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筆者特別想談談關于“選擇”的話題。乍眼一看,這似乎是個常見得不能再常見的詞兒。往小了說,我們留學的每一步,都面臨著可能會影響一生的重要選擇、決定;往大了說,人生路上每一步,莫不如是。正所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申請人的心態簡單講:但凡有好的機會,還想要更好更多;總是拿自身條件指數與周遭可獲得的機會做衡量,博弈。若是能正確評估,這樣也沒什么錯。可,怕就怕,很多申請人看不清自己,下一個是不是更好呢,會不會有更好的機會等著“我”也尚未得知呢?
很多申請人在留學抉擇上,有時是帶著茫然畏懼心理的,茫茫千百個學校,何去何從?有時則帶著懵懂的清醒狀,指定目標,態度堅決,非去不可。筆者想表明的觀點是,留學,絕對不是個二元世界,黑白分明,岔路口上方向千萬,俗話說的妙,沒有最好,只有適合而已。而這適合二字,也常常就誤導了很多申請人一筆者也常常在反思這樣的問題,他們的選擇,是否是最正確的?是唯一的?如果換一種角度和機會,他們的人生是否會掀開另外截然不同的一頁?但筆者始終堅信這樣一種觀點或是信念:申請人留學方向性的選擇,絕對不會是未來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在選擇適當的前提下,自身性格能力的全面塑造,才是能伴隨一生的,影響人未來道路坦蕩與否,甚至自我價值實現的本質。
心理醫學上有一種隱形的很易被忽視的心理疾病——“選擇障礙癥”,這類人,常常在面臨最細小的選擇當口舉步維艱、患得患失,最后無法做出任何判斷。筆者在多年工作里,也遇到太多的類似申請人,甚至扮演了“求助者”的角色,從盲目難從到因外界各種因素影響輕易做出決定,到失利后退而求其次,再到后來茫然失落,甚至放棄留學的舉動,糾結為難自己,走了太多彎路
簡單案例描述
學生留學申請過程簡述
學生L,在國內某重點211大學就讀金融。學校一等生,成績優異。爺爺是中科院院士。父母都是國內某物理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深受淵源家學影響,L自小便在學術氛圍極其濃郁且家教嚴謹正統的影響下長大,有很多親戚在海外各地,L自小也便樹立了要赴海外深造的理想。
留學目標梳理大考驗
L大學就讀的專業是金融。當時時值2007年末,金融危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全球。次貸危機、金融風暴、就業瓶頸,各種與金融有關的詞都成為了熱詞。也是申請人心目中最開始捕捉的目標之一。
最開始的博弈是:若是現在就讀金融專業,會否在畢業之際,可等來全球的經濟復蘇,擁有較好的機會?還是在最低谷時八行,畢業后,“不幸”面臨大環境仍舊一蹶不振的不堪7(筆者旁白:問題是你這樣想,別人也在做這樣的謀劃,都想踩在這個點上。結果還是一樣,一門心思在一條道兒上擠)。這種分析其實已超出筆者的知識閱歷范圍,世界頂尖的金融專家,甚至也不能一語中的做出最睿智的判斷。
隨即面臨的選擇是就讀最大眾最熱的MBA,就讀頂尖大學,將來是否確保有金字招牌來覓得衣缽滿貫?可是,眾多的MBA、準MBA,回國后不也是在一個破外企當個小部門經理,還收入欠奉,機會茫茫么(筆者旁白:不當海帶,這都算好的啦)。
再后來,L父母聽眾多海外親戚介紹,就讀注冊會計師也不錯,要不然讀精算。L心里有點發憷,天天跟數字打交道,還要苦熬那么多年頭。不知這種生活狀態是否吃得消,也有點心不甘情不愿。
其實L自身的優勢亮點很多。有參加大型商業營銷大賽的團體合作模式,在銀行系統也深度實習過。對于次貸危機,發表的論文也頗有見解。筆頭功夫很強,語言交際能力欠缺,這也是校園學子比較常見的特質,筆者并非要質疑或厚非。
職業規劃是個很大的話題。也是家長、申請人反復博弈抉擇的心頭痛。L目標的幾類專業方向,都是那幾年炙熱的專業,是否是燙手山芋?不知。
