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是要表情達意的,而此情此意又不能像喊口號似的直接說出來。它需要借助特定的載體,才能表現得真實,直觀,動人。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看來,在“有情”這一點上,我們的認識是一致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尋找載體來巧妙地表情達意了。
一、托一物寫深情
所托之物要和所表現的人與情之間相似或相關。比如《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爸爸的草鞋》《爺爺的煙斗》等文章都很好地借特定的物表達了對親人的感情。高吉波的《雪地里的紅棉襖》一文更是巧妙地借物寫意的典范:
我跑到河邊,破冰給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凈。”嫂子趕來,抱我到河邊。她把我紅腫的小手拉到她的懷里暖和,然后摸出兩個雞蛋,“還熱,吃吧。”
那天,風大,雪大。嫂子穿著紅棉襖,在雪地里像一團火焰。
……
嫂子給我剃個新頭,然后背著行李送我到小鎮的車站上。
“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讀書要學會自己疼自己。”她說。
那天,風大,雪大。隔著車窗,嫂子跑著向我招手。我覺得是一團火焰在雪地里跳躍,盡管她穿的棉襖是藍色的。
……
到寫這篇文字,我與嫂子最末相見,是去年春節攜妻帶小回老家去。
那天,風很大,雪很大。透過車窗玻璃,我看見嫂子從屋外抱著柴草進來給我燒炕,我覺得雪地里有一團火焰永不熄滅。雖然她穿的棉襖是黑色的。
……
后來,我在日記里寫過這樣的話:嫂子是弓,我們是箭,弓因箭而彎。
“我們”,自然也含著我的侄女,她現在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美麗的嫂子是那么的愛“我們”,嫂子的穿著由“紅棉襖”到“藍棉襖”再到“黑棉襖”,那是歲月給嫂子換的色啊!可無論嫂子的棉襖是什么顏色的,在作者看來都像“一團火焰”,因為那是溫暖,那是美麗,那是偉大!高明的作者借棉襖這一物表達了對嫂子的感激和愛戴之情,可謂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二、借一事傳愛心
行動是情感的外化,人的一舉一動都是內心世界的反映。我們可以通過選取典型的事件來表現人物內心的無限情意。《剪貼幸福》一文的作者張麗鈞就巧妙地借助“剪報”這一看似平常的小事表達了對親人的無比懷念之情:
同事說,我老爹沒別的嗜好,就喜歡讀報剪報。那為了齊邊而剪下的小紙絲、碎紙屑更是到處飄飛,我媽沒少跟我老爹生氣。
1996年冬天,我老爹一覺睡著就過去了。我媽卻催著我去郵局訂來年的報紙。我問,都訂什么報?我媽火了,說,你還不知道訂什么報?訂你爹常看的那些報唄!
就這樣,我媽取代了老爹。她一看到有價值的好文章,就細心地剪下貼好。
……
現在,我媽也去世了。我不愿停下剪報這檔子事。孩子笑我說,你剪這些個東西有啥用,互聯網上什么查不著?我說,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我們是被感情支使著做的,因為愛,因為懷念,我們會延續一種安撫心靈的習慣動作。爸爸在翻看一本剪報的時候,指尖所及,到處有你爺爺奶奶的手澤,有他們的心在一頁頁泛黃的紙上跳,那整齊的裁邊,那四角的膠痕,都讓我真切地觸摸到了光陰雕鑿的故事。我每剪下一篇文章,都在心里跟你爺爺奶奶進行一次交談。我擬想著他們讀到這段文字時的情形:你爺爺要呷一口茶,然后幽幽評論;你奶奶可能持有與你爺爺不同的見解,于是,兩個人吵起來……往往,我會被自己導演的戲逗笑了。這時候,我常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情自語:老天呀,你讓我剪貼的哪里是報紙,分明是幸福呵……
這篇文章的構思可以說是很具匠心了。“剪報”的嗜好由爸爸傳給媽媽,又由媽媽傳給了“我”,親情也就這樣傳遞著,我們相信這件事還會繼續傳下去,因為就像作者最后說的,“剪貼的哪里是報紙,分明是幸福呵”!
三、擷一言表厚意
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很好地表現著人物的形象。那么,我們把人物的典型語言,特別是口頭禪記錄下來,也就容易表達我們對人物的深情厚誼了。比如這篇《母親的口頭禪》:
“麻煩的”
兒時,我就經常聽見母親說“麻煩的,麻煩的”。
那時,我們家窮,孩子又多,除了兩個哥哥進了書房,剩下幾個女孩都在家干活兒。長我三歲的四姐到了上學的年齡也不能上。因為,她還得一邊帶我,一邊幫母親放豬。
……
看著兩個小人兒天天腳不著地地奔跑,母親的心里自然很不好受。逢人就說:“‘人遭父母,畜遭主。’看我倆把孩子們禍害成啥了?我那娃兒們生得哪個不是花眉生眼的?可是就是沒的吃、穿得爛,還不能上學。唉,麻煩的。”
……
“說不得”
母親的第二個口頭禪是“說不得”。
先前,和她一般大小的婦女們坐在一塊就數落婆婆們的不是。母親則只有一句話:“說不得,說不得。我自己還有兩個兒子呢。”
后來,母親做了婆婆。她那些老姐妹們又嘮叨起了媳婦們的不足。母親仍是那句話:“說不得,說不得。我也是媳婦。她奶奶還硬朗著呢。”
如果有人笑話哪個姑娘言語行為有些出格,母親還是那句話:“說不得,說不得。我有五個閨女。”
……
“舍不得”
“舍不得”是母親近年來常用的一句口頭禪。
有電視不讓看,家用照明燈只有9瓦。問她為啥,她說舍不得電。我們給她買上營養品,她不吃;買上新衣服,她不穿。不用問,她還是“舍不得”——舍不得讓兒女破費。
去年,母親患坐骨神經痛。她一邊吃藥扎針進行治療,一邊依舊幫哥哥們下地干活。全家人勸她不要再干重活,她都不聽。暑假,我回去給她買了六副專治這種病的中藥。她非常認真地按醫生的囑咐服藥,并且再不敢去給哥哥們干活兒了。因為,她怎么也理解不了六副草藥居然花了七百五十元。四姐則譏諷母親說:“她是舍不得你那幾百塊錢,你以為她舍不得自己的力嗎?”
……
“麻煩的”“說不得”“舍不得”,幾個經常掛在母親嘴邊的詞,濃縮了她太多的苦難與不幸。……
作者從母親的一生中摘取了幾句口頭禪,就把母親的勤勞、善良、儉樸的形象表現了出來,同時也寫出了作者對母親的理解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