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只給閱卷老師閱讀的“特殊作文”——考場作文要獲得高分,考生就必須做到使整篇文章有新意,有特色,對許多考生來說,這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文章中設置一兩處讓閱卷老師眼睛發亮的閃光點,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亮點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具有亮點的文章,才能從“普通”的層面上躍入“優秀”的行列,獲得理想的分數。
怎樣才能寫出“亮點”作文,從而獲得高分呢?
一、別出心裁,亮麗生輝——標題的出新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考生若能擬一個有靈氣、有創意的好標題,定會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題好一半文”,一個亮麗的題目能給人悅目之感和回味之思。簡潔、明確、生動、新穎是題目亮麗的要求。
1.“掀起你的蓋頭來”——亮出觀點
用議論文的論點和記敘文的主題作題目,中心明確,讓人一目了然。如文題“真理只有一個”“重要的是自己強大起來”“勿以好惡論斷之”“情要深深,理要昭昭”“活著的一萬零一條理由”“把自己放在最底處”等直接亮出觀點,顯示出無可辯駁的力度。
2.“風含情水含笑”——善用修辭
考生如能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文體和內容,靈活巧妙地使用修辭手法,就能讓文題生動形象,精練緊湊,含蓄雋永,收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如:(1)比喻:以“挫折”為話題——“別抱怨手上的牌”。(2)對偶:以“環境”為話題——“一頭白發,滿山青蔥”;以“讀書”為話題——“讀智慧之書,做有用之才”。(3)擬人:以“樹”為話題——“樹的‘嘆息’”;以“環保”為話題——“地球就診記”等。
3.“霓為衣兮風為馬”——巧妙借用
在擬定標題時,考生可以從信息中進行選擇、提煉與改造,對影片名、歌曲名、古詩句以及成語俗語等適當點化,進行套裝、借用、仿造之后作為文章的題目。如改造成語的“‘霧’里逃生”“‘戰痘’青春”“‘官’念前提”“前‘腐’后繼”等;化用歌詞的“都是考試惹的禍”(話題“考試”)、“請把你的微笑留下”(話題“微笑”)、“常回家看看”(話題“思念”)等。用這種方法擬定標題,通俗明了,妥帖自然,能給人以親切、凝重感,為大家所喜聞樂見。
4.“逆風行船”——反彈琵琶
運用求異思維,打破傳統意識,把一些公認的常理做反向思考構成文題,必然會使人耳目一新。如文題“過街老鼠莫喊打”。“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怎么會不喊打?一個反常的論調,一個讓人驚異的顛倒黑白的現實,幽默辛辣的筆觸直刺邪惡。再如“多磨非好事”。常言道:“好事多磨”,但多磨未必是好事,辦一件事何必要走那么多部門、費那么多周折呢?文題“此時有聲勝無聲”,(話題“語言與溝通”)。這是對中國傳統的“沉默是金”的反駁。作者巧妙地對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此時無聲勝有聲”進行反用,既彰顯了作者的文化底蘊,又顯示了作者的機智與善辯。以“素質教育”為話題的文題“真想做個差生”“渴望停電”等。這些文題不落俗套,具有新視角,新思路,新感悟,新體驗,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易激發閱卷老師的閱讀興趣。當然,“反彈琵琶”不是同真理唱反調兒,而是換個角度來闡明更完整的真理。
5.“化繁為簡”——巧用公式
運用算術和符號,用代數式的形式作標題,來顯示考生所要表達的思想,具有直觀、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的特點,往往能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8-1>8”這個題目,八減去一怎么會大于八呢?讀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七個小時用來工作,一個小時用來休息或鍛煉,效果大于八個小時都用來工作,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又如文題“誠實+信用=財富”“7-1=0”(話題“誠信”)以特殊的等式為題,暗示了誠信的重要意義,讀來引人深思,令人拍案叫絕。
6.“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巧設懸念
標題中只提出論題而不寫出結論,只寫出所記人物而事跡不詳,只露某事端倪而成敗未卜,這樣就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有想一口氣把全文讀完,弄個水落石出的閱讀欲望。如標題“感謝車禍”,為什么要感謝“車禍”呢?讀者自然急于想從文中看個究竟;標題“‘天方夜譚’實現之后”,讓人耳目一新:“天方夜譚”竟能實現?它成為現實之后又會怎樣呢?若不去看看文章的內容,實在是委屈了自己的好奇心。
誠然,擬題求準、求精、求新,可用的方法遠不止這些,以上僅僅是題海中的幾朵浪花,只要我們細心采擷,悉心揣摩,定能把考場作文的標題——這一文章的“眼睛”描摹得熠熠生輝,脈脈含情,打動閱卷老師的心,使自己的作文獲得理想的分數。
二、發揮優勢,恰當選取——文體的創新