國家選擇上,也是一大考驗。父母比較傾向美、加;而L和爺爺傾向于英聯邦國家,首選英國。關于各個國家的優勢利弊,一家數口人在筆者的會議室展開了長達數月的循環辯論。筆者在旁扮演著類似裁判和協調員的角色。
外界資源信息方面
在最初的咨詢階段,家長便四下聯系遍布海外各國的眾多親戚朋友,牽動了所有海外關系網絡,幫助聯系,查詢資料,核實信息,聽取建議。家里收集的海外各國、各個名校的大學介紹手冊、資料、往來信件信函有幾大紙箱子。父母分門別類的運用建數據庫的管理方式,在紙箱上打印清單、時間、出處、過程。可謂用心良苦哇!也讓筆者十分感動他們對孩子傾注的最大能量的關愛。也正是因為這種拳拳之心,生怕出錯,也讓筆者眼見在這耗時一年的過程中,其父母明顯變得蒼老得太多。白天工作,晚上查詢、編輯整理海外大學資料,還要利用時差越洋電話聯絡。
最后結果
L的申請計劃推遲了一年,畢業后在四大審計所之一普華永道實習,積累經驗。工作一年后,順利升入美國常青藤名校就讀MBA。
筆者看點
在家長帶著孩子,還有白發蒼蒼的有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爺爺前來,把狹小的會客室簇擁坐滿時,筆者深深吸口氣,這,絕對會是一個無比艱難的CASE。筆者當時已預想到了他們的性格、需求和期望,應該是需要大量精力反復溝通的。
事后的事實證明,在歷時一年多的申請過程中,留學方案一改再改,歷經十余次之多。甚至在遞交申請的當口,申請人及家長仍猶豫不已。
很多人在咨詢顧問身上寄予了太多的期望。答案有時是顧司無法給予的。我們能提供的,可能是恰當的方法,用多維思考模式,幫助申請人做自身條件與周圍局勢的分析,從而做出恰當的判斷。關于金融專業,是否在低谷時入市?是否是最恰當的舉動,可能一千個人有一千零一種解釋和看法。關鍵的思維方式:你最想要什么?你自身有什么?你能獲得什么資源?你要達到目標,目前的缺口是什么?你可以彌補的空間在哪里?有沒有借力可以彌補缺口?達到目標的途徑是否只有唯一的路徑?通過海外深造,你認為能在自身能力塑造上獲得哪些提供?學校資源可為你未來就業提供哪些橋梁機會?最后,你的心理建設,足夠充足了嗎?
關于MBA——對于國內的準大學畢業生而言。筆者一直強調不建議直接升讀MBA。一來好學校很難獲錄取,他們很強調工作經驗與能力;二來有學校錄取也不好太強,而且申請人沒有實踐基礎,學起來還是空的。沒有著力點。最好就讀MBA的時機應該是國內本科畢業后,積累3~5年的工作經驗,最好是管理崗位的切身心得體會,再結合自身工作上的不足或需求,帶著目的去深造MBA,海外也歡迎這樣有理論有實踐的雙料學術。很多申請人言語鑿鑿,“我托福、GMAT成績很高!我大學期間有參加實習、志愿者”,這些都是務虛的。分量不夠。
筆者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與L溝通,未來究竟向往著哪種職場的生活和狀態?L也很茫然,既想著投身熱火朝天的商場大戰。又有些畏懼商業領域可怕的競爭和壓力。從事后臺、數據、技術型的工作,又覺著枯燥,苦悶。也許,筆者提及的問題,是申請人在當下無法想明白的。樹立平常心態,培養信心和勇氣,更重要。
其實這種辯論很好。因為在辯論中,他們需要查詢大量的數據證據資料。來證明他們的觀點,這期間就會獲得很多信息,來幫助他們尋找答案。沒錯,答案只能是自己給的。前提是通過正確的途徑。
這種父母全身心投入參與的方式,筆者不敢質疑其舉動的正確性及合理性,因為其背后源于最博大的包容的關愛。可在這種氛圍下,L的做法顯得有些自私和被動。也許是因為太多信息和線索要參與抉擇,加之大學里繁重的課業、課外活動參與的精力投入(為了在申請時有豐富的條件增加申請的砝碼),讓L有些茫然和疲累。筆者更期望,L的意志、聲音能更多的參與進來。
最后階段,大家都陷入了疲勞戰,最終甚至把決定權全權交給筆者,讓筆者在他們搜集到的所有A到Z的選擇中做決定!這也讓筆者啼笑皆非。
其父母,因為在申請過程中積累的尤為豐富的經驗,也成為了筆者的朋友,后來主動加入筆者從事機構做志愿者,在各個留學講座上現身說法,講授家長在留學心態上的樹立。L,現在應該畢業了吧!
