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7年爆發次貸危機后,全球金融市場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國的資本市場亦然。而我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市場亟待建設和完善,有必要從這次次貸危機中汲取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經驗和教訓。
[關鍵詞]次貸危機 資本市場 影響和啟示
1 次貸危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1.1 次貸危機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直接影響
1.1.1 我國金融機構購買次級債券所受影響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006年6月底,中國金融機構購人的美國按揭債券總額約為1075億美元,通常次級債券約占整個按揭債券市場的15%,按此比例推算,中國的金融機構購人次級債券約為160億美元。這些金融機構主要是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上市銀行。
到2007年6月底,中國銀行投資于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約90億美元,占集團證券投資總額的3.51%,信用評級皆在A級以上;投資到與次級債券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約7億美元,占投資總額的0,27%,信用評級皆在AA級以上。
截至2007年6月末,中國工商銀行持有次級債券12億美元,已損失4億美元,損失率為32.5%,后來工商銀行次級債券持有數額有所下降。
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中國建設銀行持有次級債券10.62億美元,但大部分債券是評級AA以上的優良債券品種,只有4.6億美元屬于高風險債券。
與其他銀行相比,招商銀行無疑是最幸運的。它在2004年開始涉足次級房貸市場的有關金融衍生產品,在2006年8月,美聯儲開始上調基準利率后不久,賣出了所有與次級房貸相關的所有產品,成功避開次貸危機,還獲取了豐厚的利潤。
其它金融機構均表示未涉及次級債券業務。
綜合以上分析,我國金融機構因直接購買次級債券所受影響較小。
1.1.2 次貸危機通過香港市場影響內地市場
與中國內地金融市場不同,香港金融市場是完全自由化,國際化和法律化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緊密,受其影響更直接。在香港市場上主要有在香港內地兩地發行的內地紅籌股,通過比價效應對內地股市產生影響,觸發內地A股市場投資者的投資情緒。但據估計香港H股市場的波動對內地股市的影響是有限的。因此次貸危機通過香港市場影響內地,僅能在估值方面產生一定的壓力。
1.2 次貸危機對我國資本市場的間接影響
1.2.1 打擊了國內投資者的信心
隨著次貸危機的惡性發展,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次貸危機使投資者信心下降,對風險類資產的喜歡程度明顯降低。這一現象主要在國內A股市場上表現十分明顯,次貸危機爆發后,A股市場上銀行股板塊大幅下跌。主要是由于國內投資者跟風國際上的對沖基金,大量拋售銀行股,引起了沒有技術性下跌整理需求的銀行股主動殺跌。
1.2.2 對國際熱錢流向的影響
熱錢(Hot Money/Refugee Capital),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指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歷史事實證明,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會直接導致游資流向新興市場國家。在中國做為新興市場的領頭羊,必然會吸引熱錢的充分關注。另外,美元不斷貶值,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長,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熱錢追逐匯率所帶來的利潤,這一切導致熱錢及其他資本大量流人中國,進入到中國的資本市場,推高資產價格,加劇資本市場泡沫,增加了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不安全隱患。
1.2.3 對國內金融創新的影響
我國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尚未建立,次貸危機的把批發警示我國在金融創新方面要謹慎。金融衍生工具從產生之初就是一把雙刃劍,帶來巨額收益的同時也預示著多倍的風險。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杠桿性,會在一定程度上把局部風險擴散為全局風險,把個別市場風險轉化為系統性風險。目前,我國已經推出了股指期貨,應當吸取美國的教訓,積極出臺應對潛在風險的有效措施。
2 次貸危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啟示
2.1 對我國政府的啟示
2.1.1 健全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法律覿章制度
首先要完善與我國金融機構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出臺與之相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如《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積極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頒布《存款保險法》。與此同時完善證券市場法律,加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
2.1.2 加強對資本市場的引導
次貸危機發生后,投資者擔憂美國經濟衰退和房產繼續走低,大舉撤離抵押證券市場,而羊群效應又進一步加劇了危機。資本市場是信心的市場,政府如果不正確引導,很容易引起投資者恐慌,產生巨大的損失。我國應該吸取次貸危機的教訓,綜合利用多種方式方法維護資本市場的信心。
2.1.3 盡早建設股市平準基金
股市平準基金即股票平準基金,是政府通過特定機構(如證券會、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過對證券市場逆向操作,達到穩定證券市場的目的。它的建立符合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其長期穩定發展。
2.1.4 對政府作為金融監管者的啟示
由于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監管的視野一定要拓寬;應當給予金融衍生工具帶來的風險更多的關注;同時也要關注銀行的經營模式及策略風險;更要進一步改進就住手段及監管方式;政府也要在減低宏觀經濟親周期性危害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
2.2 對金融創新的啟示
2.2.1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不能偏廢其一
衍生工具能帶來高額利潤、促進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一旦出現問題,它的多倍放大風險的能力,也會給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致命的打擊。所以金融監管防范其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2.2.2 金融創新不能夠唯模型化
近年來金融工程學研究多在及其理想的環境中,經濟假設是否合理,歷史數據對未來是否有代表性,結論對模型參數的敏感度如何一直是現在模型的三大“弱點”。我國資本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唯模型化問題,不要給資本市場發展埋下風險隱患。
結論
此次次貸危機對全球金融行業危害甚大,而進過分析,事實上這次危機本可以在發生前進行監控、預防,在發生后進行及時補救。我國資本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吸取先進國家的經驗教訓,尤其是本次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啟示,將有利于建設和完善我國快速發展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