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區域貿易協定或安排(“R.TAs”)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入手,結合NAFTA.闡述RTAs對WTO等多邊貿易體制乃至國際貿易自由化根基的最惠國待遇原則的沖擊。筆者分析該沖擊對多迪貿易體制以及國際貿易自由化可能帶來的破壞性作用和影響,并從建設國際經濟貿易新秩序的高度提出一些原則性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P,_TAs NAI~TA多邊貿易體制
1 RTAs與多邊貿易體制之博弈關系
世界各地區的國家或者實體之間達成的互惠貿易協定就是R7As(Regional hradeArrangements,RTAs)。R了As與以W丁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共存成為當今世界經濟領域的基本特征。一方面,RTAs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補充,RTAs作為一種次優安排,事實上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必經之路”CII,二者具有兼容性;另一方面,RTAs對于多邊貿易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同時以WTO為主的多邊貿易體制在國際法意義上也對R,As也進行了限制,包括GA7T第24條及其諒解、GATS第5條、授權條款等。
2.RTAs對最惠國待遇原則之挑戰
大量RTAs的存在。有悖于多邊貿易體制所倡導的非歧視原則,沖擊了最惠國待遇原則對于貿易自由化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2.1關稅措施方面 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對內取消了關稅,對外則采取相同的稅率或高于經濟一體化成員方的稅率。這對區域外的成員方產品進入區域內必將造成關稅上的阻礙,正如1994年11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關于國際貿易政策的報告中舉例說:NAF7A的消極作用之一就是,東亞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大都面臨著美國高關稅和頑固不化的非關稅壁壘的阻礙。而在出口鋼鐵和電子設備時,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也遇到了美國相當嚴重的貿易壁壘的阻礙。、”可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外有別的做法對多邊貿易體制主張的最惠國待遇原則構成嚴重挑戰。 2.2非關稅措施方面
. 由于非關稅措施方面涉及到很多具體方面,本文僅就原產地規則方面的內容作分析。眾所周知,GATT第24條沒有涉及到原產地規則問題。鑒于原產地規則的不當適用日益成為阻礙國際貿易發展的措施,在世界范圍內對其進行法律調整就相當必要。GA7T第9條對“原產地標記”作了原則性規定,第1款明確規定:“每個締約方給予其他各方領域內產品的標記規格上的待遇,其優惠不得低于任何第三國相同產品的待遇。”叫即在原產地規則方面實行最惠國待遇原則。但是NAF7A等區域性協定則規定:經濟一體化組織內部的原產地規則對本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方產品實行特別優惠。這明顯違背了最惠國待遇原則,只有在區域內國家增值達到一定比例的產品,才能享受區內產品的優惠關稅待遇。“如果原產地規則特別有利于在本區域內制造的產品.這將嚴重損害區域外第三方的利益。”另外,由于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數量眾多,如果每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針對來自區內區外的產品都有自己的原產地規則,這樣,每個產品出口到不同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部就需要適應不同的原產地規則,從而極大的阻礙了國際貿易的順利流轉。
3.R7As與多邊貿易貿易體制困境之出路
經過上述分析可知,RTAs給其內部成員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對其經濟發展起到了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從本質上講,RTAs給予區內成員間的是更為優惠的貿易待遇,而這是對W70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侵蝕。因為它要求區內成員間相互給予更多的貿易優惠,這就將本來屬于區外成員的貿易機會通過協定的方式法地轉移到區內,導致貿易轉移效果十分明顯。例如20世紀90年代,NAFTA就給我國貿易帶來了巨大沖擊,在紡織品貿易領域,我國紡織品在美市場上的份額居首位,但在NAF7A開始實施后,墨西哥紡織品進入美市場獲得丁關稅優惠,對美出口數量激增,并于1998年徹底取代了我國的地位”。這是一種形式上似乎公平而實上則為歧視的貿易合作方式。因為區內成員間消除任何一種貿易壁壘.對區內員都是一種優惠,而對區外成員來說無異于憑空增加一道的貿易壁壘。正是由這種形式上的隱蔽性,使區外許多WTO成員在短期內暫未覺察其對自己的潛在不利,更由于區內成員直接受益而為R7As贏得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很明顯,RTAs所確立的在區內成員間實施的貿易優惠與W70多邊最惠國待遇的主張是完全相悖的。
近年來.有學者試圖通過“開放的區域主義”來緩解上述不受最惠國待遇原則的約束、對內消除貿易壁壘但同時對外維持或提高貿易壁壘、對新成員或者欲加入RTAs的國家實行歧視等“沖擊”C4真。但是,目前尚無對“開放的區域主義”的明確界定”。可見,R.TAs給W70體制和全球貿易自由化帶來的沖擊現階段依然存在還可能嚴重化,并且短期內不能自動消除。
綜上,我們應該看到,即使全球自由貿易在經濟學理論上是完美的.但它只能作為各國長遠的奮斗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妥善處理并兼顧各國的眼前利益,尤其要兼顧涉及一國國計民生的重大利益,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建立一種現實而穩定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