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公務員改革讓人欣喜地看到,糾纏中國兩千多年的‘官本位’思想已經開始被撬動。”
一直以來,受機構規格和職數限制,中國基層公務員晉升空間狹小成為無奈的事實。“天花板”的限制導致了公務員千軍萬馬擠官道,催生了許多官場怪現象。如今,深圳在公務員任命和升遷模式上率先破冰,“去官化”成為公務員制度改革的一把尖刀。通過職位分類和實施聘任制,深圳公務員制度在“淡化官本位,打破鐵飯碗”上作出了嘗試。
分類管理打破“天花板”
深圳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警員盧培鋒說:“1997年,我從見習民警轉正為科員后10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晉升,但是公務員制度改革后,兩年多的時間我就升了一級。如果沒有改革,我想升一級,不知道再等10年是不是能夠實現。”
在中國現行的公務員體制中,公務員薪金水平與其所在的職級序列掛鉤,這從客觀上導致了公務員擠破頭都要當官的現象。這也幾乎成了公務員唯一的出路。“在完全是綜合管理類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一線執法人員基本上是沒有升遷機會的。”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敏說。
據統計,深圳市公安局里大約有1.7萬名民警,其中很多四五十歲的老民警仍然是科員,這些工齡20年左右的公務人員仍然領著最基礎一級公務員的工資。
近年來,國家在加強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方面出臺了很多辦法,比如強調從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公務員中選拔領導干部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受機構規格的限制,基層公務員晉升臺階少、發展“天花板”低的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難以留人又留心。有些干部因升遷無望,消極混日,影響了行政效率和公務員形象,也有一部分公務員想方設法調離基層。
原來的公務員管理制度中,也存在一些與國家行政體制改革進程和方向不適應的地方。王敏認為,政府管理強調力量下沉,加強基層一線,但現有制度下,基層公務員缺乏職業發展空間和待遇增長空間,難以安心基層工作。國家推行大部制改革,但“千軍萬馬擠官道”的現實,使各單位更熱衷于通過增設機構、提高機構規格來解決干部出路問題,額外增加了大部制推行的阻力。
“國家要建設服務型政府,但公務員的待遇完全依附于官職,造成‘官本位’意識濃厚,深圳就是要打破這個緊箍。”王敏說,從全球來看,公務員分類管理是打造專業化、現代化公務員隊伍的有效制度。
改獨木橋為陽光大道
為了改變這種“千軍萬馬擠官道”的局面,2010年年初,深圳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從綜合管理類職位中劃分出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職位,并對這兩類職位建立與行政職務級別脫鉤的獨立職務序列,把公務員發展的獨木橋改為三條陽光大道。深圳大部分公務員告別行政級別的束縛,通過職級晉升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王敏介紹:“此次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涉及30多個部門及10余個執法單位、執法隊伍,涉及6000余個崗位和人員。加上此前進行的公安專業化改革對1.5萬名警員做了類別劃分,分類管理改革覆蓋70%的行政機關公務員。”
行政執法類公務員指在行政機關中主要履行監管、處罰、稽查等執法職責的公務員,他們有兩個特點:一是主要分布在基層的街道、分局、所(站)等一線管理單位,職業發展“天花板”低。二是工作性質相近,工作任務相對固定,工作內容重復性強。
王敏說,改革后,行政執法類公務員明確為非領導職務,設7個職級。執法員職級不與行政職務級別掛鉤,三級執法員以下不設職數限制,執法員晉升職級主要考慮年齡和業績因素。“一般每三四年可晉升一個職級,22歲畢業的本科生一般45歲左右可升到二級執法員,在退休前有30%~60%的人可晉升至一級執法員,這基本解決了職業通道的‘天花板’問題。”
劉偉森是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羅湖分局的基層工作人員,此次公務員改革中,劉偉森被劃分為行政執法類公務員。今后他要追求的不是科級、處級等行政級別,而是從七級執法員到一級執法員這樣的專業職級。
“以前副主任科員和主任科員名額有限,晉升很困難。現在職業道路一下子拓寬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一級級往上升。這樣我就不用整天想著升官的問題,可以安心自己的工作,只要表現好,不當官我也會有好的發展。”劉偉森說。
推行公務員聘任制是深圳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的另一重要舉措。為穩妥起見,深圳采取增量改革方式,對2010年后新進入深圳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均實行聘任制。按深圳每年公務員退休數和接收軍轉干部人數測算,預計每年新增約1000名聘任制公務員,10年后如果達到1萬人,也不到深圳目前公務員總數的1/4,這對現行管理制度的影響將是漸進、平緩和可控的。
“官本位”思想被撬動
王敏認為,這次改革首先是為了打破長期以來公務員管理體制“大一統”的模式,讓不同崗位的公務員獲得明確的發展目標,也為“精兵簡政”提供人事制度支持,改變了以往通過增設機構來增加職數,解決干部待遇問題的普遍現象。
深圳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副支隊長林長平說,打破了“天花板”,深圳公安系統基本遏制了增設機構的沖動。深圳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得到了基層公務員的普遍支持和認同,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充滿信心。劉偉森認為,公務員改革有三個好處,一是工作更加專業化,二是發展空間更大,三是公平競爭的機會更多。他說:“無論是晉升還是退出,路都比以前更開闊,我們可以更專心研究自己的行政執法業務。”專家認為,新的管理制度對公務員的影響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前途明了、路子寬了、步子穩了、要求高了。
“分類管理改革的第一步解決了基層公務員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問題,接下來要加大競爭性選拔領導干部的力度。同時,我們將對綜合管理類非領導職位適當細化分類,建立綜合管理類非領導公務員多元化的職業發展通道。”王敏說。
此外,建立分類考核辦法也是公務員制度改革的工作重點,突出考核結果在職級待遇晉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避免形成新的“大鍋飯”局面。“如果變成‘齊步走’,熬到年頭我就上,這和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實際上仍無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所以在打破職數限制之后,我們要落實相關的配套制度,通過考核實行差異化競爭機制。”林長平這樣說。
盡管深圳公務員改革仍有一些問題待解決,但其破冰意義值得肯定。有網民評價說:“深圳公務員改革讓人欣喜地看到,糾纏中國兩千多年的‘官本位’思想已經開始被撬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