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會計理論、會計環境、財務報告、會計實務及會計人員的素質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文章對現代會計的特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 會計 影響 分析
1 信息技術對會計環境的影響
信息技術對會計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人 們對會計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會計倌息的質量要求大大提高。
1.2 導致會計學向邊緣學科發展。
1.3 會計信息系統成為企業整體資源管理的一個不可分割的予系統。
1.4 會計國際化進程加快。
2 現代會計原則
2.1 權責發生制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是針對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確認時間而產生的一項原則。它主要是為解決如何對會計要素進行跨期確認、分配的問題,由于虛擬公司存續時間短,往往只有一個會計期間即交易期間公司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間內完成,不存在會計要素跨期分配的問題,顯然此時權責發生制已失去其基礎,采用收付實現制則比較合理一以現金的收入或付出作為收入實現和費用發生的基礎,從而更好地反映虛擬公司的現金流量。
2.2 歷史成本原則。歷史成本計價原則要求以歷史成本來計量企業的資產價值,但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虛擬公司作為一個臨時性的組織,其所有會計要素均來自各個組合方設有有形的辦公場所、固定資產、雇員等,僅僅作為一個抽象的聯合體而存在。由于其存續時間短,否定了持續經營假設,使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失去存在的價值,因此以公允價值作為計價基礎,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
2.3 及時性原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當業務事項發生時,會計信息系統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直接采集有關數據信息,實現會計和業務一體化處理。這樣會計核算就從事后的靜態核算轉為事中的動態核算。憑借計算機的強大處理能力和網絡的傳輸能力。信息使用者可以自主查詢所需的會計信息。這種實時化的連續性報告,極大地豐富了會計信息的內容,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價值。
2.4 重要性原則,重要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的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和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重要性原則是針對傳統手工會計條件下,會計人員處理會計信息能力有限而提出來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求會計信息的收益大于會計信息成本。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會計人員從繁重的賬務處理中解脫出來,會計人員有能力把會計信息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所以信息技術條件下重要性原則應當予以淡化。
3 信息技術下的財務報告
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快速傳遞大量的信息,而且也為用戶提供了直接利用信息的技術手段。隨著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擴大,會計人員一方面要在報表中提供綜合信息,另一方面還要提供一些非財務報表信息,如某些管理咨詢信息或財務報告分析信息、財務預測信息、有關企業未來經營成敗的因素、企業在近期所面臨的營業或行業風險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使傳統財務報告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線財務報告”作為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報告模式,其產生、發展都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的。
所謂在線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在國際互聯網上設置站點,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財務報告。其特點是利用國際互聯網作為傳播媒體,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可根據不同用戶的要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財務報告。在線財務報告與傳統財務報告有著顯著的區別:
3.1 改變了傳統的財務報告結構和閱讀方式。傳統財務報告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是一種有順序的線性結構,而在線財務報告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由于建立了“信息鏈接”,呈現出一種相互交叉的網狀結構,其具有信息量大、個性化強的特點。報告結構的差異進而改變了報告使用者閱讀報告的方式。由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會計報表使用者可以借助“信息鏈接”主動而迅速地搜尋信息,從而實現按照自己的思路主動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3.2 擴展了信息披露的內容。由于“信息鏈接”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財務信息本身,其范圍可以覆蓋所有與企業經營有關的方面。包括非貨幣化信息。所以在線報告的出現突破了財務報告只提供貨幣化信息的局限,同時也打破了財務報告與其它企業經營報告之間的界限,使它們成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3.3 有能力提供按需財務報告。按需財務報告模式是一種充分個性化的報告模式,它充分考慮了信息用戶的需求差異,按不同用戶個體的不同需求提供信息。傳統財務報告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其格式基本統一,很少考慮不同財務報告使用者的需求。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會計信息數據庫化,會計人員可以從中提取不同明細程度的數據,從而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不同格式、不同反映形式的個性化財務報告。
4 信息技術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4.1 對會計組織機構設置的影響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由于業務過程和會計過程的重組和整合,會計人員的會計工作將更多地與其他業務工作相融合,并參與到信息技術的統一環境下的綜合管理中。因此,財務部門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機構的規模將逐步縮小,會計崗位設置需調整,更多的會計人員將成為各業務部門和企業綜合管理部門的成員,為加強業務過程的財務管理和監督提供會計服務。
4.2 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影響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將根據授權調閱會計信息,如何建立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與完整,是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面臨的一大難題。目前主要是從制度與技術兩方面來建立安全機制。制度上主要是放在數據的存取控制上,加強數據的輸入、輸出、調用管理。技術上目前主要采用防火墻、數據加密、訪問權限控制等技術。
4.3 對會計職能的影響
傳統會計的主要職能是反映和監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會計反映職能的會計核算工作可全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會計人員可以從日常會計事務中解放出來,可以更多地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等。由此,會計的核算職能逐漸淡化。而管理、決策和監督職能日益加強,會計逐步從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
5 信息技術環境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點和工作價值將發生巨大的變革。首先,信息技術的應用徹底改變了會計工作的處理工具和手段。由于大量的會計核算工作實現自動化,會計人員的工作重點將從事中記賬算賬、事后報賬轉向事先預測、規劃,事中控制、監督,事后分析、決策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次,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人員不僅要承擔企業內部管理員的職責,隨著外部客戶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增長,會計人員應及時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為供應商、債權人、投資者、政府管理部門等提供職業化的咨詢服務。此外,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人員不再僅僅是客觀地制造和反映會計信息,而且應使會計信息增值和創造更高的效能。會計人員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通過財務控制分析參與企業綜合管理和提供專業決策,最后,目前會計人員所從事的會計核算和財務分析等常規的、結構化較強的工作,將由基于信息技術的信息系統完成,而會計人員將更多地從事那些非結構化的、非常規的會計業務以及完成對信息系統及其資源的評價工作。因此,未來的會計人員不僅要具有管理和決策方面的知識,還應具有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對信息系統及其資源的分析和評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