在話題作文“文體自定”“題目自擬”“內容自選”的三“自”里,在文體的擇用上,求創新、展示特色已成為眾多考生的自覺追求,這其中就包括對多種非常用文體的運用,形成了考場作文“萬紫千紅”的大好局面。如,日記:生活的窗口;書信:心靈的獨語;網絡:嶄新的世界;童話:觀點的影子;寓言:智者的箴言;文言:新潮的仿古;戲劇:生活的拷貝;小品:生活的漫畫;相聲:真善美的童話;雜文:揭丑刺惡的標槍;故事新編:“我”的烏托邦……
當然,文體的創新要以考生自己把握得準為原則,不可因小失大。
三、采花釀蜜,點石成金——材料的出彩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考生選材用材都必須圍繞中心開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努力達到材料充實、典型、真實、新穎的目的。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選材:
1.充分演繹文章的材料。
所選材料要精當有力,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具有強烈的典型性。
2.避開常規思維的材料。
所選材料應力避“人有”,巧選“人無”。如“最美麗的______”這個標題,眾多考生在橫線上填了“風景”“心靈”“一瞬”等詞語,從正面選材演繹題旨。有位考生別出心裁,在橫線上填了“蒼蠅”一詞,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三只蒼蠅作選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蠅拍之下的故事,它告訴讀者:邪惡的東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是人們的敵人,必須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開了“正面”“贊美”這樣的常規思維,巧選“反面”“諷刺”這一考生鮮有涉及的材料,收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3.閃出時代亮色的材料。
關注現實,接近生活,關心社會,把握時代脈搏,這樣的材料才有時代感。考生要關注時代風云,投身生活激流,只有這樣,才能為作文引來一股股靈動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活水。近幾年來,我國社會生活中有許多新鮮、有意義的事,也有許多社會熱點問題等等,都可以成為我們作文的材料。
四、精巧獨到,發人深思——立意的出奇
千古文章意為高。意,猶帥也。中考作文要想出彩,就得求新,求深,求美,袒露真實的心靈,散發出燦爛的思想光輝。
五、講求文采,增強語勢——語言的亮點
語言講求有文采,要求記敘生動形象,描寫細膩;詞語生動精練,句式靈活,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以此來體現考生的個性才情。一篇亮點斑斕、文采斐然的作文,如珍珠美玉,賦有豐富的內蘊。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語言是文章的種子,撒下了閃亮的種子,文章的原野一定會長出繁茂的秧禾!
此外,清新整潔的文面,新穎獨到的見解,生動形象的畫面,深邃豐厚的哲思,奇特瑰麗的想象等,都可以幫助考生打造文章的亮點。考生只要從實際出發,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示自己獨特的風采,便能寫出獨具亮點的文章,使之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致那樣,亮點迭起,異彩紛呈。
殘缺的圓
□陳勇
有一個圓,在不經意間失去了一塊角,它感到很自卑,覺得自己不再是個圓了。它想讓自己恢復完整,于是決定起程尋找失去的那一部分。因為它殘缺不全,所以只能慢慢滾動,由此得以欣賞沿途青草的蔥郁、陽光的燦爛,還能和毛毛蟲聊天,充分享受生活的快樂。
終于,殘缺的圓找到了一塊非常合適的碎片,剛好可以彌補那殘缺,它開心得很。拼上那塊碎片,它就是完整的圓了,而且能滾得很快。然而,它滾得實在太快了,以至于錯過了花開的季節,忽略了蟲子的呢喃,遺忘了蝴蝶的約會,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
它終于恍然大悟,毅然丟掉了那塊歷經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又慢慢悠悠地滾走了。
(選自《半島晨報》)
靈犀一點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殘缺與瑕疵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也因殘缺的美而更充滿生機活力。失去了一塊角的圓,因其殘缺不全,只能慢慢滾動,但它卻獲得了欣賞沿途美景、與朋友聊天的快樂。盡管后來有機會成為完整的圓,但它主動放棄了,因為“太完美”反而使自己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
文章給我們啟示: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殘缺、得失問題,不必過度地追求完美,否則會錯過或喪失人生許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失去生活的樂趣。
【孫秀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