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最為熱門的幾個名次是“房價”、“戶口”、“就業”、“拆遷”,這些熱門詞匯的背后,無疑都與一種現象有著不可風格的聯系,那就是城市化,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有其獨特之處,也有其不足之處。城市化與經濟的聯系,特別是城市化與工業經濟的緊密關系,需要用多個指標來反映城市化是否與經濟相適應。
[關鍵詞]中國城市化 道路 策略 經濟發展
前言
大工業的發展直接促成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促成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聚集,城市化就這樣在工業化的物質力量推動下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趨勢,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發展過程。城市因人口、資源等方面的集中優勢進而產生了它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優勢。城市化一方面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樣也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改變城市人口的生存環境和聲粗年條件,如何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等都是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中國城市化道路選擇的決定因素。
7,經濟增長對城市化的促進
經濟增長引起的需求變化和技術進步促使產業結構變動,導致農業產值比重下降,工業和服務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而工業和服務業因聚集經濟傾向于在城市聚集,使得城市數量增加和城市規模擴大。另外,產業結構變動還必然引起就業結構轉換,農業勞動者向工業和服務業轉變,而工業和服務業又主要聚集于城市,所以農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遷移,促使城市化水半提高。 1。1產業結構變動 城市化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呈現以下JM\"特點:
l。1,1城市化始終與產業發展同步。在經濟發展的初期,農業的進步與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城市化的推動力。 1,1,2隨著經濟發展,對城市化起決定作用的是工業化。工業化產生了現代的產業形式,給城市帶來引力作用和鄉村推力。
1 2就業結構轉換
就業結構轉換必然伴隨著人口遷移,即大量人口從農村遷往城市,因為非農產業主要聚集于城市。推一拉N~gJ,為,遷移行為發生的原因是遷出地的推力因素和遷入地的拉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3制造業和服務業聚集
隨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變動,制造業和服務業日顯重要,由于它們對土地的占用比農業部門要節省得多,更容易以其它要素替代土地投入,因而大量聚集在城市地區。
2,城市化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
城市化主要通過促使三次產業的發展及帶動整體區域的發展而推動經濟增長:
2,1城市化促進農業現代化。在城市化過程中,隨著大量農業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鎮,土地日益集中,農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城市的技術革新及擴散也使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2,2城市人口的增長刺激了工業品的需求。相對于農產品來說,工業品的收入彈性更大一些,隨著城市人口規模擴大,人均收入提高,對于工業品數量及種類的需求大大增加,促進工業部門的深度發展。
3,中國城市化道路
中國城市發展必須適應當今世界的三大潮流:其一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其二要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其三要接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但同時必須選擇正確的道路。
3,1改革戶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實現人口的自由居住和遷移。
從人口管制方面,取消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的管制制度;人口管理,從目前的農村和城鎮兩類戶籍管理加臨時居住證制度,改革為人口和戶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加固定居住;對于居民的城鄉和地區間遷移,實行自由登記和備案管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教育學歷、社會保障、納稅、駕照、護照、住所、就業、信用等信息整合,建立居民個人信息管理系統。
3,2在城市中工作和居住達到法定時間的所有人口,都享受同一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務,不得有身份的制度性歧視。
3,2,1就業和工作機會完全平等。比如,公務員的考試和錄取,不能以畢業學校的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或者本地大學畢業和外地大學畢業為由,對學生報名、考試和錄取設置障礙。
3,2,2接受教育的機會完全平等。義務教育不僅要服務于本地居民,還要對長住的新移民,包括新進的勞動人口的子女平等開放,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使中國青少年,不論出身,都能接受平等和良好的教育。
3,3改革土地、地方財稅和住房制度,讓農村轉移人城市的人口擁有體面的家庭、能夠團聚的安居住房。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從經濟學上講,有進入的制度、文化、技能等等障礙,特別是進入的居住成本障礙,也有從農村退出的代價,即存在著退出障礙。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3,3,1在城鎮中不斷地鼓勵創業,發展小企業,擴張服務業,使進入城市的人口中,中等收入人口增多,使進入城鎮的大部分人口有支付長期租用和購買基本住宅的支付能力。
3,3,2政府要調控土地和住宅的價格水平,使其上漲的速度低于進城農民工收入的增長速度,從而使支付能力與住宅價格水平相適應。 4,城市化指標創新 當下,對城市化的標準多以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總為主,但是這一標準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夠充分反映城市化的質量。因此需要擴充城市化的判斷標準,更好的將質量指標融人進來。 4,1地理規模指標。城市的地理規模是城市大小的主要判斷標準之一。城市的地力大小直接決定的該城市的人口容量是否合適。也決定了城市的經濟負載力有多大。
4,2人口規模指標。這一指標包括了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的這一指標,還包括更多的質量指標。比如城市受高等教育人口占中人口的比重也即受教育率。
5針對指標的中國城市化策略選擇
按照如上指標中國應該有如下的城市化戰略
5,1適時擴充城市的地理規模,但是不能盲目擴張,更不應該由政府主導。城市規模應該由市場決定,也應該由經濟規模決定。
5,2提高人口質量。因該盡力提高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勞動者技能。另外應該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擴大社會保障面。這也同樣要求取消現有社會保障制度的戶籍限制。
5,3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城市應該是宜居的,但是現代工業的發展導致了環境的污染和綠色的消失。國家應該建立綠色生態的城市發展模式。這一模式應該倡導城市生活的低碳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