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導語】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閱讀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說為主,考查側重點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分析典型環境、鑒賞主題寫作技巧等。考生在進行小說閱讀訓練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一、理清故事情節。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
二、感受人物形象。在鑒賞評價小說時,考生需要從作家刻畫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其對小說人物塑造的作用,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三、分析典型環境。小說中的典型環境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重點是社會環境。
四、領悟深刻內涵。正確把握小說的主題是考生評價文學作品最重要的環節,是實現小說社會功能的關鍵所在。
五、鑒賞寫作技巧。考生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一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二是從表現手法的角度,三是從結構安排的角度。
【專題訓練一】
向生命鞠躬
□張強
早就想帶兒子爬一次山。這和鍛煉身體無關,而是想讓他盡早知道世界并不僅僅是由電視、高樓以及汽車這些人造的東西構成的。只是這一想法的實現已是兒子兩歲半時的初冬季節。
初冬的山上滿目蕭瑟。刈剩的麥茬已經黃中帶黑,本就稀拉的樹木因枯葉的飄落更顯孤單,黃土地少了綠色的潤澤了無生氣。因此,當兒子發現了一只螞蚱并指給我看時,我感到十分驚訝。我想,這恐怕是山上唯一還倔犟活著的螞蚱了。
我躡手躡腳地靠近,它發現有人,蹦了一下,但顯然已經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張開雙手,迅疾撲過去將它罩住,然后將手指裂開一條縫,捏著它的翅膀將它活捉了。
我覺得就這樣交給兒子,會被它掙脫,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將細而光的草稈從它身體的末端捅進,再從它的嘴里捅出——小時候我們抓螞蚱,為防止其逃跑都是這樣做的,有時一根草稈上要穿六七只螞蚱。螞蚱的嘴里滴出淡綠的液體,那是它的血。
我將螞蚱交給兒子,告訴他:“這叫螞蚱,專吃莊稼,是害蟲。”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頭,握住草稈,將螞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繼續低頭用樹枝專心致志地刨土。兒子還沒有益蟲、害蟲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鮮。
“跑了!跑了!”兒子忽然急切地叫起來。我扭頭看見兒子只握著一根光禿禿的草稈,上面的螞蚱已不翼而飛。我連忙跟兒子四處找。其實螞蚱并未逃出多遠,它只是在地上艱難地爬,間或無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輕易就發現了它,再一次將它生擒。我將螞蚱重新穿回草稈,所不同的是,當兒子又開始興致勃勃地刨土時,我沒有離開,想看看這小玩意兒究竟是用何種方法逃跑的。
兒子手里握著的草稈不經意間碰到了旁邊的一叢枯草,螞蚱迅速將一根草莖抱住。隨著兒子手抬高,那穿著螞蚱的草稈漸成弓形,可是螞蚱死死地抱著草莖。難以想象這如此孱弱受著重創的螞蚱竟還有這么大的力量!
兒子的手稍一松,它就開始艱難地順著草莖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稈在一點兒一點兒縮短,退出它身體的草稈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綠。
我張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壯的螞蚱強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們人類不可能忍受,它的壯舉在人世間也不可能發生。
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個奇跡,我想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跡。等螞蚱終于將草稈從身體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從所抱的草莖上滾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盡了。
兒子手握著草稈再沒有動。原來他和我一樣,在呆呆地盯著螞蚱的一舉一動,并為之震驚。
我慢慢站起來,隨即向前微微彎腰。兒子以為我又要抓螞蚱,連忙喊:“別,別,別動它!”我明白兒子的意思。
但是,兒子大概永遠也不會明白我彎腰的意思。我幾乎是在下意識地鞠躬,向一個生命、一個頑強的生命鞠躬。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
思考練習
1.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自然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3.這篇文章哪三個詞最能表現螞蚱頑強的生命力?文中的哪一個細節可以證明這種頑強?
4.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依次填寫出“我”對螞蚱情感態度變化的詞語。
_______→難以想象→_______→_______→鞠躬
5.怎樣理解文章結尾“鞠躬”一詞的含義?
6.在“我”看來,螞蚱是害蟲,專吃莊稼,因此“我”用草稈穿透它的身體給兒子玩。你對“我”的做法是否贊同?為什么?
