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受賄771萬余元,另有895萬余元巨額財產不能說明來源。這是繼廣西李思潮之后、中國第二位落馬的省級紀委書記王華元所面臨的指控。
2010年7月14日,山東省棗莊市中級法院一審王華元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王的犯罪細節橫跨其1998年至2009年擔任廣東省紀委書記、浙江省紀委書記期間,主要集中在廣東任內。
11年高調反腐,11年自身糜爛。王華元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的監督者,曾主管禁賭工作,卻受“公海賭王”連卓釗邀請“多次到境外賭博”,其一次賭博輸掉150萬元,即由連卓釗與原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友君各代為支付50萬元,另有商人付給劉友君150萬元獲得結識王華元的機會。
但公眾更關心的,是這11年當中,因王華元之手而發生的一樁公案——“南方都市報系列案”(下稱南都案,參見《財經》2004年第6期“南都案一審開庭”、第11期“南都案出現顯著變數”,2008年第4期“喻華峰減刑出獄”)。
曾因2003年報道孫志剛之死、SARS疫情而聲名鵲起的《南方都市報》(下稱南都),卻在同年迎來針對其高管的集體整肅。2004年6月15日,廣州市中級法院對南都案終審判決,確認了一審的定罪,但量刑略有減輕:南都原總經理喻華峰的量刑從有期徒刑12年改判為8年;上級主管單位南方日報原調研員李民英從有期徒刑11年改判為6年。同案的南都原總編輯程益中、原分管財務的副主編鄧海燕被廣州東山區檢察院以“不予起訴”釋放。
這場充滿瑕疵的司法審判,權力如影隨行,而彼時主管這一領域的廣東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王華元上下其手,并借用各方鉗制媒體之勢力,成為南都案的主導者之一。此案一度引起經濟學家、法學家的大聲疾呼,更有老干部出面斡旋,均無改最后審判。
如今喻華峰、李民英均已出獄,而權傾一時的王華元卻身陷圖圄。數年后將兩種命運軌跡重疊置于陽光下透視,一場悲喜劇清晰可辨。而王華元案的法治悲劇在于,他在任時可以通過權力控制南都案的最終判決,使受刑者無法申訴;當他自己走上被告席,亦只能低調接受審判,難獲司法程序的完整與透明。
王華元之手
南都案發端于2003年6月,與該報有業務往來的300多家廣告客戶被問訊。當年12月18日起,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分管南都的社委李民英、南都原總編輯程益中、總經理喻華峰及財務主管鄧海燕先后被帶走調查。
創辦于1997年的南都系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的子報,其2000年利潤額取得突破后,行文大膽,批評性報道漸成中國報業一景。
王華元于2002年3月擢升為廣東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成為省委的實權人物。他從原省政法委書記陳紹基手中接受了政法系統權柄,數年之后,他們于同日落馬。
相比王華元的前任陳紹基,南都前總編輯程益中告訴《財經》記者,“陳紹基為本地官員,且與南方報業許多同事是中山大學校友,雖然沖突不斷,但處理時有所顧忌。而王華元下手非常狠。”
行伍出身的王華元,把南都的“批評報道”視為對其個人權威的冒犯和挑戰。如2002年7月25日發表的《16歲少女被綁入淫窟九晝夜》,省公安廳認為報道系編造,南都于7月29日向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王華元匯報,此后作出檢討。
時任南方日報報業集團要職的一位領導告訴《財經》記者,孫志剛案之后,在整頓南都的立場上,王華元逐漸與廣州市政府站到一起。“嚴肅處理”甚至成為王的口頭禪。
2003年4月25日,南都以《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為題報道了湖北青年孫志剛因無暫住證而被收容致死,導致廣州數名黨政系統官員被法辦。“孫志剛案出來之后,廣州市反彈比較大,認為南都對廣州市有成見,市里的領導也萌生了要整頓的念頭。”上述領導告訴《財經》記者。
在當年年底三個月司,王華元至少三次批示南都相關報道:
——10月9日,南都向王華元匯報當月的兩起失誤報道之后,王作出批示:建議報社的同志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屢教不改的要嚴肅處理。
——12月23日,南都報道一起治安事件引起珠海市委的不滿,王華元的批示異常嚴厲:“請南方日報也查一下,珠海市委辦的報告是否屬實,如果果真如此,這種報紙的導向工作是嚴重問題,不能不了了之,建議嚴肅處理。”
