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對外銷售產品、材料、供應勞務及其它原因,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及其它單位收取的款項,是企業流動資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商業信用的推行,企業應收賬款數額普通明顯增多,如何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對提高資金使用率,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應收賬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為了擴大銷售,增強企業競爭力。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企業為了擴大銷售,提高市場占有份額,采取現金折扣、賒銷的方式進行銷售,這是形成應收賬款的主要原因。
1.2 為了減少庫存,降低存貨風險和費用開支。企業存貨較多時,相應就要增加管理費用、倉儲費用和保險費等支出,因此,當企業產品存貨較多時,一般都采用較優惠的信用條件將產品賒銷出去,將庫存商品轉化成應收賬款,節約相關費用的支出。
1.3 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距。發貨時間與收到貸款的時間不一致,也導致應收賬款的發生,但這種情況產生的應收賬款,不屬于商業信用行為,也不是應收賬款的主要內容。
2 應收賬款產生的經營風險:
2.1 應收賬款管理費用的增加,壞賬損失發生,影響企業效益。一方面應收賬款的管理需要支付催賬費用等成本,另一方面,拖欠時間越長的款項收回的可能性越小,易形成壞賬損失。這些都會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受到一定影響,減少企業的當期利潤。
2.2 加速了企業的現金流出。賒銷雖然能使企業產生較多的利潤,但并未使企業的現金流人增加,相反,由于應收賬款的形成,使企業銷售收入得以確認,而流轉稅是以銷售實現作為計稅依據的,企業必須用沒有增加的現金去交流轉稅,如: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城建稅以及企業所得稅,這些都加速了現金的流出。
2.3 占用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降低資金的周轉速度。應收賬款未實現現金的流入,使得企業的資金形不成良性循環,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減慢,大量流動資金沉淀下來,致使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短缺,使企業無法經營。
3 應收賬款的管理:
3.1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應收賬款賒銷效果好壞,依賴于企業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期間、信用標準和現金折扣政策等。對賒銷的客戶,公司建立嚴格的信用評定和審核制度,根據前期合作及一些必要的了解,如:客戶的資信狀況、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等,針對不同的客戶給予不同的信用額度和信用期限及折扣,對客戶的信用采用動態管理辦法,即每半年根據前期合作情況,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重新評定,使客戶始終保持一種利益的驅動。
3.2 建立完善的應收賬款管理臺賬制度
公司對客戶設立應收賬款臺賬,詳細反映每一個客戶應收賬款的發生、增減、余額及其每筆業務信息,并按客戶欠款的風險程度及信用期間建立相應臺賬。
3.3 建立定期對賬制度
對應收賬款公司財務要形成定期對賬制度,每隔三個月或半年必須同客戶核對一次賬目,對一些停運、易出現問題或超信用政策的客戶至少在一年內應面對面對賬,對賬以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應的文書,以便債權的維持。
3.4 建立應收賬款定期清零管理制度
對正在運行的客戶實行一年內應收賬款清零的管理,即在一個年度內,在雙方財務將賬務核對正確的前提下,使雙方的應收、應付賬款科目清理至零。從清零的那個時刻起,視同新客戶重新進行業務往來。極大的方便了應收賬款的管理。
3.5 建立應收賬款的催收制度
到期的應收賬款,由負責的銷售人員及時提醒客戶付款,將應收賬款的催收與銷售部的工作掛鉤,對超信用政策形成的應收賬款,或造成壞賬損失的業務部門和責任人,按公司內部績效考核的制度進行懲罰。
3.6 建立應收賬款的終身責任制度
對于從事營銷業務的人員,在上崗之前先要交納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對于經手的業務,無論責任人怎樣調動,均以收回所經辦業務的應收賬款為前提,否則,要追究其有關責任。并作為業績總結考評依據。
3.7 轉化應收賬款形式,減少企業壞賬發生
將一些賬齡較長的且無正常業務往來的應收賬款,采取“打包”出售的形式,及時回籠資金,另外,還可以利用業務往來三角債的關系,抵消一些呆壞賬,以減少損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