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俄關系從政治層面來說處于歷史上的良好時期,但雙方經貿關系有待進一步發展。了解中俄經貿關系存在的問題,研究對策有助于兩國加強合作,推動兩國在合作與互補中共同走向繁榮。
[關鍵詞]中俄經貿關系 問題 對策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俄兩國關系經歷了曲折發展。頭十年是“中蘇同盟”,但雙方并不平等;繼而是十年“論戰”,“爭”得不可開交;接著是十年武裝對峙,雙方關系極度惡化;隨后是十年談判,直到1989年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俄羅斯獨立后,中俄關系漸人佳境,從“睦鄰友好關系”、“建設性伙伴關系”發展到“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普京就任總統以來,中俄關系得到進一步的發展。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也與俄羅斯建交的第六十年,中俄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已成為大國關系的楷模、睦鄰友好的典范。當前的中俄關系政治上處于歷史上的良好時期,但其他層面需進一步邁向縱深,尤其是雙方經貿關系有待進一步發展。
1 中俄貿易現狀
中俄兩國一直是各自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經貿關系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幾個階段后,逐步走上了穩定發展的軌道,2000~2006年兩國貿易額從80.03億美元上升至333.9億美元,共增長3.17倍,年均增長率達到52.8%。近幾年中俄兩國經貿關系發展仍然在快車道上行駛。2008年中俄貿易額已經達到568.3億美元,對比1999年的57億美元,十年間貿易額增長了將近9倍。根據中俄兩國政府于2005年11月簽署的《關于2010年前中俄經貿合作綱要的備忘錄》,2010年兩國貿易額目標將達到600-800億美元。中俄貿易已經獲得了連續十年的持續增長。事實表明,最近十年是中俄歷史上雙邊貿易持續增長時間最長貿易活動最頻繁、貿易數額最巨大、增長速度最迅猛的期。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一些國家陷入破產邊緣。中俄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增速下降,外貿銳減。兩國政府除在各自國內采取積極的反危機措施外,也在努力尋找遏止雙邊貿易下降和促進投資增長的新途徑。2009年10月,俄總理普京訪華,總理會晤期間雙方正式簽署的13項文件中,經濟合作協議就占8項,協議金額達40多億美元。中俄雙方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合作方面均有所突破。中俄簽訂了《關于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框架協議》,俄方承諾從2014年至2015年間開始每年向中國輸出700億立方米天然氣。由此可見中俄雙方正共同致力于推動兩國經貿關系。
2 中俄經貿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2.1 兩國貿易當中的結構調整的問題
據商務部統計,2008年在俄羅斯出口中國的產品中,礦產品等能源產品所占比例達58.4%,木材制品和化工產品分別古12.1%和11.8%。俄羅斯在基礎科研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而中國在科技成果的應用方面更加突出,兩國可以優勢互補。俄羅斯不希望成為“能源供應商”的角色,希望出口更多的大型飛機和核電站設備,以帶動機械出口,而中國除了需要俄羅斯的石油、煤炭、天然氣、木材等能源、原材料產品外,還需要各種航空、航天技術及產品。
在能源貿易中,俄羅斯的石油儲量世界第二、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一,是能源出口大國。中國則是能源需求大國,近年快速增長的經濟迫使其千方百計擴大能源進口。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最便捷、最安全。雖然最近兩國政府簽署了相關建設協議,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其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
2.2 中俄貿易制度問題
中俄貿易制度上的差異,將影響雙邊貿易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2.2.1 關稅壁壘。俄羅斯進口商品中有10%以上商品被征收25%以上的高關稅,包括汽車、塑料制品、部分紡織面料及服裝、白糖、煙草、酒精等,上述商品的平均進口稅率高達30%,這種情況使中國向俄羅斯的出口處于劣勢地位。
2.2.2 投資壁壘和市場準入等問題。實踐中,俄羅斯要求外國企業在俄羅斯境內每增設一家分支機構,都必須重新登記注冊,給外國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和額外的費用支出。
2.2.3 非關稅措施。如海關程序方面、進口商品的檢驗檢疫方面、港口運輸服務方面、商務人員流動方面、和反腐敗等方面的問題。
2.3 中俄雙邊貿易秩序混亂問題
中俄民間貿易曾對發展兩國經貿合作發展起到過積極的作用,隨著兩國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不規范的貿易方式弊端突顯,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關系中的突出問題。其根源在于俄“灰色清關”未得到有效遏止,中國商品不僅難以通過正規報關渠道進入俄市場,而且在俄中國企業和商人的經濟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同時,灰色清關也給俄方造成丁關稅和外匯流失、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國內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服務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中俄兩國在銀行結算、貿易仲裁、信用保險、質量監控和通關等領域的合作還不能滿足雙邊經貿合作的需要,中俄貿易中的合同履約率低、債務拖欠、隨意扣留貨物資金等不規范行為與這種貿易環境不無關系。
3 解決中俄經貿關系問題的對策
3.1 加強現有領域合作,擴大對俄合作新領域。
中俄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和依賴性都很強,俄羅斯需求中國的日用生活消費品、原材料、加工設備等,而中國也需要俄羅斯的石油、礦產品、木材、大型機電設備等,所以中俄兩國應該加強這些傳統項目的發展,積極推動雙邊貿易額的穩固回升。在此基礎上,雙方還應積極探索擴大新的合作領域,擴大機電、電信、金融、軍事科技、礦產資源、建筑、房地產、可再生資源、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同時推進兩國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合作進而深化兩國的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的繁榮發展。
3.2 規范邊貿市場秩序,建立自由貿易區,
中俄邊貿約占兩國貿易額的1/3,規范邊境市場對提高兩國的經貿合作水平有重要意義。俄人世的不斷臨近,給中國在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規則下解決中俄雙邊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契機。2009年10月13日普京總理訪華期間,中俄海關部門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和俄羅斯聯邦海關署冠以規范通關監管秩序的合作備忘錄》,將對遏制俄不法清關行為,理順中俄合法通關秩序發揮重要作用。另外隨著地區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世界經濟的競爭與合作出現集團化趨勢。中俄兩國應該順應這種趨勢,利用地緣、政治、經濟優勢,參照國際慣例,積極創立中俄經濟自由貿易區。實現商品、資本、人才的自由流動和貨幣自由兌換,使中俄貿易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3.3 提升貿易結構,擴大貿易規模。
2008年在俄羅斯出口中國的產品中,石油等能源產品所占比例達56%,金屬和機械分別占5%和4.4%。由此可見,能源和資源在俄羅斯的出口中中所占份額過大,貿易結構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中俄兩國不僅要繼續積極開展能源和資源、機電產品的合作,還要致力于加強投資合作,逐步落實能源領域的大型雙邊合作項目,發展能源、農業、醫療、機械制造、航空和汽車制造、聯合推廣科技成果等領域的合作,讓俄羅斯企業憑借能源機械、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優勢,在中國市場上贏得更大的份額,讓中國企業憑借醫藥制造、紡織品及鞋類、汽車制造等優勢,在俄羅斯市場上贏得更大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