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經水泡、磨碎,充分加熱制成豆漿后,營養吸收率高達90%,但如果誤喝了“假沸”豆漿,可是有毒的!
有人服食豆漿后偶爾有惡心、腹痛現象,以為是對豆漿過敏。其實,經過嚴格技術程序加工出來的豆漿,營養成分比例合適,一般不會過敏。出現上述情況,多是被豆漿的“假沸”(“假沸”即出現大量白色泡沫)現象迷惑,即飲用了未煮熟的豆漿造成的。
“假沸”是由豆漿中一種叫皂素的物質引起的。當80攝氏度左右時,這種物質便會產生大量的泡沫漂浮在豆漿液面上。急于飲用的人,不了解這種情況,誤認為已煮沸,便開始飲用。致使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未經高溫破壞就進入胃腸道,如皂素中含有的能破壞細胞的皂毒素、胰蛋白酶抑制素等。它們刺激胃腸粘膜,影響機體的消化功能,從而令人體出現一些中毒表現。主要為惡心、腹痛、嘔吐、腹瀉、厭食、乏力等。因此,在煮熟豆漿時,一定要注意豆漿“假沸”的特殊情況,等真正煮沸后再飲用。
正確煮法是:“假沸”后繼續加熱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