總結陳述
面臨目前眾多海外學校的招生宣傳手冊都宣稱就業率90%以上,專業雷同情況,家長和申請人確實難以做出選擇。要么盲目跟風,要么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始終把握不準。然而,在大家共同關注的熱門專業縫隙里,一些較為新興生僻的專業也許會給選擇者帶來新曙光,似乎更易成為求職就業的潛力股。專家們都說,應該按照自身興趣來選專業。這種說法聽起來冠冕堂皇,為何總遭家長的質疑?源于中國自古以來的家長包辦心理么?其實也不盡然。興趣不能當飯吃。家長們言語鑿鑿,都源于生活的歷練,讓他們對孩子的未來成長,對這個多變社會的大環境下滋生的對孩子未來的焦慮。他們說,“你說的是孩子喜歡干啥便讓他們讀啥,那可怎么成?十年以后呢?”
生活,自有解決之道。
我們與其把焦慮放在選擇哪個是最好的機會上面,不如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心理建設、性格培養上,開發健全的性格。以及培養獨立自處的能力。當然,還要有一技之長,將來,到哪里都會開出燦爛的花來。筆者曾有一個客戶的案例,某家長在孩子提出留學的打算時,給他放了兩個月假,讓他獨自到海外自助游開闊視野。
國外也有所謂GAP年,最早出處源于歐洲。很多西方的高中畢業生,在畢業后并不急于工作或升學,利用自己平時打兼職工積累的積蓄,或出國旅游,或海外參加志愿者,通過游歷增長閱歷開闊視野,在旅途中認知世界,體會人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審視自身,思考未來的打算。同時,也切身鍛煉了溝通相處的能力與獨立生存的體驗。這樣真的不錯。
也許,你在中國的某個假期,會遇見從英國來體驗間隙年的某個學生,別忘了練習下英語,也交個朋友吧!
小貼士:未來專業選擇參考
金融保險業
熱門工作:銀行職員、保險代理商、郵政職員、期貨經銷商、信用合作社職員、精算師、外匯操作、信托投資、證券經濟商。
發展潛力:市場開放;邁向亞洲金融營運中心;高專業、高附加價值、高所得;未來五年需求大于供給;具實務經驗者吃香。
資汛服務
熱門工作:程序設計師、系統分析師、系統整合師、娛樂軟件設計師、電腦服務技術人員、電腦操作員。
發展潛力:制造業升級后的明星產品;各行業全面電腦化;屬尖端行業;智力密集;獲利高。
商業
熱門工作
A類:報關代理商、船務代理商、陸海空運輸服務人員、貿易商、國貿人才。
發展潛力:出口導向仍是未來經濟發展主流;國際貿易、區域經濟及兩岸市場交流頻繁。
B類:人力資源經理、人才中介、派遣、人事招募人員、中介經濟人、公關專員。
發展潛力:人力資源管理事關企業盛衰;企業考量用人成本及個人工作改變,臨時性人力吃香;企業形象決心很大;仰賴專人代理房地產事務。
C類:連鎖商店經營者、--采購代理商、郵購代理商。
發展潛力:滿足現代人人性化,便利性的消費需求。
醫療保健
熱門工作:老人醫療保健\護理人員、家庭保健人員、物理治療師、心理醫生、醫療技術人員、醫療行政人員、職業治療師、醫師。
發展潛力:人口老齡化;。家庭保健受重視;職業病防治重要性增加;高收入;醫療品質精進。
文教休閑鞋
熱門工作
A類:旅游代理商、生活休閑開發專家、旅館經理。
發展潛力:精致、主題旅游盛行;休閑行程規劃及硬件開發越來越受重視。
B類:各級學校教師、企業教育訓練講師、學前教育人員特殊教育人員、社會教育人員、職業訓練教育人員。
發展潛力:
“終生學習”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力運用質重于量;學校教育不足以應付社會與工作發展所需。
c類:情報工作者、新聞記者、刊物主編、廣告文案人員。
發展潛力:資汛整合、編輯工作吃香;最富創意的工作,潛力無窮。
工程師
熱門工作:制造工程師、機械工程師、品管工程師、工業工程師、土木工程師、電機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環保工程師。
發展潛力:具備專業、創意、智力密集等熱門工作特質;擔負產業升級的重任;社會精英的集合。
公共及個人服務業
熱門工作
A類:稅務專家、律師、會計師、建筑師。
發展潛力:專業地位受社會肯定;具國際實務經驗者最吃香;高收入。
B類:翻譯人員、都市規劃師、工程顧問、投資顧問、管理顧問。
發展潛力:靠專業吃飯;適合個人工作形態,亦可依附在企業內。
C類:社會工作者、就業輔導咨詢顧問。
發展潛力:因應現代工作趨勢及社會福利所需。
D類:造型設計師、服裝設計師、商業設計師、工業設計師。
發展潛力:符合個性化、流行、少量多樣的彈性需求;講究創意,極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