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哲學家利奧波德提出了倫理學的邊界應擴展至大地共同體的大地倫理思想。他認為人在自然界的恰當地位,不是一個征服者,而應是共同體申的一個好公民。這一新的世界現和倫理觀的提出,不僅對人類樹立環境倫理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土地 大地倫理 中國土地地利用現狀 土地設計
前言
中國當今社會,土地設計總是以人為中心,忽略自然這一重要的因素。大地作為生物生命體的載體,有著重要的意義。美國哲學家利奧波德的大地倫理思想,為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肩負起對自然的道德責任、與自然和諧共處提供了新的環境價值理念和道德原則。
1 “大地倫理”理論的主要觀點
“大地倫理”是利奧波德生態整體主義思想基石。利奧波德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其觀點:“大地共同體”的概念及對倫理邊界的擴展、人類對大地共同體的義務和以共同體的完整、倫理關系始終還是局限于人際關系的范圍當中,帶有倫理意義的協調方式,在目的上都是為了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保持一致。隨著生態學的發展,人類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認識不斷加深,他提出要將倫理向人類環境擴展,并且將其研究領域擴大至人與大地(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出了“大地共同體”的概念。
1.1 倫理關系是擴展的
利奧波德提出道德倫理是對行動自由的自我限制,一個人是一個由相互依賴的部分組成的共同體的一名成員。“迄今還沒有處理人與土地,以及人與土地上生長的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倫理觀。”因此,現代倫理有必要也有可能向人類環境延伸。在他看來,這種倫理就是土地倫理,它萌生于資源保護主義,是認識各種生態形勢的指導模式。
1.2 要在生態學意義上去理解倫理標準
倫理標準從經濟學轉變到生態學角度,從經濟價值轉變到更高的價值視角,當一個事物有助于保護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它就是正確的,當它走向反面時,就是錯誤的。因此,土地倫理是一種用于補救和指導土地關系的倫理觀,是一種對土地表示熱愛、尊敬和贊美、高度認識土地價值的新型倫理。
1.3 動物、植物以及水和土壤均有繼續存在下去的權利
利奧波德指出我們要“像一座山那樣思考”,他反對“僵死的地球”的觀念,地球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力在強度上雖不如我們,但在時間和空間上卻比我們宏大得多一它是這樣一個存在物,當晨星在一起鳴唱時它就變得蒼老了,但當我們中的最后一個都在冥界與父輩團圓時,它仍很年輕。”因此,道德共同體就應包容土地,“土地倫理只是擴大了這個共同體的界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或者把它們概括起來”。在這個擴大的共同體中,人只是“生物隊伍”中的一個普通成員,人類文明需要土地倫理來加以約束。
2 中國土地的利用
2.1 中國土地利用的現狀
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情況:我國國土面積為960萬km2,土地資源有以下特點:類型多樣、山地面積大、農用土地資源比重小、后備耕地資源不足,由于水熱條件和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組合的差異,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土地類型,生物資源很豐富。
我國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土地缺乏嚴格管理,土地浪費嚴重;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在擴展盲目開墾、過度放牧、砍伐森林,使土地沙化不斷擴展;土地次生鹽漬化面積較大;耕地肥力下降;土地污染與破壞未得到有效控制;城鎮發展建設用地失控。
2.2 大地理論與中國土地利用
從中國土地利用的現實中我們看出,人類只見自己的權利,忽視了他物的權利,陶醉于地球主人地位和大自然征服者的角色。人類只是強調大地的經濟利用的可能性,只是從經濟學的尺度對自然界進行評價。只是從經濟學的尺度采取利用和保護自然的措施。但是許多種群的缺少經濟價值,比如,沼澤、泥塘、荒地等生物群落,雖然對人類沒有什么經濟價值,但卻是許多野生動物和植物賴以生存和繁殖的地方。“大地倫理”把道德關注的重點乃至價值概念從生物個體轉向生物物種及生態聯合體。
根據奧爾多·利奧波德土地倫理,人類應該把自然看作是一個有機生物體,像其他的生物一樣也有一些基本需要。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環境保護思想,這種思想必須要植根于人對土地的責任感上,必須以樹立人在自然中的謙卑意識為前提,必須考慮土地的循環利用,保證土地上的所有生物都能正常和安全的生存,也就是說我們要改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面目出現的角色,轉而變成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
在設計土地如何利用中,大地是我們必須和認真考慮的因素,應當是把整個設計范圍作為一個整體,從整體的角度去考慮設計,考慮到植物、動物、其他生物與整個自然的關系,考慮到循環節能的利用,設計的內容要有恢復生態的理念和實際的工作,比如對于水的處理,植物對于動物的棲息環境,土地營養物質的循環利用,有生態的內容使得設計能夠長久。能夠長期存在,能對自然的往復的使用,使得一片的土地的資源可以循環利用。
總結
現代社會,人們急功近利。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取得經濟的暫時發展。社會各方面的發展不可能實現利奧波德土地倫理,但它卻宣布了它們要繼續存在下去的權利。至少是在某些方面,它們要繼續存在于一種自然狀態中的權利。有這樣的一個理論指導,相信土地的利用會越來越完善。正如利奧波德所說“我們永遠也不會完全實現人與大地的和諧,就像我們不會為人們求得徹底的公正與自由。對于這些遠大的抱負,重要的不是去實現,而是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