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短期或缺總需求”與“長期不缺總需求”并行不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盧鋒
“需求創連的中國經驗長期不缺總需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網站
從新中國經濟史的角度觀察,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時期經濟具體情況不同,因而提供了不同體制背景下,長期不缺總需求的經驗證據。
計劃經濟在產權、價格、激勵方面,最大限度否定市場經濟資源配置機制,同時去除了市場經濟內生的行為約束機制。按科爾內的分析,行政系統調配資源體系下,軟預算約束和投資饑渴成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固有傾向,經濟主體通過“虛報需求”競爭更多資源,供不應求或短缺經濟成為影響百姓生活和宏觀經濟運行的普遍特征。
短缺經濟微觀運行機制在宏觀層面的表現,就是總需求持續大于有效總供給。投資饑渴,消費沖動,總需求不推自走,但供給能力受到體制限制,難以持續較快增長,更談不上與總需求大體一致。當時不僅長期不缺總需求,短期也會持續面臨總需求過度擴張的壓力。
改革開放時期,隨著市場機制引人及企業、財政、銀行制度改革,預算約束軟化體制特征逐步得到改變,短缺經濟微觀基礎發生實質性變化。然而,宏觀經濟長期不缺總需求規律仍發生作用,總體而言,我們面臨的是總需求增長過旺的通脹問題。
總需求不足也不是問題。市場經濟環境中,宏觀經濟運行會間歇性或周期性出現GDP缺口或總需求增長不足問題,是催生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出現的經驗基礎。“短期或缺總需求”與“長期不缺總需求”這兩個判斷并行不悻。
中國近時期的增長經驗,表現出一個大國在快速追趕階段總需求創造的結構特點。快速增長經濟伴隨居民收入和消費較快增長,更為重要的總需求驅動因素是投資增長。發達國家在快速增長和追趕時都經歷了高投資階段,問題不在于投資驅動,而在于投資增長能否創造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生產力。

觀點
歐盟需制定短中長期政策應對債務
中信建投 鄭聯盛
“毆洲債務問題:演進、影響、原因與啟示”
《國際經濟評論》2010年第3期
歐洲債務問題從冰島危機開始,已經歷三個階段:外向型、外來型、傳統型。
收支結構失衡這一傳統型債務司題在歐洲具有較強的普遍性,但引發第二渡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
歐洲債務問題短期內可能難以演化為崩潰式的主權債務危機,但其將是未來金融穩定性、全球經濟復蘇和歐盟一體化進程的一個重大不確定因素。
歐洲債務問題的爆發具有全球金融危機等外部性沖擊,更有歐盟及歐元區內部經濟結構不平衡、財政貨幣政策二元結構、財政紀律松散及歐盟一體化制度缺陷等根本問題。歐盟需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政策應對問題并進行制度改革。
歐洲債務問題給中國很多啟示,需警惕歐洲債務問題對出口和經濟復蘇的潛在影響,同時更應摸清債務的真實水平,提防地方債務問題,加強政策應對和制度改革,以防范債務和財政風險。
制度
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
武漢大學 陳繼勇、雷欣、黃開琢
“知識溢出、自王創新能力與外商直接投資”
《管理世界》2010年7月
自20世紀90年代,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非均衡問題逐漸凸顯,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
本文在考慮知識溢出影響的情況下,探討本地自主創新能力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效應,以期確認自主創新能力這一新興因素對外商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
本文通過梳理知識溢出、自主創新能力與外商直接投資的交互關系,構建了貝葉斯空間層級模型,對知識溢出的規模和方向進行測度,并選取多維指標評估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
結果顯示,知識溢出凈流入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知識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從而實現知識溢出、自主創新能力和外商直接投資三者的“良性互動”;而知識溢出凈流出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會對外商直接投資產生不同方向的影響,其總體效應是不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