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延安路橋橫跨南運河,為三跨變截面連續梁橋,橫穿水西莊公園,橋梁側面設計為遠看酷似一座三跨曲拱橋。橋底做浮雕處理,橋墩上面輔以小品裝飾,該橋諸多景現裝飾彰顯出古運河及水西固古樸的文化底韻。
[關鍵詞]三跨變截面連續粱 南運河 水西園 景觀設計 結構特點
1 工程背景及概況
南運河綜合治理項目是天津市政府實施南運河兩岸綜合開發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繼海河之后又一個獨具特色的景觀帶。南運河治理段分三個部分:都市生活區、都市商業區、田園生活區。延安路橋工程是南運河治理項目八座景觀橋梁工程之一,屬田園生活區,同時該橋恰好位于規劃的水西莊內,其交通位置重要性及景觀造型獨特性可見一斑。
延安路南起南運河南路,北至南運河北路。橫穿規劃的水西莊文化公園,與南運河南、北兩路子交。修筑長度約為300m,為城市次干路。主橋長52,5m與河道正交。其所跨越的南運河為市級二級河道,正常通航水位2,Oreo 延安路橋為機非混行。機動車雙向4車道,橋全寬30m,橋梁縱向共設4個墩位,墩位中線間距依次布置為:12m+24m+12m。 2,方案設計構思 南運河是我國古代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上接衛運河、下匯海河,全長348,3km,歷史上兼有航運、輸水、行洪和排澇功能。1953年開挖獨流減河時,將天津界內的南運河截為上、中、下三段,延安路橋所在河道位置屬于南運河的下段,該河段上接歷史文化古鎮楊柳青,下連天津發樣地三岔口。擁有深刻的文化底蘊,承載了歷史,同時也見證了天津的興盛。延安路橋不但上跨南運河,而且貫穿規劃的水西莊文化公園。 結合水西莊的園林景觀特色,該橋上部變截面梁與下部實體墩通過支座相接,雖為現代結構形式,但從外觀上型同中國古典式的拱橋,充分體現了園林橋的風格,同時避免了拱橋或剛構橋由于水平推力造成下部結構工程量大幅增加的缺點。 細部構思上,通過對橋梁立面材質、顏色、欄桿造型的小品裝飾以及梁底和甬道側墻配以體現水西莊歷史文化的浮雕圖案等一系列藝術處理,使該橋景觀和水西莊景觀融為一體。從總體布局上看,該橋與上下游的拱橋和廊橋共同形成水西莊文化公園一大景觀亮點,是橋文化和公園文化的有機融合。 考慮到延安路橋橫跨南運河并貫穿規劃的水西莊文化公園將其一分為四,造成公園內部四個方向溝通不暢,為此我們通過在橋兩邊分別設置8米寬的人行步道與園內甬道相接,實現公園東西聯通;且在園內該橋上下游約150米處分別新建兩座人行拱橋和廊橋,使公園南北聯通,從而實現公園內四個方向的貫通,使行人盡享在園內及河岸散步游覽之喻悅,成為南運河上一道亮麗的美景。 延安路橋,橋梁橫向分為三部分:中央主橋面,專供行駛機動車,溝通南運河南路和北路,人行道在外側,可以使游人一面休閑漫步、一面盡享全園美景。
延安路橋的方案構思,不僅顯示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還顯示了人類對景觀環境的日益關注。通過這一結構造型、景觀照明以及沿河公園和下穿道路等不同視角,運河美景和天津現代改革開放之成果盡現眼前。 3,橋型設計構思 3,1上部結構 橋型主橋[部結構采用三跨12rn+24m+12m的變截面普通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跨長48m,梁底面呈類拱形曲線變化,分別由圓弧線及直線組成。箱梁橫斷結構為單箱七室,箱梁頂,板不設外探懸臂。箱梁兩邊有砼裝飾外檐。 3,2下部結構及附屬 為使該橋外形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邊墩基礎采用樁接承臺蓋梁形式。中墩為實體墩,順橋向墩身呈曲線變化并與上部箱梁外形成過渡和銜接,橫橋向墩臺兩端分別探出橋邊線,設置景觀造型墩,頂面為半圓周錐形,下部為半圓柱形。
橋上欄桿為實體花崗巖立柱和鏤空的花崗巖板組合而成,人行道采用花崗巖鋪砌,橋側面也用花崗巖進行裝飾,使得橋梁的整體外觀與周邊景觀相呼應。
結語
近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環境與審美品位的不斷提升,橋梁建設已經突破了傳統理念的束縛,逐漸向新型、景觀等多方向發展。各種與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及美學景觀融合的橋型的建設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