戰爭動員需求做出反應。具體可歸納為“整合、構建、協作、優化”八個字。整合是指利用經濟全球一體化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整合全球動員資源,構建一個跨地區、跨國界、跨職能和跨行業的全球一體化動員供應鏈,這是動員供應鏈對動員資源范圍的要求。構建是指將各種分散的動員對象的名稱、用途、產地、數量、質量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建立起巨大的網絡信息動員綜合數據庫。協作是指打破各動員對象行業、地域界限,充分發揮諸如物流、資金流、知識流、信息流和服務流等動員對象專業化的優勢,最大范圍、最大程度地實現動員供應鏈的共享。優化是指改變過去單向性、封閉性的“縱向一體化”動員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動員供應鏈的網絡技術,實現動員信息、資金及物資流通的開放性和雙向性,進而極大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益。
2 動員供應鏈的意義
2.1 動員供應鏈是社會分工的客觀要求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行業、領域被具體專業、方向所替代。正是基于此,具有競爭實力的經濟體組建了戰略聯盟,通過整合、共享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優勢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利益,創造比單個企業更容易獲得的成本領先優勢,從而出現了一條條產業供應鏈。以社會資源為重點對象的國防動員,必須遵循社會分工的客觀規律。適應產業供應鏈經濟基礎的要求,構建動員供應鏈,以滿足未來信息化戰爭動員的需要。
2.2 動員供應鏈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實踐活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基礎,必然帶來國防動員革命性的深刻變革,其中傳統的規模型動員模式,將被由供應鏈銜接的效益型、精確型動員模式替代。由于這種動員模式供求成員間的信息高度共享和緊密合作關系,價值活動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協調能力更強,能及時滿足動員需求方需要、縮短響應時間,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更高。當然,動員供應鏈對市場也有反作用。動員需求會拉動市場供應,從而開拓新的市場、發現潛在的市場、繁榮市場經濟。
2.3 動員供應鏈是動員能力的重要標志
動員能力是動員主體在配置、開發、保護、使用和整合資源中所具有的力量。建立在經濟供應鏈基礎上的動員供應鏈,能充分利用經濟供應鏈上的組織力、信息力、流通力等優勢,形成行業或系統的垂直動員供應鏈;能通過經濟供應鏈跨行業、跨領域的橫向鏈接,形成行業領域間的動員供應鏈。如組建武器裝備動員供應鏈,可以調動全社會的現有能力,充分利用各節點軍工和非軍工企業的核心能力,迅速攻克科研難關,高效生產、快速流通,有效滿足軍事需求。隨著全球一體化供應鏈的發展,必將形成跨職能、跨地區和跨商業合作伙伴更具整合、優化和協作特點的動員供應鏈。這較之傳統的動員方式,規模更大、動員速度更高、動員效益更好,動員能力也將得到很大提高。
2.4 動員供應鏈是精確動員的重要舉措
精確動員要求動員需求與供應兩大系統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動員時機、種類、數量、質量、保障地點的準確化。產業、商業供應鏈上擁有巨大的人才、技術、裝備、資金和物流等資源,擁有分布全球的豐富的終端末梢,哪個地方有什么商品、哪里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商品、什么時候需要商品,都能通過供應鏈及時反應、及時配置。動員供應鏈就是將各動員對象這些鏈節,通過供應網絡這個鏈條,利用經濟供應鏈的巨大功能,實現動員供應與需求系統的有機銜接,進而實現精確化動員。
3 構建動員供應鏈的主要途徑
3.1 建立以動員需求為主導的供應鏈
需求是動員供應鏈的驅動因素,一條條動員供應鏈的建立是從需求開始并逐步向外延伸的。直接滿足動員需求的社會資源需要其他資源來保障,其他資源又需要另外的資源保障,從而形成了一條條滿足動員需要的長長的供應鏈。如武器裝備的動員需求,就會形成科研所、機械制造廠、鋼鐵廠等一條較長的供應鏈;這條供應鏈還會細化拓展到一些具體行業,如含有電子元件的裝備會涉及電子行業,具有輪式運輸功能的裝備將涉及橡膠塑料行業、石油行業等等。每一個供應鏈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的設備容量和生產能力。這種平時建立起來的動員供應鏈,不僅以經濟的成本保障動員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平時已運行的供應鏈機制,有利于提高戰時動員反應速度。
3.2 開發以市場供應為基礎的供應鏈
市場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的,是市場對人力、技術、自然、資本、知識等資源有效配置的結果。市場供應鏈有很多種,不同的行業都有不同的供應鏈,比如紡織供應鏈、制造供應鏈、IC供應鏈、食品供應鏈、IT供應鏈等。有些供應鏈子時與動員需求關聯不大,但戰時又是動員的對象,這類市場供應鏈應該遵循市場價值規律,發揮市場基礎調配資源的作用,按市場要求建立完善的法規制度,通過利益驅動、要素互動、政策促動、法規規范等形式,在平時進行軍事化功能開發,實現戰時動員“需求鏈”與市場“供應鏈”的有機結合。
3.3 拓展以國際鏈接為目標的供應鏈
供應鏈追求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全球一體化供應鏈,這是現代信息網絡化、資源配置合理化、綜合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是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必然結果。動員供應鏈具有服務戰爭的屬性,現代戰爭消耗巨大,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憑自身的力量和資源打贏一場局部戰爭,必然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國際資本保障戰爭的需求。拓展國際資源建立供應鏈,一方面,可通過國際貿易、對外投資和跨國并購等經濟手段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建立全球一體化供應鏈,提高獲取國際各類資源的能力,使戰時他國資源也能有效為本國可能發生的戰爭服務。另一方面,可通過政治或軍事聯盟手段建立資源相互保障體制機制,從而建立起跨國動員資源保障供應鏈,以充分利用他國的優勢資源滿足本國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需要。
結語
每一個供應鏈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的設備容量和生產能力。這種平時建立起來的動員供應鏈,不僅以經濟的成本保障動員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平時已運行的供應鏈機制,有利于提高戰時動員反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