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
在記敘文寫作中,無論是寫人還是記事,要想把文章寫得思想深刻,情節生動,結構嚴謹,疏密有致,對材料的使用就不能平均用墨,而應該有所選擇,注意詳略取舍。通過本專題的學習,我們要理解詳寫略寫的內涵,掌握詳寫略寫的技巧,在取材時做到詳略得當,從而使自己的習作略寫時惜墨如金,詳寫時用墨如潑,重點突出,文采飛揚。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能深刻、生動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點材料,就應該詳寫;與中心意思關系不大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寫的材料要做到濃墨重彩,生動具體;略寫的材料要做到簡筆勾勒,概括精練,畫龍點睛。只有做到濃淡相宜、詳略得當,文章才能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技法精講
那么,怎樣才能使文章詳略得當?可采用下列技巧:
一、依據文題定詳略。題目確定了寫作的重點,重點即是要詳寫的地方。比如“課余生活的樂趣”這個文題,重點是課余生活,課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詳寫,否則會偏離題目的要求。
二、依據文體定詳略。寫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質、成就是寫作的重點,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性格、思想品質等也要詳寫。主要人物要詳寫,次要人物要略寫。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寫藤野先生的外貌:“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通過細節描寫突出了藤野先生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這就是詳寫。敘事的文章,事情的經過是重點,敘事時,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有感情地進行描述;細節部分要細致描寫;感人的部分要寫具體。事情的發展、變化,要詳寫。寫景的文章,景物的特點是重點,要用恰當的語言,如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景物的特點。如朱自清的《春》中關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寫。為了把記敘文寫得更好,常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但是,必須“敘”詳而“議”略,處理得當,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依據結構定詳略。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詳寫。開頭、結尾,過渡、照應部分要略寫。
四、依據內容定詳略。詳寫的內容與中心緊密相關,是從“點”上突破的內容;略寫重在用“面”上的內容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到“綠葉襯紅花”的作用。如《社戲》一文,詳寫行船、看戲與歸航等情節,略寫鄉間生活及看戲的原因,這樣不僅鮮明地突出了鄉村少年淳樸善良、天真可愛的形象特點,也巧妙地交代了廣闊的社會背景。
五、依據表達定詳略。以記事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節應該詳寫,抒情與議論的內容則要略寫;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跡與言行應當詳寫,而夾在其中的景物描寫就不能喧賓奪主,應當略寫。反之,寫景狀物的文章,對景物應當用墨如潑,抒情的文字則可簡筆勾勒。
六、運用詳略時,注意四忌。一忌平均用墨,沒有詳略。二忌寫人時,主要人物不詳,次要人物不略;記事時,主要情節不詳,次要情節不略;寫景、狀物時,主要方面的主要內容不詳,次要方面的次要內容不略。三忌該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詳,與中心關系不密切的地方不略。四忌采用點面結合方法的“點”上的材料不詳寫,“面”上的材料不略寫。
范文引導
(2009年湖北省荊州市中考滿分作文)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一考生
這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天完全黑了下來,路上靜得嚇人。樹枝上偶爾傳出的一聲貓頭鷹的悲啼或斑鳩的一翅“撲棱”,都會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中午我和爸爸賭氣,沒有吃飯,他那“兇神惡煞”的面孔讓我對家失望了,于是我氣沖沖地離開了這個讓人生厭的家。究竟要去哪里,我自己心中也沒有目標。
遠處投來的一束燈光讓我警覺起來,我想起了小說和電視劇里的惡人搶劫,畢竟我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女生,于是我躲在路旁的樹后悄悄地觀察起來。一個老大爺推著一輛車慢慢地走來,前面有一個老婆婆用手電給他照路。我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卻把他們嚇了一大跳,原來他們是在前面的集鎮上賣完烤紅薯回家的。老婆婆見只有我一個人,她攥緊我的手生怕我逃跑了似的詢問情況。我如實地回答了她的提問,她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從灶膛里拿出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辭不要,其實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只是口袋里沒有錢的一句托詞而已。
“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餓了,這紅薯是送給你的,不要錢!”老大爺溫和地說。“謝謝了!”我話沒說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他們見我吃得“吧嗒吧嗒”作響,一副饞相,老兩口笑了起來。我一邊舔著手指上沾著的薯泥,一邊不停地道謝。這時老婆婆發話了:“你吃了我一個紅薯就千恩萬謝,那你的父母養育了你十多年,你該吃了他們多少糧食,怎么就為一句不中聽的話就離家出走,你覺得這應該嗎?”我愣住了,癡癡地望著老婆婆,咀嚼著這簡單而有力度的話語,剛剛還憤憤不平的心霎時變得內疚起來,我無言以對,只是低下了頭。
“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媽肯定會著急的,說不定他們正在四處找你。”老大爺勸慰我說,“我們同走一段吧,等會兒我們到家后再送你一程。”老婆婆拉著我的手往回走。
夜更深了,我幫老大爺推著車子走著,寒風迎面吹來,卻感覺沒有那么刺骨了。貓頭鷹偶爾的一聲啼叫也不再那么悲涼了,斑鳩的“撲棱”也仿佛是在用暖翅給它的孩子遮擋風寒。我聆聽著車轱轆的轉動聲,它和北風的呼嘯聲交織在一起,好像在奏一曲回家的進行曲。
“小翠!小翠——”前面傳來了熟悉的呼喊聲,我知道那是爸爸媽媽撕心裂肺的呼喚。滾燙的淚水抑制不住地從眼眶中涌了出來,我情不自禁地大聲回應:“我在這——”
“我在這——”我和老大爺、老婆婆齊聲回應。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一下子長大了許多。這條冬夜幽深的小路呀,它留下了我美好的回憶,留下了我深深的成長足跡!
