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40歲開始補腎防治骨質疏松
近年來,專家根據中醫“腎主骨”的理論,采用補腎中藥治療骨質疏松取得較好效果。該治療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對患者出現的軟弱無力、腰腿疼痛、腰膝酸軟等骨質疏松癥狀改善明顯、迅速,許多患者在骨質疏松檢測指標尚未出現明顯改善前,臨床癥狀就已緩解或消失,且很少發生副作用。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應從40歲開始,可適當服用一些補腎藥物,但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近日,河北一位患者打電話咨詢說:我母親今年57歲,患有骨質疏松,醫生說已到非常嚴重狀態,吃了半年的鈣劑,一直不見療效。他想知道怎樣治療才可以使母親的病情好轉。
一般老百姓認為治療骨質疏松就是補鈣,其實不然。醫學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用藥,主要是抗骨吸收類藥物和骨形成藥物,前者防止骨量的進一步丟失,后者可提高骨量來減少骨折的發生。也就是說,治療骨質疏松光靠“補鈣”是不行的,還需要應用藥物“阻止”骨質的進一步流失。
【提示板】 治療骨質疏松該用哪些藥
鈣劑:國產與進口的鈣劑有400多種。碳酸鈣的使用比較普遍,含鈣率與吸收率都比較高。還有有機鈣,如葡萄糖酸鈣和乳酸鈣,但患有骨軟化、嚴重腎衰、高血鈣及高尿鈣者禁用。
鈣調節劑:包括維生素D、降鈣素、雌激素等。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道鈣、磷的吸收。降鈣素可減少骨質吸收,降低血循環中的鈣而增加骨質中的鈣含量。在用降鈣素時應同時補足鈣量。雌激素能提高降鈣素的活性,還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女性絕經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地給予雌激素,可以延緩絕經后的鈣丟失。
雙磷酸鹽類:此類藥物在治療骨質疏松癥中得到了發展。磷酸鹽可促進骨形成,抑制骨細胞的破壞,可以長期應用。阿倫磷酸鈉(福美善)就屬于此類,另外還有依替磷酸鈉等。
其他:異黃酮衍生物(代表藥物是依普黃酮)、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藥(代表藥物是他莫昔芬)、骨形成促進藥物(如甲狀旁腺素、骨生長肽等)。另外,還有中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