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一覽】
自從陳景潤被選調到數學研究所以來,他的才智的蓓蕾一朵朵地爛漫開放了。在圓內整點問題,球內整點問題,華林問題,三維除數問題等等之上,他都改進了中外數學家的結果。單是這一些成果,他的貢獻就已經很大了。
但當他已具備了充分依據,他就以驚人的頑強毅力,來向哥德巴赫猜想挺進了。他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探測精蘊,進行了大量的運算。一心一意地搞數學,搞得他發呆了。有一次,自己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獻給這道難題的解答上了,他為此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的兩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頰帶上了肺結核的紅暈。因喉頭炎嚴重,他咳嗽不停。腹脹、腹痛,難以忍受。有時已人事不知了,卻還記掛著數字和符號。他跋涉在數學的崎嶇山路,吃力地邁動步伐。在抽象思維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巖升登,降下又升登!善意的誤會飛入了他的眼簾。無知的嘲諷鉆進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顧;他未予理睬。他沒有時間來分辯;他寧可含垢忍辱。餐霜飲雪,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氣喘不已,汗如雨下,時常感到他支持不下去了。但他還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艱苦卓絕!多少次上去了摔下來。就是鐵鞋,也早該踏破了。人們嘲笑他穿的鞋是破了的:硬是通風透氣不會得腳氣病的一雙鞋子。不知多少次發生了可怕的滑墜!幾乎粉身碎骨。他無法統計他失敗了多少次。他毫不氣餒。他總結失敗的教訓,把失敗接起來,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龍繩子和金屬梯子。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一次,前進一步。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由失敗堆壘而成。他越過了雪線,到達雪峰和現代冰川,更感缺氧的嚴重了。多少次堅冰封山,多少次雪崩掩埋!他就像那些征服珠穆朗瑪峰的英雄登山運動員一樣,爬呵,爬呵,爬呵!而惡毒的誹謗,惡意的污蔑像變天的烏云和九級狂風。然而熱情的支持為他撥開云霧;愛護的陽光又溫暖了他。他向著目標,不屈不撓;繼續前進,繼續攀登。戰勝了第一臺階的難以登上的峻峭;出現在難上加難的第二臺階絕壁之前。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淵之上;他只管攀登,在無限風光之間。一張又一張的運算稿紙,像漫天大雪似的飛舞,鋪滿了大地。數字、符號、引理、公式、邏輯、推理,積在樓板上,有三尺深。忽然化為膝下群山,雪蓮萬千。他終于登上了攀登頂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1+2)的臺階。
(選自《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2月17日)
【閱讀手記】
傳記是記錄人的生活歷程和生命軌跡的一種敘事性文體。它具備真實性和文學性兩個特點,從創作方法看,可分為“歷史性傳記”和“文學性傳記”,后者以史實作依據,同時采用聯想性的文學描寫手法。《哥德巴赫猜想》就屬于一篇典型的文學性傳記,選段采用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描述了數學家陳景潤在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道路上所遇到的艱難險阻,讓讀者在贊嘆這位數學家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更為他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毅力所折服。選段至少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一、生動貼切的比喻。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遇到的困難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這些困難既有身體健康方面的,也有周圍輿論方面的,更有數學知識、理論方面的。為了讓讀者深入地了解這些困難,作者借助想象,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生動形象地對其加以描繪,使文章深入淺出。文章以“崎嶇山路”“陡峭的巉巖”“雪峰”“冰川”“絕壁”等來比喻數學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難;以“變天的烏云”和“九級狂風”來比喻陳景潤所遭受的惡毒的誹謗和惡意的污蔑……這些比喻形象貼切,使對高深數學理論不太了解的讀者也能體會陳景潤所遇到的困難。比喻的運用化無形為有形,真實可感,即使是“失敗”在作者筆下也能“接起來,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龍繩子和金屬梯子”。
二、十分典型的選材。本文的選材十分典型,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寫陳景潤“自己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這一情節。雖然只是一處簡短的交代,卻非常突出地寫出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投入已經達到了如癡如醉、完全忘我的程度。這給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寫人物必須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例來寫,這樣才能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三、襯托手法的運用。選段為了突出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所表現出的頑強毅力,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襯托:一是突出交代陳景潤身體狀況之差;二是突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道路之艱難;三是突出描寫陳景潤所遭遇的冷嘲熱諷。陳景潤正是在戰勝了這三方面困難的基礎上,才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三方面襯托出了陳景潤“攀登頂峰”的不易,更襯托了他堅忍頑強的毅力。
【王炳剛 馬俊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