【專題訓練二】
忽略
□劉柳
夕陽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陽臺的瓷磚上,幻出一片紅紅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癡癡地望著陽臺上沐浴著夕陽的花盆,無限美好的夕陽毫不吝嗇地把光芒灑向花盆中的紫羅蘭,使得本來就很美的紫羅蘭更添幾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這里,他只顧癡癡地看著花盆中紫羅蘭葉下幾根嫩嫩綠綠的小瓜苗。這是孩子幾天前吃西瓜時好玩似的隨意吐進花盆中的,沒想到竟會長出瓜苗來。
孩子滿心歡喜地看著,不禁叫出了聲:“要是瓜苗慢慢地長出小西瓜來,那該多好啊!”接著孩子咯咯地笑了,滿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親見了,走過來問:“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親拉到花盆前,開心地說:“媽媽,看,花盆里長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們會長成大苗苗,結小西瓜給我吃。”
母親皺了皺眉頭,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過幾天就會死的,根本長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著笑了,睜大明亮的眼睛,“會的,小瓜苗會長成西瓜的,我會天天照顧好它們的。”
母親笑著搖了搖頭,轉身就到廚房去了,她忽略了孩子表現出的堅定與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從學前班回來后,照例跑向陽臺,奔向花盆。頓時,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羅蘭在夕陽下耀武揚威地炫耀著。孩子揉了揉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但事實如此,嫩嫩綠綠的小瓜苗不見了。孩子哇一聲哭了。
隨后,孩子哽咽著問母親:“媽媽,小瓜苗怎么沒了?”
“被我拔了,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長在花盆里,影響紫羅蘭的生長,那些個小東西,別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別哭了。”母親笑著責備孩子的淘氣,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總愛往花盆里瞟,并且想過把那株討厭的紫羅蘭給拔了,孩子也幾次用手捏住它,但終究沒拔。這也是一個生命呀,孩子想。
幾天后,孩子畫了一張畫,畫中是一個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顆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綠綠的,旁邊寫了一行小字:我雖小,但我也是一個生命。老師驚訝于他的想法,給了他滿分。孩子把畫拿給母親看,母親看了看分數,笑道:不錯啊,真厲害,得了個滿分。媽媽待會兒帶你上街去,給你買冰淇淋。
夕陽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陽臺的瓷磚上,幻出一片紅紅的光芒,很美,很好。
(選自《小小說選刊》)
思考練習
1.文中孩子的畫表現了孩子怎樣的情感?
2.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與開頭相同,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3.文中對母親的神態與動作描寫,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忽略”,請找出兩處。
4.母親為什么會有對孩子的忽略?
【專題訓練三】
霸王別姬
□孫方友
明河鄉的書記鄭張來省城開會,想借機請一請在省城工作的明河老鄉,聯絡聯絡感情,要他們都為家鄉人辦點事情。他把這個想法與在某機關當財務科長的呂強一說,呂強說:“你這父母官請客哪個敢不來?”鄭張說:“你看在哪兒合適?”呂強說:“就在‘天然居’吧,那里有一道好菜叫‘霸王別姬’,很招人。”
接著,呂強給鄭張介紹說,這霸王是“老鱉”,“姬”為母雞。老鱉不是人工養殖的那種,是在湖河中自然生長的那種。小母雞為柴雞,而且是正在下蛋的“少婦雞”。做法為傳統工藝:先把活鱉放在籠屜里加溫,籠是特制籠,周圍有圓眼兒,開始用紙糊了,溫度一高,鱉就發渴,找地方換氣,便把紙拱爛,頭從眼兒里鉆出來,趕巧外面有備好的作料水。鱉將作料水吃進五臟,排出原有的廢物,幾經清蒸,鱉體內吸足了作料水,然后便會被宰殺。清蒸的鱉高傲地將一只腳踏在臥地的“虞姬”身上,構圖給人一種悲壯感,能讓人聯想起失敗的英雄末路狀。這道菜味道不但獨特而且美妙無比,只是價格高,“霸王”賣到500元一個,一個上斤重的鱉與一只3斤重的小母雞組成的霸王別姬,至少近千元。鄭張說:“既然請了就不能丟份兒,那就上‘天然居’吃‘霸王別姬’。”第二天中午,該請的老鄉一個個走進“天然居”。呂強定的雅間叫“紫光閣”,服務小姐是一個很清秀的小姑娘,胸前號碼為8號。8號小姐看到鄭張時怔了一下,然后陪著笑臉喊先生,禮貌相讓。呂強像是常來這里,對宴會的道道很熟悉,指使小姐喊這喊那,喝什么茶、抽什么煙全由他張羅。因為十幾個人都是明河人,又全說家鄉話,室內就充滿了明河氣息。
8號小姐拿過菜單,要鄭張點菜.鄭張將菜譜遞給呂強,說:“呂科長,你先點。”呂強說:“一人點一個。”鄭張說:“就點‘霸王別姬’!”接著眾人一人點了一個后,又由呂強“總結”,幾熱幾涼幾個湯,喝什么酒,要什么飲料,一攏說了,最后對那8號小姐說:“要快!”
