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談久拖不決,恐怕真正的原因還在美國人自己身上。作為中東和平進程的主要監護者和推動者,美國“拉一幫、打一幫”的促和實在對中東和平沒有任何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9月14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8226;克林頓抵達埃及的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加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談當中,此次會談是9月2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領導人在華盛頓重啟直接談判后的第二輪談判。在直接會談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分別會見了希拉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希拉里也與阿巴斯和內塔尼亞胡分別舉行了會談并明確要求巴以雙方進入“務實”談判。巴以代表團15日移師耶路撒冷繼續舉行談判,希拉里會晤了以色列總統佩雷斯,之后又參加了內塔尼亞胡和阿巴斯均出席的直接和談。
年內急于在中東和平進程上有所建樹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希拉里#8226;克林頓等美方人士認為,令巴以陷入僵局的間接談判無濟于事,面對面的直接會談已是唯一的破解之道。巴以雙方在第一輪談判中已同意此后大約每隔兩周會晤一次。確保雙方未來每隔幾周內能進行一次談判是希拉里在這次和談中的重點任務之一。一旦雙方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將“從中溝通并提出妥協建議”。據悉,奧巴馬未來幾個月內將首次以總統身份出訪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力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按期簽署中東和平協議,并使該協議能在未來10年內得以遵守執行。
有人說,美國總統存在“巴以心結”: 過去30年,歷任美國總統都試圖推動中東和談,可巴以和談時斷時續。經過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之后,奧巴馬成了第四位試圖創造“巴以和平”歷史的美國總統。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如今,談判者換了一茬又一茬,和談地點換了一個又一個:馬德里、奧斯陸、沙姆沙伊赫、戴維營、阿納波利斯……最后結果只有一個:失敗!巴以和談的真正阻力在哪里?巴以和談久拖不決,恐怕真正的原因還在美國人自己身上。
首先,在阿以、巴以之間,美國偏向以色列。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始終堅決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大國。正是由于美國和蘇聯的共同努力,聯合國大會才在1947年11月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從而為以色列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冷戰時代的中東政策以防止蘇聯在中東的勢力擴張為主要目標,美國把以色列看成不沉的“航空母艦”,是保護美國在中東利益的重要手段,所以確保以色列的安全是美國中東政策的核心之一。這是激起阿拉伯人民對美反感和仇恨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是美國在世界上給予最多經濟援助的國家。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2年12月的報道稱,美國經濟學家估計,“自從1973年以來,以色列已花了美國1.6萬億美元。”《國際社會主義評論》2000年刊登的文章稱:隨著上世紀50年代阿拉伯國家民族主義上升,1951年,美國給以色列的貸款只有10萬美元,而埃及政治發生變化后美國給以色列的援助迅速升至8640萬美元。報道援引美國前少將喬治#8226;基甘的話說,如果在中東維持一股等同于以色列的美國軍力需要花費納稅人1250億美元,因此援助以色列是劃算的,美以軍事關系抵得上“5個中情局”。
自從埃及和以色列1979年簽署戴維營協議后,敘以、黎以談判停滯,阿以沖突實際上已轉變成巴以沖突。美國在支持以色列不變策略下,同時也拉攏包括沙特和埃及等溫和的阿拉伯國家。但無論從軍援的額度,還是從提供武器的質量和數量來看,美國都嚴重向以色列傾斜。以色列一位高官說,“美國保證讓我們得到沙特和埃及根本無法得到的。”
奧巴馬就任總統后,美國加強了同以色列的安全合作,奧巴馬政府也改變了先前向以色列一邊倒的外交政策,采取了更為平衡的手法,加大了對巴勒斯坦的援助力度。美國目前是巴方最大的財政資助國,僅今年6月份就向巴勒斯坦提供了4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其次,美國在法塔赫與哈馬斯之間偏向法塔赫。在2005年分四次舉行的巴勒斯坦地方選舉中,哈馬斯就已經取代了法塔赫在多數市鎮的執政地位。在2006年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哈馬斯再次獲勝,正式上臺。布什政府把民主列為巴勒斯坦建國的基本條件,而哈馬斯正是通過美國式的民主程序上臺的。它的合法性和代表性是誰都無法否認的。但哈馬斯上臺后,美國和歐盟宣布,不與哈馬斯政治接觸,除非哈馬斯答應“放棄武力、承認以色列、接受中東和平相關協議”三個條件。正是這三個條件導致外交僵局。
法塔赫與哈馬斯因施政理念不同常出現沖突,還多次發生武裝沖突,雙方在2007年6月攤牌。哈馬斯武裝將法塔赫趕出加沙,阿巴斯宣布解散哈馬斯政府,成立緊急政府,分裂為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和法塔赫控制的約旦河西岸“一國兩治”的態勢。應該說,巴內部的分裂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偏頗、錯誤的外交政策。
利用美國總統權力交接之前的特殊局面,以色列于2008年12月27日發動對加沙地帶的“鑄鉛行動”,企圖削弱哈馬斯的地位。在造成了巨大人員傷亡的情況下,在安理會對呼吁以巴雙方立即在加沙地帶實現停火的第1860號決議進行表決的過程中,美國是15個安理會成員國中唯一投棄權票的國家。美國再次體現出其偏袒以色列的一貫做法,巴以和談就此中斷。作為中東和平進程的主要監護者和推動者,美國“拉一幫、打一幫”的促和實在對中東和平沒有任何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第三,美國國內猶太人的影響遠遠超過穆斯林。猶太人屬于美最富有階層,全美百萬富翁中約20%是猶太人。在美一直有“猶太人控制華爾街”、“美國人的錢在猶太人的口袋里”等說法。美國猶太人參與選舉投票的比例高達90%,而且89%的猶太人居住在12個關鍵選區,其選票對選舉的結果影響很大。更重要的是,猶太人在美國政、商、學、媒體、金融各界的實際力量,遙控著遠遠超出其人數的選票。猶太人在美國國內的特殊影響確保了美以特殊關系以及美對以色列安全的承諾發揮了關鍵作用。
還要看到,奧巴馬2008年競選總統成功,從一開始就大大得益于美國猶太社團的支持。入主白宮這一年多里,奧巴馬倡導的一系列改革政策都獲得了超過60%的猶太選民支持。有鑒于此,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8226;米爾斯海默尖銳地指出,美國親以色列游說團體的活動將使奧巴馬不可能迫使內塔尼亞胡做出讓步。言下之意,巴以和談仍看不到希望。這恐怕是奧巴馬和希拉里所面臨的又一難以逾越的阻力。
(作者系戰略觀察與國際問題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