推薦理由
這篇考場作文在詳略處理上很出色:1.能依據中心內容確定詳略。針對我們不少中學生對父母的苦心教育不甚理解、甚至離家出走的現象,本文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通過老婆婆的一句“簡單而有力度”的話語的教育,“我”終于醒悟了,長大了。作者依據文章的主旨,略寫離家出走的原因,詳寫了與老大爺老婆婆相遇的經過和老婆婆對自己所說的話以及自己的醒悟,突出了子女對父母的理解這一主題,做到了重點突出,中心明確。2.表達方式多樣,詳略疏密有致。開篇的環境描寫只是渲染氣氛,交代事件發生的時間,因此略寫;而在敘事中,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采用詳寫,從而使得文章富有哲理,情感真切,細致傳神。3.文章在結構上首尾照應,渾然一體,語言簡潔,毫無啰唆之感;主體部分用墨如潑,詳實具體,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佳作示范
山村“野小子”
□關平平
(題目確定了寫作的重點,詳寫的著眼點應在“野小子”上。)
藍天白云,青山綠草,這是個充滿生機的山村。(用簡潔的語言交代“我”生活的環境,緊扣“山村”二字。)
我不是一個溫柔的女孩,獨特的山村賦予了我活潑的性格。這一點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不是我不會溫柔,只因溫柔的我不是真實的我。(概括地交代“我”的性格特點,也是對文題“野小子”的詮釋。)
我是一個農村孩子,3歲開始和爺爺、奶奶生活,就是那三年造就了我活潑開朗的性格。(簡單地交代“我”性格形成的原因。)
在村里,整天和一群男孩子打仗的我,不是左手拿刀就是右手握劍。村里人總是叫我“野小子”。我很少跟女孩子玩。有的女孩子見我又拿刀又拿劍的,就會大哭起來。我在心里暗暗地說:“你們這些膽小鬼,沒出息。”所以我也就不跟她們玩了。有時大人們聚在一起,都紛紛議論,“哎,我說,玉龍家老二可能是投錯了胎。”媽媽跟我說:“你呀,簡直就是個‘野小子’。”除非讓我穿上花裙子,不過我才不喜歡什么花裙子呢!(通過和別的女孩子的對比及別人對“我”的評價,突出“我”的性格特點:活潑好動,是純純正正的“野小子”。)
我很喜歡打抱不平,同學和朋友說我很講義氣。記得那次鄰居家的小弟弟無緣無故被后院的二胖踢了一腳,小弟弟大哭起來,正好被放學回家的我看見了。我便不管二胖長得比我高大,上前就是一拳,打得二胖眼睛瞪得老大。在他還沒有想明白我是男是女的時候,我早就拉著小弟弟撒腿跑回了家。(略寫“喜歡打抱不平”,因為所寫的事件是用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發展過程,應當略寫。)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已經16歲了。爸爸原本以為我長大后就能變得文雅淑女一些,可是我依然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漫長的歲月一點也沒有消減我“野小子”的本色。(過渡語,簡明扼要。)
記得初一上學期的一天,教室外正下著細雨,天色十分昏暗。上課鈴響了,由于班主任不在,教室里人聲嘈雜,同學們有的串坐,有的聊天,有的聽歌,班級里就像一個鬧市。班長幾次大聲呵斥這些調皮鬼都不管用。(教室的混亂,班長的無奈,都為“我”的出場作鋪墊。)我一時怒發沖冠,拍案而起,聲如炸雷:“肅靜!誰再說話就出去。”我覺得我身為班干部,一定要管好班級中的事情,不能讓同學們隨心所欲、無原則地浪費時間。我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這回那幫搗蛋鬼老實了。我的內心充滿了一種大獲全勝、揚揚得意之感!“哼,看你們以后還敢不敢和我作對!”要說明的是,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在我很生氣的時候。下課后,我們還是好同學,才不會在乎發生過什么呢。(詳寫“野小子”的威力,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顯現出“野小子”的霸氣,顯現出“我”的性格特點——很有責任感。)
這個山村因太陽的呵護顯得更加美麗,因我的活潑好動而更加富有生機。
這就是我,長著一張女孩的面孔,有著男孩性格的山村“野小子”。(首尾照應,扣題,再次強調“我”的個性。語言優美而富有概括性。)
總評
作者巧妙地選擇“野小子稱呼的由來”“打抱不平的性格”“很有責任感”三個情節來反映自己與其他女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第一個情節在對比和側面描寫中突出了一個“野”字;第二個情節,略寫“打抱不平”事件,展示了人物性格中的一個“義”字;最后一個情節,運用對比、人物語言和心理等描寫突出“我”的“正氣”。三個情節并非平均用墨,略寫第二個情節,次詳寫第一個情節,詳寫第三個情節;而文章開頭、結尾、過渡、照應都采用略寫,這樣處理,使得文章疏密有致,濃淡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