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我國公路建設的實際,總結了公路建設相關者利益沖突申的主要問題,基于”WSK”系統方法論,對公路工程質量管理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公路工程質量控制的新觀念。
[關鍵詞]知識經濟“WKS”公路工程 質量管理
引言
我國公路事業是以政府主導為主要特征的,從立項、投資、建設到收費、管理、養護等工作主要由政府承擔。在公路建設過程中,一直貫徹國家基本建設的方針“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因此,質量管理工作一直是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隨著時代的發展,公路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呈現出復雜的特點。在政府交通主管部門進行管理的體制下,公路建設項目形成+封閉的系統。在運作過程中,其內部各利益主體間的相互作用不協調、與外界因素的關系失衡、以及系統運行過程中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均可能導致質量問題的發生。當下,需要以系統工程的理論為指導,深化對質量管理的認識,進而以科學的理念和方法實現對公路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
1 基于“WSR”的公路工程質量管理系統分析
1.1 關于“WSR”方法論
1。1,]在”WSR',系統方法論中,”WSR'’是“物理(wuu)一事理(Shili)一人理oenll)方法論”的簡稱,它既是一種方法論,又是一種解決復雜問題的工具。“物理”指涉及物質運動的機理,它既包括狹義的物理,還包括化學、生物、地理、天文等等。通常要用,自然科學知識主要回答“物”是什么。“事理”指做事的道理,主要解決如何去安排所有的設備、材料、人員。通常用到運籌學與管理科學方面的知識來回答“怎樣去做”。“人理”指做人的道理,通常要用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知識去回答“應當怎樣做”和“最好怎么做”的問題。實際生活中處理任何“事”和“物”都離不開人去做,而判斷這些事和物是否應用得當,也由人來完成,所以系統實踐必須充分考慮人的因素。“人理”也表現在對物理與事理的影響。例如,盡管高速公路建設的初衷是發展經濟、利于民生,但對于土地的占用和農民出行來講,有時會受到反對,這就是“人理”的作用。--
1,1,2“物理”、“事理”和“人理”是系統實踐中需要綜合考察的 +方面。僅重視“物理”和‘事理“而忽視”人理“,做事難免機械,缺乏變通和溝通,沒有感情和激情,也難以有戰略性的創新,很可能達不到系統的整體目標;一味地強調”人理“而違背”物理“和”事理“,則同樣會導致失敗,如某些獻禮工程、首長工程等事先不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僅憑領導或少數專家主觀愿望而導致有些工程的失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l。2貫徹”WSR',的工程質量管理步驟
工程質量管理的五要素即:“人、機、料、法、環”,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在工程質量管理的實踐中,質量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以及PDCA循環的思維和工作過程包涵這樣的’步:①理解意圖;②制定目標;③調查分析;④構造策略;⑤選擇方案;⑥協調關系;⑦實現構想。
2公路工程質量控制的創新
2,1質量控制是一個經由對投入的資源和條件的質量控制(事前控制)進而對生產過程及各環節質量進行控制陣中控制),直到對所完成的工程產品的質量檢驗與控制(事后控制)為止的全過程的系統控制過程。應重視頂層質量管理設計,從關乎國計民生的規劃、立項到設計、施工、使用管理養護等各環節,抓住上層組織這個環節和人的關鍵因素。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公路工程質量控制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創新項目管理系統控制。
2,2適應知識經濟條件下的項目管理特點
2,2,1隨著當今公路建設籌資、融資方式的多元化進程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合同意識、法制觀念、規范化、程序化已成為項目管理的前提和基礎。知識經濟是理性經濟,呼喚科學的項目組織形式。項目管理要形成以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和監督權為主的各種權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制度,
2,2,2管理組織的知識化、信息化和虛擬化是管理組織演變的未來趨勢,面向知識管理的決策者面臨著根本的轉變:即從傳統的以交易過程和工作流程為核心的管理模式,轉化到建設一個有利于溝通的人際網絡,在工作中學習的管理模式上來。以知識創新和快速行動,對全新的建設環境作出反應。個人的創新能力是一種特殊資源,激勵創新成為項目管理中最富挑戰性的工作。
2,2,3推進項目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帶來了網上營銷、全球采購中心、虛擬組織等生產經營組織形式,推進了項目管理形態的變化。 2,3轉變質量控制的觀念 2,3,1質量控制基本原則的根本改變 傳統的內部控制是建立在閉環控制理論基礎之上。知識經濟中的項目管理,環境變化多端,內部的有序控制并不是適應外部變化的充分條件。因此,必須以開放的動態控制系統,增強各方的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以人為本,以知識為核心,實行權變控制和分權控制。
2,3,2資訊溝通在質量控制中的地位更加明顯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的項目質量管理中,對知識的獲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成為項目質量管理的關鍵因素。不論是獲取、共享知識,還是利用知識,都需要資訊與溝通系統作為載體。資訊與溝通系統是否良好,決定著項目各方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時的內部和外部信息,能否實現信息在項目各方及各層次、各部門之間迅速地傳遞和交流,以協調好各方利益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建立一個統一、高效、開放的資訊與溝通系統,是其它一切控制運行的平臺,應當成為質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2,3,3溝通方式的演變要求質量控制形式與之適應 知識經濟將導致項目管理的層級結構變成網絡結構,組織的網絡化、扁平化、分權化和柔性化,使資訊和知識的傳播由原來的直線式變為發散式,非正式組織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傳播渠道。各個動態工作單元在根據項目任務及市場變化進行自主決策時,更多地依賴于小組成員的個人判斷和相互溝通,這里非正式制度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意味著,項目組織中的非正式組織和非正式制度應當納入未來的質量控制體系。 知識經濟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諸方面變得更加柔性化、精準化,控制和管理一樣。更多的成為一門藝術,而不僅僅是科學。人力資源成為企業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人力資源發揮作用的程度,一切控制都要圍繞這一點進行。公路工程質量管理應該通過主動建立和加強良性的控制環境,引導、激勵人們正確地履行責任,實現項目管理的目標,將外來的壓力變成人們內生的動力,從它律約束變為自律創新,實現控制環境逐漸與項目管理及企業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