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世界多極化發展格局下,低碳經濟就是“碳政治”的演進與合法化。它就是發達國家在其世界主導地位遭受新興國家挑戰后,利用人們對科學的信仰,精心建構了一套科學、政治和法律話語權來繼續管控世界的新方式,是約束新興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利器。對此,我們要頭腦清醒,要站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把握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并在這一基礎上提出我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低碳經濟 發展權 節能減排
1 低碳經濟的內涵及本質
1.1 低碳經濟的涵義
對“低碳經濟”的概念或內涵,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
1.1.1 所謂低碳,是指較低或者更低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經濟就是在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特征的經濟運行模式,有人將其擴展為,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社會經濟模式。吳垠強調,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及運用,并促進整個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變。可叫“經濟模式”論,它側重于降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經濟運行模式,盡管也涉及到轉變,但更多還是停留在技術、政策、市場的層面。
1。]。2何建坤認為,低碳經濟,是一種發展方式的轉變。具體來看,第一,要改變能源結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等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第二,要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先發展高新科技產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第三,要減少能源消耗,改變消費方式。也有人將其概括為,低碳經濟就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涵蓋了技術、產業、制度和觀念四個層面,即“發展方式”論,它所涉及的范圍遠遠大于“經濟模式”的問題。由于發達國家的碳排放大多集中在生活領域,而消費領域能源消耗是由生活方式,人的行為所決定,與文化理念,社會價值取向有關,因此,這是一場涵蓋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轉變,甚至變革。 基于前面對“低碳經濟”的理解和預期。發展低碳經濟自然就被認為是解決人類面,腦的氣候變暖危機、能源危機以及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了一種多贏選擇。
,。2低碳經濟:對國際政治經濟話語權的爭奪 低碳經濟就是“碳政治”的演進與合法化。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局部問題。因此,歐洲的環境政治只能選擇“氣候問題”作為全球環境政治的話題。歐洲就是利用人們對科學的信仰,精心建構了一套科學話語和政治話語:首先建構出全球氣候變暖與人類毀滅之間的科學聯系,然后再建構出人類活動與氣候變暖之間的科學關系。而人類活動與全人類毀滅的中介環節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導致氣候變暖的“溫室效應”來臨,因此,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就成為“碳政治”的核心內容。 對此,我們必須看到,表面上,低碳經濟是基于對全球氣候變暖危及全人類生存的道德關懷,實質上,它就是發達國家在其世界主導地位遭受新興國家挑戰后,利用人們對科學的信仰,精心建構了一套科學、政治和法律話語權來繼續管控世界的新方式,是約束新興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利器。低碳經濟的發展絕不會是各國同心協力、一帆刷頃的。這一點,從各國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不同表現上就可以看出。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進一步激發了各國發展低碳經濟,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熱情。所以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后經濟危機時代各國謀篇布局的首選,各國都在圍繞低碳經濟重新確定本國的利益和戰略。
2,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要把握的原則
氣候變化本是自然科學問題,但是氣候變化議題顯然打上了日益明顯的政治烙印,涂抹了更加濃厚的道德色彩一人類生存。自然科學的“高可信度”與政治化、道德化的高壓,使任何一個國家政府都不敢正面挑戰“人類行為導致氣候變化而且是變暖”的定論。尤其是歐洲與美國已經將氣候變化議題作為國家經濟戰略與安全戰略加以重視與應對,導致氣候變化議題成為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內容。
2,I認清發達國家倡導推行“低碳經濟”的本質
在全球氣候談判中,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一直掌握著氣候與環保的國際話語權。但是,這些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只說不練”,對發展中國家沒有履行技術和金錢上的承諾。相反,卻向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的責任。就拿哥本哈根談判來說,低碳經濟就是一個經濟發展權和發展空間問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千萬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跟著別人走。
2,2認準抓住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和重點
2,2,I控制CDM項目,不要成為賣炭翁
截至2010年1月,9日,中國注冊的CDM項目數量和年減排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問題也同樣突出。主要表現在:
(1)目前CDM項目的收益主要還是體現在資金方面,核心技術轉讓“沒有真正實現過”。
(2)現有的CDM項目幾乎都是風能、水電等低成本、高效益的資源利用型領域。這些領域開發成本少,技術含量低,收益很高,通過大量的開發這些項目,發達國家實際只是簡單地付出了資金,恰好規避了轉移技術的義務。
(3)規則障礙越來越突出。CDM現有的國際游戲規則基本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這對發展中國家極為不利。 2,2,2節能減排是重點,調整能源結構是關鍵
從我國的現實緊迫性來看,大幅度采用先進節能技術,大幅度淘汰低效益、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產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氣體排放應該是重點。這其中控制人均消費領域能耗不隨生活水平而同步上漲應當引起格外關注。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千萬不要動搖。
但從長期,我們要注意。經過大規模的產能淘汰、節能減排和植樹造林后,要想使我國真正走上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關鍵還是要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最大限度地發展“核能+可再生能源”,這樣一個發展戰略和發展順序,我們不能弄顛倒了,更不能好高騖遠、貪大求快。
2,2,3盡快推出我國碳交易市場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碳賣家之一,但由于缺乏碳交易市場及體系,主要國際買家不得不到歐洲BlueNext市場及美國證券交易所上交易,使得中國對碳交易的價格完全沒有話語權。尤其是中國眾多CDM項目所面臨的共同困境一話語權之失。這種長期受制于人的游戲規則,將嚴重影響中國企業參與碳交易的積極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場與標準。中國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碳交易市場,所以必須先行先試,否則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就會措手不及。而研究和發展直接投資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就顯得格外重要,
2,3中國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
應對低碳經濟的國際挑戰,我們應該快速、大力推出我們的基本立場和觀點。
2,3,1加緊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盡管無論其真偽都不會影響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布局,但無論從科學精神還是從國家戰略角度來說,在這一問題上,中國必須有代表自己國際利益的科學隊伍和研究成果。比如,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錢維宏教授認為。人類活動不是全球變暖的主因,本世紀的全球平均溫度最多上升o,6℃,不可能達到2一(:的閾值。這絕不包括那些拿著國內外科研經費的科學家們,他們有些時候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國籍和學者底線。
2,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我們一直強調,必須超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改變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選擇一種新理念指導下的市場機制和國際秩序才有可能實現所謂的“低碳經濟”的良性發展。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也許就是一個“價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