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講解】
過渡,是為了保持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連貫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銜接轉換的結構方法。過渡猶如橋梁、渡船或繩索,把兩個不同的意思巧妙地連接起來,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使讀者能夠自然、順利地由前一個層次轉入后一個層次。
過渡的基本類型有二:
一、自然過渡。適用于層次或段落之間聯系本來就很緊密,不加過渡性的詞、句、段意思的轉折也很清楚的文章。例如:葉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第一段寫“為了紀念一位古代的英雄,大家請雕刻家給這位英雄雕一個石像”,第二段開頭寫“雕刻家答應下來……”,兩段之間聯系很緊密,屬于自然過渡的典范。
二、加過渡詞、過渡句、過渡段的過渡。由于層次或段落之間意思上的轉折較大或較多,只有加上過渡詞、過渡句、過渡段,銜接才自然。
照應,是指文章內容前后的關照與呼應,是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的重要手段。在行文中,一定要注意到文章前后顧盼呼應。對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物、問題、原因等,后面一定要做必要的交代亦即照應。文章通過照應,能使所寫的事物或問題互相補充,更加鮮明突出,便于讀者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內容間的內在聯系。
常用的照應方法有三:
一、開頭與結尾照應。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容,結尾遙相呼應,可以給人以首尾圓合、結構嚴謹的感覺,并能使文章中心更為鮮明,突出。
二、行文中前后內容照應。
三、正文內容與標題照應。標題意思鮮明,行文中多次點題,語不離宗,可使中心突出;標題意思較為含蓄,讀者一下子不能了解透徹,這就需要在行文中作出交代。
【牛刀小試】
父親·大手·胡須
□劉柏靈
最親切的,是父親那雙大大的手和他那硬硬的胡須。
父親的手,一雙大大的手。
我人生的起點是平凡的,這一點在上幼兒園時就已得到了驗證。我沒有其他小朋友個子高,沒有其他小朋友眼睛大,也沒有其他小朋友歌聲動聽……天真的我常常追在父親的屁股后頭問他一個個“為什么”。而父親總是回過頭,用他那強有力的大手把我舉得高高的說:“爸爸的女兒是最棒的!”父親把我放下來后,用他那溫暖的大手撫摩著我的頭。父親的回答讓我頓時昂起了小小的頭顱。而當父親用那充滿溫暖的大手拍我的肩膀時,奇怪,我的煩惱、郁悶竟然在頃刻間煙消云散了。“啊,難道爸爸是超人嗎?不然,他怎么會有超人的神奇力量呢?”
小小的我,內心裝滿了好奇。
父親的胡須,硬硬的胡須。
小時候,父親硬硬的胡子茬兒是我最害怕的,調皮過后,難免要經歷一番“針扎”,那可真是“老虎鼻下的毛——摸不得!”可是,父親一旦疼愛起我來,讓我一樣受不起啊!那鋒利的胡子茬扎在我柔嫩的小臉上,又癢又疼,我的笑比哭還要難看好幾倍,而父親卻摟著我,哈哈大笑……
唉,真是受不了啊……
漸漸地,我長大了,父親的胡子茬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鋒利了……
忽然有一天,我意外地發現父親的胡子越來越濃、越來越長了,“為什么不刮掉呢?是沒時間嗎?還是這樣顯得很帥,說不定這樣長長了像媽媽的辮子一樣還可以賣錢呢?”我幼稚地猜想著。
終于,受好奇心驅使,我天真地問媽媽:“爸爸為什么要留長胡子?”“工廠把你爸爸辭了,你爸爸現在沒工作,別去惹他。”媽媽的話意味深長……
剎那間,我似乎懂得了很多事理,我知道了父親不是超人,但是,我又確實相信父親就是我的超人!
依稀地,我又看見了父親那雙大大的手和他那硬硬的胡須……
點評:
這篇文章總體來看是“總-分-總”結構。由總到分,一語成段,過渡極為自然。“分”的部分又是并列關系,在講完“父親的大手”這一故事后,以“父親的胡須,硬硬的胡須”一句自然過渡到下一部分。簡潔而自然的過渡使文章上下連貫,渾然一體。
再說照應。這篇文章的照應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正文內容與標題照應。文章以“父親·大手·胡須”作為標題,整篇文章緊緊圍繞父親的“大手”和“胡須”來寫。其次是行文中前后內容照應。第三段中寫道:“啊,難道爸爸是超人嗎?不然,他怎么會有超人的神奇力量呢?”第十一段中又寫道:“我知道了父親不是超人,但是,我又確實相信父親就是我的超人!”前后照應使文章內容前后聯系緊密,又深化了主題。再次是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緊湊,嚴謹,再次凸顯主題。
【誤區警示】
寫文章其實就是造一座自己心儀的房子,要講究結構的完整,內涵的豐富和風格的別致,這樣才能使之形神兼備。
有的同學不注意文章的結構,行文時不講究過渡和照應。不明白沒有文題的照應,就會使文章和題目關系松散,也錯失了開頭點題的良機;沒有首尾的呼應,就會使文章結構有失完整與嚴謹;沒有前后內容上的照應,就沒有上下連貫的脈絡。當行文之中有內容轉換時,不講究自然過渡、上下銜接,這一切都會給文章留下硬傷。
【延伸訓練】
修改下列作文,使之有必要的過渡和照應。
1.我下午就要回校了,所以母親很是重視這頓午飯,做得非常豐盛。開飯了,母親把好吃的夾到我碗里,我一口口吃下,享受著這一個月才能享受到一次的真實的母愛。猛一抬頭,我發現媽媽竟然沒有吃,只是一個勁兒地看著我。
“媽,你吃啊……”我抓住媽媽的手。
“吃吧,孩子。”媽媽一手撫摩著我的頭,一手把一筷子菜夾到我的碗里。
在車上,似乎媽媽的撫摩和注視還在我的身上,讓我感受到無盡的溫暖。
2.街角,只有兩個人在那兒,還在吵。
“不行,太少了!”買菜的拿起兩棵大蔥放到秤盤上。秤還是不高。
買菜的又拿上兩棵大蔥放了上去。秤一下子高起來。賣菜的一把拽下一棵,秤平了。
“你這秤準有問題。這樣的蔥,五斤準有十二棵!”買菜的不罷不休。
“大姐,可不能隨便說話啊。”說著,賣菜的一臉無辜地看著買菜的和周圍的觀眾們。
“要是有問題咋辦?”買菜的眼睛像刀子一樣盯著他。
“假一賠十!”觀眾們一起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