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總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而稅收是企業的收益在企業與國家之間進行分配的結果。納稅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因此如何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直接關系到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實現。本文將闡述稅收籌劃的含義,厘清稅收籌劃與財務管理之間的關系,并以企業所得稅為例闡述稅收籌劃的作用。
[關鍵詞]稅收籌劃 財務管理
1 稅收籌劃的含義
關于稅收籌劃,目前理論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國內外學者的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將國內學者的觀點總結分析,對于稅收籌劃的定義理論界的觀點大致可以總結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稅收籌劃是在稅法法規允許的前提下,運用合理的手段和技巧預先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做下科學、合理的安排,以降低稅負,謀求稅收利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而狹義的稅收籌劃是指企業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充分利用可選擇性條款和優惠政策,對公司的籌資、投資、經營等理財活動做出預先的籌劃安排,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的納稅負擔,達到“節稅”的目的。對于這兩種觀點,筆者更傾向廣義上的定義。
2 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關系
企業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首先,成功的稅收籌劃離不開企業的財務策劃的支撐。任何一項稅收籌劃的實踐都需要一系列財務手段的運用,在一項稅收籌劃時實踐前,都需要財務策劃對其可行性、收益和成本進行預測分析;其次,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之一便是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本的最大化增值。而通過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獲取稅收利益,提高企業資金的利潤率;最后,規模經營往往是提高企業成長獲利能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徑之一。重視稅收籌劃的企業往往能夠實現其自身的有效結構重組,進而促使企業迅速走上規模經營之路,由此可見,稅收籌劃與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息息相關。
現金流是企業生存的血液,資金活動是企業各項活動的紐帶。企業的稅收籌劃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對象都指向于企業的現金流量。企業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通過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達到“節稅”的目的,減少企業資金的外流。而財務管理的總目標也是通過各項財務活動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即企業期望通過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手段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量。因此,企業在具體進行稅收籌劃和財務管理活動中必須在兩者中進行權衡和綜合考慮,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量,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3 企業財務管理中進行所得稅稅收籌劃
進行稅收籌劃是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尤其對企業所得稅進行稅收籌劃意義更為重大。本文從對企業組織形式、所得稅稅率、利用稅收優惠政策3個方面進行所得稅稅收籌劃人手,提出企業所得稅的3項具體稅收籌劃辦法,
3.1 對企業組織形式的所得稅稅收籌劃
根據稅法規定,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對是否構成納稅人,有著不同的結果,若果企業的組織形式是公司,則會面臨著雙重納稅的負擔,企業除繳納企業所得稅外,若企業稅后向投資者分發紅利,企業的投資者還需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合伙企業則不被視為公司對待,因而只對各合伙人征收個人所得稅。例如,納稅人A、B、C經營一家商店,年應納稅額為300000元。如果該企業為合伙企業(假定A、B、C分配比例相同)則應納稅額為(100000 x35%-6750)x 3=84750(元)。如果該企業為公司,稅率33%,則應納稅額300000 x33%:99000(元),稅后利潤201000元全部分發紅利,A、B、C還要交納個人所得稅/67000 x 35%一6750)x 3=50100(元),共納稅99000+50100:149100岡。很明顯兩者稅負不一致。因此,在設立企業時,要考慮好各種組織形式的利弊,做好所得稅的稅收籌劃,才能決定是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還是設立合伙企業。
3.2 對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所得稅稅收籌劃
企業所得稅稅率分三檔: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3萬元)以下的企業,稅率為1s%;10萬元儈10萬元)以下至3萬元的企業,稅率為27%;10萬元以上的企業,稅率為33%。因此,企業的所得稅存在著廣闊的籌劃空間。例如,某企業12月30日測算的年應納稅所得額為30100元,若該企業不進行稅收籌劃,其應繳納的所得稅額=30100x27%=8127元。如果該企業進行了稅收籌劃,12月3]日,購買辦公用品100元,則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30100-100=30000元,則應納稅額=30000 x18%=5418元,顯而易見,通過稅收籌劃,支付費用成本僅為100元,而取得的節水收益為:8127-5418=2799元。由此可見,企業有很大的空間對企業所得稅稅率進行稅收籌劃。
3.3 對企業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的所得稅稅收籌劃
國家為了實現稅收調節功能,一般在稅種設計時,都設有稅收優惠條款,企業如果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條款進行稅收籌劃,就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例如,某企業投產一項目,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可以享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的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該公司原計劃于2009年¨月份開始生產經營,當年預計會有虧損,從2010年度至2015年度,每年預計應納稅所得額分別為2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700萬元、1000萬元和1600萬元。若該企業從2009年度開始生產經營,該公司2009至2011年度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從2012年度到2013年度可以享受減半征稅的待遇,因此,2009-2014年共需繳納所得稅額問:(500+7000+1000)x 25%x 50%=275萬元。2015年度不享受稅收優惠,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1600 x 25%--400萬元。則該企業從2009年度到2015年度合計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275+400=675萬元,若該企業將生產經營日期推遲到2010年]月1日,從2010年度到2012年度,該企業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從2013年度到2015年度,該企業可以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待遇,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700+1000+1600)x 25%x 50%=412,5萬元。經過納稅籌劃,共節稅:675--412,5=262,5萬元。
綜上所述,稅收籌劃是企業財務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對企業作用重大。因此,必須在企業籌資、融資、生產運營、利潤分配各個環節都要重視稅收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