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本的經濟含義正進行著傳統與現代的過渡,企業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人為和非人為因素是造成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成本的降低是增加利潤的有效方法之一,降低成本已成為企業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針對企業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降低企業成本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企業 降低 成本 措施
1 降低企業成本的意義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礎,企業應當合理地劃分費用和成本的界限。
成本管理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義是由它所服務的管理目標決定的。
1.1 降低企業成本是增加利潤的有效途徑之
1.2 降低企業成本可以節約資源并增加收入
1.3 降低企業成本能夠提高市場競爭力
2 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成本管理意識薄弱
2.2 成本管理方法陳舊落后
2.3 成本數據嚴重失真
2.4 成本費用超出預算
3 降低企業成本的措施分析
3.1 防止事前成本流失
事前成本在整個成本中占有一席之地。若要防止事前成本流失,就需做好產品設計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控制。如今企業開發新產品,都講究“三個可行”,即市場可行、技術可行、經濟可行。降低成本要從源頭抓起,設計人員是相當重要的。任何廠家開發的產品,其功能選擇要科學合理,注意簡化產品自身的構造,去掉產品的無用功能,挑選適合的制造材料,用新材料對舊材料進行代替,并改進加工工藝,改善工藝流程,優化各種技術經濟指標來降低生產成本。如果產品生產工藝落后,操作人員技術素質低,責任心差,不注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節省原材料,必然導致材料與能源消耗過高、成本上升,還有可能因價格高于同行企業的同質產品,使市場競爭處于不利地位。在產品設計階段,必須對材料質量、加工工藝等做好成本估算,不僅保證質量過硬,而且要價格從優。
3.2 強化溝通
3.2.1 領導與員工之間關于溝通
在生產力各要素中,人是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企業要搞好,人才是關鍵。企業應從人際溝通人手,以控制和協調人力資源為連接,降低企業成本。一個企業領導若不能很好地與下屬溝通,那他就不算是合格的領導者,企業高層管理者都非常關注企業的重大問題,很難關注到基層工作,可往往很多的成本就是在基層工作中因疏忽而流失的。因此,領導要善于在與下屬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企業的不足,能聆聽到整個企業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和解決問題,免遭不明損失,降低企業成本。如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柔性管理理念就把這一原則運用到企業員工之中。通過良好的溝通使得員工樂于接受挑戰,在工作中得到快樂和滿足感。這是高效率工作的最大動力,也是降低企業人力成本的一項途徑。
3.2.2 部門之間加強溝通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整個企業中占不同分量的部門也有自己的規章制度。但是高效團結的管理團隊是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一支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隊伍是從溝通開始的,很多企業是以子母公司的形式存在的,子公司的管理會影響母公司。如TCL集團發布的虧損預警,原因是由于控股子公司TCL多媒體第四季度虧損大幅增加,導致公司上一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從此類事件可知,母公司在開展管理工作的同時要與下屬公司進行更好的溝通,協調兩者間的矛盾,解除有可能和其他部門工作的沖突,若能得到各部門的協調和支持,那么將會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工作成本。
3.3 利用網絡技術降低企業多種成本
我國企業面臨著“經營國際化、競爭全球化、管理網絡化、需求多樣化”的挑戰。網絡經濟作為對傳統經濟的一種提速手段,正深入到企業的運作和管理之中。過去由幾個人來完成的工作,在網絡時代只需要一個人就能獨立解決,這在根本上就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成本。
互聯網不只是一個廣告牌或一種交互型廣告,它更是一個商業通道。網上賺錢的實例不在少數,如威爾頓鋼鐵是美國第八大聯合鋼鐵生產商,年產量300多萬噸,公司就是采用互聯網來拍賣剩余的和非主流產品。現在有很多的免費注冊網站,只要你成為其會員就能在有效的范圍內輕輕松松地展示你的產品,每天有不下百萬人次登陸查看網頁,按60%的幾率算,一天下來也許會有上百甚至上千人次看到你的產品展示,足不出戶就能推銷產品了,比起傳統的營銷理念節省了大量的銷售成本。
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高效的交易方式,已經被人們逐步認識并接受,它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市場動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3.4 簽立訂單,爭取零庫存
為了追逐高額利潤,不少企業盲目地拓展外延,多元化經營,渴望天下的利潤全流進他的腰包。在浮躁盲目的心態驅使下,不考慮企業的生產能力而接受訂單,使得日后產品積壓嚴重。鑒于此類現象,對于生產規模小、營銷能力有限、資金短缺的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實行“訂單式”生產,在考究自家生產能力后決定要接受多少訂單,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實現“零庫存”管理,盡可能地與各銷售商聯合協作,形成產銷一條龍。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減少資金的占用和倉儲成本;二是可以避免價格波動對產品的影響,能有效克服產品滯銷。
3.5 采用成本分割戰略
成本分割就是指將涉及成本的項目分化到最小的單位,然后逐項降低成本。總成本大體分為材料、人工和費用等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就是一個責任中心,然后定出成本系數或定額,并制定完善的獎懲制度,使責任落實到部門、車間,甚至個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存在一種偏差,認為成本、效益都應該由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負責。而把各部門、車間的職工只看做是生產者。通過加強成本分割戰略,把降低成本的責任落實到個人,這不但明確了責任,也使得員工的成本意識增強。如全國著名的海爾集團,就是運用這一成本戰略法,使企業利潤逐年增加。
3.6 降低企業成本與質量效率優先
一是充分利用設備,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企業每年的折舊費占很大比重,其中生產設備和辦公設備的折舊費相對固定。提高設備利用率,不僅可以增加產品產量,而且還能降低單位成本中的折舊費和其他固定性費用。因此,企業的設備在進行綜合利用下,要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制定出各種先進合理的機械工時和消耗定數,以此為準,不斷提高利用效率;二是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廢品損失。講究成本,是要以維持高品質為前提的,產品的質量與成本之間有著因果關系,成本是因,質量是果。提高產品質量,就要盡可能減少廢品損失,提高產品合格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健全質量檢驗制度,生產出質量過硬的產品。
小結
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成本的高低,對企業的發展有隱性且深遠的影響。降低成本要靠全員參與,單槍匹馬靠財務人員不是解決之道。企業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