不一會兒,涼菜熱菜開始陸續上桌。酒是家鄉酒:天河糧液。眾人雖同在省城工作,但平時都各忙自己的工作,也并不常見面,借此機會,敘說友情,禁不住亂給家鄉父母官敬酒。鄭張很高興,說自己在諸位的家鄉辦事,請諸位多多關照,誰若有什么事,一個電話,兄弟照辦。眾人同時舉杯,齊聲說:“好說好說。”話落音,都干了。鄭張放下酒杯,問8號小姐:“‘霸王別姬’怎么還上不來?”
8號小姐急忙解釋:“先生,今日客人多,點‘霸王別姬’的人也多,大師傅做不及,請諸位原諒!”過一會兒,仍不見上“霸王別姬”,鄭張又問:“怎么還不上那道大菜?”8號小姐又急忙解釋說:“先生,請您別慌,我這就去催。”8號小姐說完,連忙到門外叫來傳菜小姐,悄聲說著什么。
眼見酒席快要結束了,仍不見“霸王別姬”,眾人都禁不住面露急色。鄭張更是耐不住,質問8號小姐:“到底怎么回事?”
小姐也有些惶恐,急急出去,又急急回來,抱歉地說:“先生,實在對不起,今日‘霸王別姬’已缺料了!”鄭張一聽變了臉色,忽然站了起來,怒視小姐說:“我早早定桌,又早早報‘霸王別姬’,你推三說四,一直不上,現在竟說賣完了,搞什么鬼!”
眾人也深感受了愚弄,紛紛指責8號小姐。呂強口氣很硬地說:“把你們老板叫來!”一聽要叫老板,8號小姐蒙了,苦苦哀求說:“諸位先生,千萬別叫老板來,老板一來我就要被炒魷魚!實話說,我壓根就沒給你們報這個菜!”聽8號小姐如此一說,眾人都怔了。鄭張不解地問:“你為什么不報?”
沒想到8號小姐竟然跪了下來,哭著說:“鄭書記,我沒別的意思,只是想讓您省一點!”鄭張呆了,疑惑地問:“你怎么知道我姓鄭?”8號小姐說:“我就是明河人,來省城打工才兩年。”
這一下,全場靜極了,十幾個科級處級干部齊刷刷地望著跪在地板上的小老鄉,驚詫萬分,許久許久沒人說話……
(選自《2008年金獎小小說》)
思考練習
1.梳理小說情節并填空(每空不超過10字)。
_________→各自點菜,敘說友情→_________→知道真相,驚詫萬分
2.小說中的人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結合文章談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并說說理由。
3.小說為了使情節的設置和發展合情合理,通常十分注重伏筆與照應。請找出與第九自然段畫線句相照應的一處伏筆句。
《小說閱讀實戰演練》
強化訓練一
1.示例:困惑于生活在當代優越環境中的兒子不知道艱辛、不理解生命意義的“我”帶他去爬山,用草稈穿透一只螞蚱的身體給兒子玩,螞蚱不惜流盡鮮血忍著劇痛讓草稈刺穿身體也要逃生的毅力讓“我”感到震撼并體味到生命的偉大與值得敬畏。2.為后文情節的發展作鋪墊,這么冷清的環境、螞蚱求生的不易,更加讓人感到震撼。3.震撼 奇跡震驚 描寫螞蚱拼命求生的堅強毅力時的細節。4.輕視驚訝強烈震撼5.“鞠躬”是作者對螞蚱表現出來的堅強毅力的欽佩,也是對螞蚱的歉意,對生命的敬畏,更是對螞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乃至生命的代價教育了“我”的感激。6.不完全贊同。螞蚱是害蟲,這是人類從自己的角度對它進行的界定,有其合理性;但是任何生物在世界上都有其生存的權利,都是大自然的一員,特別是螞蚱求生的本能對“我”和孩子起到了震撼教育的作用。
強化訓練二:
1.熱愛生命、珍惜生命。2.首尾呼應,升華了主題。3.示例一:“母親笑著搖了搖頭,轉身就到廚房去了,她忽略了孩子表現出的堅定與信心。”示例二:“母親笑著責備孩子的淘氣,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4.母親只關心孩子的成績,不關心對孩子的情感教育。
強化訓練三:
1.請客吃飯,選定飯店(選定主菜)催問無果,眾人憤怒2.主人公是鄭張,因為本文正是通過對鄭張的刻畫來展現干部的奢侈浪費之風之盛,從而達到批判的目的。3.“8號小姐看到鄭張時怔了一下”(或:“8號小姐看到鄭張時怔了一下,然后陪著笑臉喊先生,禮貌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