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其中5月份CPI同比上漲3.1%,在今年內首次突破中央政府設定的3%的目標,繼2007~2008年之后,通貨膨脹的壓力再次有所強化。而從長期來看,中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可能會更大。因此,了解居民對于通貨膨脹的實際感受及其物價承受力,進而探討他們應對通貨膨脹的策略選擇,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將有重要意義。
對此,零點研究咨詢集團于2010年4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通貨膨脹調查,并發現:超過六成城鎮居民認為目前通貨膨脹嚴重,做出判斷的依據主要來自物價上漲對生活的影響;對于日常生活用品物價,消費者的可接受度較高,但對于提升生活質量的商品物價則承受力較低;高收入群體抗通脹能力高,尤其注重開辟新職業,并增加投資理財行為。
生活受物價上漲直接影響,超過六成城鎮居民認為目前通貨膨脹嚴重
調查顯示:累計有超過六成的城鎮受訪者認為,目前的通貨膨脹程度嚴重(60.8%),其中認為比較嚴重的比例為51.9%,認為非常嚴重的比例為8.9%。而縣城受訪者對通貨膨脹嚴重性的判斷高出城市將近10個百分點(城市:56.4%;縣城:66.2%)。
進一步調查發現:導致城鎮受訪者作出通貨膨脹嚴重性判斷的主要依據是“生活受到了物價上漲的直接影響”(73.3%)。根據“媒體或他人消息”及“所在單位的業務影響”而作出判斷的比例也分別接近一成(分別為9.7%和8.8%)。
值得注意的是,“統計部門公布的物價指數”很少被作為人們判斷通貨膨脹的因素(1.4%),進一步調查則發現:認為統計部門公布的物價指數與個人體會的物價上漲情況一致的比例僅為45%,另外有44.7%表示不相符合。
對于未來一年我國的物價變化,將近八成的城鎮居民認為會上漲,其中19.5%認為會持續大幅上漲,57.7%認為會“平穩上漲,但漲幅不大”,而僅有2.1%認為物價會下降。
物價承受九基本的生活用品可以承受用于發展的用品很勉強
調查顯示,盡管城鎮居民對物價上漲感受明顯,但對于目前的物價水平,54.8%的居民表示可以承受,30.5%表示一般,僅有14.2%表示難以承受。城市和縣城居民表示可以承受的比例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分別為55.6%、53.9%)。
對城市居民的進一步調查發現:對于日常用品、交通及服裝等基本生活商品的物價,城市居民基本上可以接受,表示不可接受的比例分別僅為0.8%、2.2%和5.3%;而對于保健品、化妝品及休閑娛樂等具有提升生活質量方面的商品物價,城市居民表示不可接受的比例則相對較高,尤其是保健品,37.7%的受訪者表示不可接受;另外,對于醫療服務、子女教育等特殊商品的物價,城市居民表示不可接受的比例也較高(分別為33.9%和19.1%)。
相對來說,商品房和汽車仍屬于高端大宗消費品,它們的價格形成及其變動與通貨膨脹的關聯不大。調查顯示,目前對于商品房和汽車,城市居民基本上表示無法承受其價格(分別為76.8%和71.9%)。
高收入居民抗通脹能力高,尤其注重開辟新職業和加強投資理財
調查顯示:如果面對通貨膨脹,45.2%的城市居民第一反應是“等待政府采取制止通貨膨脹的措施”。同期調查也顯示出,超過六成(63.7%)的城市居民對政府能夠有效控制通貨膨脹有信心,而表示沒有信心的比例僅為11.7%。其次,35.4%的城市居民選擇開辟新的收入渠道,如兼職、第二職業等,要求加薪及儲蓄的入選率也在兩成以上(分別為24.1%和21.1%)。而對于投資股票、基金、債券、保險、房地產等理財投資行為,城市居民選擇的比例相對較低,整體上都存一成以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15.6%的城市居民表示自己什么也不做。
與1995年零點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通和保定六城市的調查相比,城市居民在應對通貨膨脹方而鮮有進步:1995年人們的首選也是“等待政府采取制止通貨膨脹的措施”(45.8%),而且比例與2010年基本一致;要求單位增加工資(26%)、儲蓄(20.3%)、購買外幣(1.4%)的比例也與2010年一致。
當然,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2010城市居民選擇開辟新的職業收入渠道的比例增加,由15.4%增至35.4%,人們表現出了更加積極的應變意識;二是理財及投資行為增加,而且可選擇的投資產品也更多。如投資房地產(7.4%)和收藏品(7.3%)的比例分別高出1995年5個百分點以上,在保險、債券和股票的投資選擇上,2010年的比例也都在6%以上。
進一步調查顯示:城市高收入群體抗通貨膨脹能力更強,如果面臨通貨膨脹,他們有更多的能力資本、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源來進行應對,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政府采取措施”(高收入:28.2%,中低收入:46.3%),尤其是在職業渠道開辟和理財投資行為上。調查顯示,40.1%的高收入群體表示會開辟其他職業渠道,而低收入群體的這一比例僅為32,5%;同時高收入群體在各種投資行為上都表現出相對較高的行為傾向,其中分別有20.1%、15.8%和15.2%表示將會投資收藏品、房地產和股票,而中低收入群體的比例僅為6.4%、7.1%和5.9%。
作為反映宏觀經濟變化的晴雨表,通貨膨脹將對居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對于抗力更弱的低收入群體來說。因此,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對于如何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政府需要有更多前瞻性的考慮。另外,基于最大限度上降低通貨膨脹壓力的前提,我們也鼓勵人們不僅依賴于政府,要嘗試更多開發新的增加收入或弱化物價壓力的路徑,當然國家、輿論和社會組織也應該在這方面作些有效的和有益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