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河南在國家糧食戰略申的地位研究入手,排查建立糧食安全生產體系存在的隱患和問題,提出建立與完善糧食安全體系,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糧食安全體系,確保糧食供求基本平衡,這既是我國政府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糧食安全的總的目標。
[關鍵詞]糧食 安全體系 問題研究
1 河南在國家糧食戰略中的地位
糧食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商品,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是發展中大國,耕地面積僅占世界的不足10%,而人口卻占世界的22%。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黨和政府的頭等大事。能否做到糧食供求基本平衡,關系到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關系到社會、政治穩定。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養”得起中國人。當前,一場規??涨暗募Z食危機席卷全球許多國家,影響嚴重而深遠。目前全球共有37個國家面臨糧荒,有8億人口陷于饑饉狀態。河南省是中國糧食第一生產大省,河南一個省的產量占中國糧食總產量的1/10。河南省糧食總產2006年~2008年連續三年超過1000億斤,連續1]年居全國首位,新增糧食產量占全國增量1/3以上。2008年夏糧產量首次突破600億斤,居全國第一位,占全國總產量的1/4,河南用占全國6%的耕地面積生產了全國10%以上的糧食,對全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2009年在面臨50年不遇嚴重干旱的情況下,河南大災之年奪取了糧食生產豐收,糧食產量達到1078億斤,取得連續十年位居全國首位、連續四年突破千億斤的驕人成績。在金融危機沖擊之年為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但是近幾年自然災害現象發生越來越頻繁,干旱、洪澇、蟲災、臺風等都造成了糧食產量的大幅下降。必須順應大勢,抓住機遇,挖掘資源,整合功能,強力打造穩固的糧食安全屏障,以應對巨浪的大沖擊。建立糧食安全體系勢在必行,這既是我國政府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糧食安全的總的目標。
2 建立糧食安全生產體系存在的隱患和問題
2.1 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生產的主要安全隱患和問題有:
2.1.1 耕地面積急劇減少。
2.1.2 種植結構調整,糧食種植面積減少。
2.1.3 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抗災能力減弱。
2.1.4 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
2.1.5 缺乏長期穩定的農民科技投入。
2.1.6 國家糧食儲備制度不完善。
2.2 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和不足。
2.2.1 是糧食應急預案體系不完善,
2.2.2 是糧食應急管理體制不健全。
2.2.3 是糧食應急物資儲備不充足。
2.2.4 是糧食應急供應網絡不健全。
2.2.5 是糧食應急法制建設相對滯后;6 是公眾參與程度不高。
3 建立與完善糧食安全體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糧食自給率95%以上的原則不動搖,堅持最嚴格土地保護制度不動搖,堅持促進種糧農民持續增收目標不動搖,堅持保障居民基本消費承受不動搖,當前要重點完善三大體系建設。
3.1 進一步完善強有力的糧食生產政策保護體系
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銷費大國,更是自然災害頻發的發展中大國,穩定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石,強有力的糧食生產政策保護體系是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和提升的前提。
一是落實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依法健全和完善用地管理辦法,嚴守18億畝耕地這根紅線,并分解細劃到省、市、縣。在不改變耕地性質和用途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多形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洜I,提高糧食生產資源利用效率。
二是科學劃定若干個區域性糧食生產核心區。根據綜合自然條件、市場區位、產業發展基礎等因素,在東北、黃淮流域、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劃定若干個糧食生產核心區,制定特殊扶持政策,明確核心區權利和義務。
三是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支撐能力。實踐表明。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是促進糧食增產的關鍵措施。國家應進一步加大財政對糧食科研公益性領域的投入,扶持糧食科技攻關、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運用,重點實施糧食豐產等科技工程,實行良種補貼與良種良法推廣應用緊密掛鉤,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品種、不同季茬實施不同的科技示范項目,帶動和引導發展現代糧食生產,促進增產增收。穩定和壯大糧食科技推廣隊伍,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
四是加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力度。制定并完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修建和補貼辦法,明確農田水利等建設責任主體,減免或降低糧食主產區農田水利建設地方配套比例。
五是改進和完善強農政策。改進和完善各種強農惠農政策,要在增量上做文章,提高補貼質量,放大補貼效應。在現行普惠制按計稅田畝補貼的基礎上,通過增量把糧食直接補貼與農民實際種糧面積和提供糧食商品量直接掛鉤,重點向種糧大戶傾斜,既可以充分調動種糧農民生產積極性,又可為國家掌握充裕的糧源。改進和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和實施辦法。
3.2 進一步完善流通順暢、保障有力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
儲備充足、調控有力、流通順暢、運轉高效是實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目標的關鍵所在。
一是完善糧食儲備制度??茖W確定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規模,發揮“蓄水池”作用,完善吞吐調節機制,科學調節供求總量和結構。
二是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快中央和地方糧食企業整合步伐,培育國有和國有控股大糧南,支持多元主障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發。
三是加快糧食批發市場體系建設步伐。重點扶持區域性骨干糧食批發市場建設,積極拓展糧食批發市場現貨、期貨交易范圍和形式,增強糧食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聯動性,盡快形成我國自己的糧食期貨價格指數。加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糧食核心產區倉儲設施和糧食產業園區建設的財政支持。
3.3 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法規支撐和行政保障體系
糧食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戰略問題。鑒于現行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體制,為加強糧食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在中央,設立國家糧食安全委員會,負責研究擬訂國家糧食發展戰略,審議糧食安全和糧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條件成熟后再探索建立與中央儲備糧經營垂直管理體制相適應的行政垂直管理體系;在地方,嚴格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將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糧食安全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