——12月,廣州市政法委向省政法委匯報喻華峰案的情況,王華元作出批示“一查到底”。由此,12月17日下午,廣州市檢察院再次找喻華峰談話,到當晚11時,要求南方日報紀委對喻華峰實行“雙規”,被拒后,第二天凌晨喻華峰被檢察院帶走。
南都案發生之后,南方日報報業集團核心領導曾面晤王華元,向其作解釋。王華元毫不留情面,“你別解釋了,你注意,我現在是不會搞到你頭上的,但是你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把喻華峰這個腐敗分子揪出來,一定要支持。”
2004年2月3日,在省直廳級干部參加的全省紀檢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講話期可,王華元搶過話筒對南都案定性,“南方都市報領導班子私分公款”。
4月中旬,前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省委書記吳南生、林若,聯名向時任廣東省委領導寫信獲得批示,而王華元將這一批示理解為“主要是依法辦案”。“南都案發展到后期,在海外引起很大的反響,三位老省委書記出來撐腰,加上省委有領導持不同意見,給他(王華元)造成的壓力非常大,但是他還是一意孤行。”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2004年3月19日,廣州市東山區法院一審認定喻華峰貪污南都職工獎金10萬元,向李民英行賄80萬元,以貪污和行賄兩項罪名判處喻華峰12年;李民英因受賄罪被判刑11年。就在宣判前幾小時,身在四川的程益中于凌晨被警方刑拘,理由是“涉嫌貪污罪和私分國有資產罪刑事拘留”。
同年6月15日,喻華峰、李民英案二審宣判,喻華峰和李民英的刑期分別減至8年和6年。兩個月后,程益中、鄧海燕無罪釋放。
掌權者與南都案若即若離的關系,亦表現在處理南都案的后期。如該案二審宣判后的一周內,時任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以及主管政法委的副書記張桂芳,專程慰可南都案辦案人員和主審喻華峰案二審的法官。而負責南都案一審的審判長和審判員在案后得到提拔。
在南都案接近尾聲之時,2004年10月21日,廣州市東山區檢察院決定對程益中涉嫌貪污一案不予起訴。同一天,在越過南方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后,王華元通過廣東省屬機關紀委下發“粵直紀工決[2004]29號文”,對程益中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程益中作為處級干部,并非省管干部,如此越級處理在廣東尚屬首例。
而五年之后,2009年8月,中央紀委對王華元開除黨籍和公職。
兩種命運
針對王華元案的一審突然而低調,被最高法院指定管轄的山東省棗莊市中院,首次迎來如此高級別官員的審判,當日對法院進行了多重封鎖。
在7月14日的一審中,僅中央專案組、當地政法系統干部、新華社記者及王華元的女兒獲得旁聽機會,而同案被查的王華元之妻仍在羈押中。
王華元被指控的771萬余元財物賄賂,主要來自“公海賭王”連卓釗、中洲集團董事長黃光苗、聯美集團董事長蘇壯強。此三人均為潮汕人士,均擁有香港身份。這在一定程序上串聯起同為潮汕人的原公安部部長助理鄭少東、司題首富黃光裕,以及有“南粵政法王”之稱的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南都案發生的2003年,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的王華元,還要求自己的下屬:因為自己不嚴格,別人就不嚴格;自己松一尺,別人就松一丈。要過好金錢關、美色關、權力美,要知足常樂,安于清貧,做好工作。
2004年3月南都案一審判決,2004年10月越級開除程益中之時,王華元對應著接受了兩筆賄賂,并有一次出境賭博經歷。
《財經》記者獲知,連卓釗同為陳紹基、王華元的行賄者和檢舉人,而連卓釗與鄭少東、黃光裕早年即已相識,相互扶持,獨步一方。在短短20天內,陳紹基、鄭少東和王華元先后在重慶、西安、棗莊三地走上審判席。庭審信息均由新華社發布,寥寥數語。據相關法院工作人員透露,因案件敏感,有關審理的保密措施“前所未有”。
接近案件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王華元、陳紹基的庭審均被壓縮在一天之內,其辯護律師基本由上級指定,不僅難獲得足夠的辯護時司,且庭審過程難言透明。
而南都案當事各方的命運,也因2006年王華元調任浙江省紀委書記而峰回路轉:省紀委書記原則上不兼任省委副書記,王華元實則削權;李民英、喻華峰則均因減刑在2007年和2008年相繼出獄。
“我不會放棄在法律途徑內尋求對案件的重審機會,我會繼續申訴。”獄中的喻華峰并不委靡,他學習英語、閱讀書籍,并擔任《番禺監獄報》責任主編;出獄之后他多次發起申訴。但均石沉大海。
在法庭上的王華元,對檢方指控的收錢事實均已承認,但對部分因“謀利而受賄”的指控持異議,比如其為廣東商人陳忠良等人提供的幫助并非職權范圍,僅是依托其地位與人脈。但法庭上提供給他的辯護時間,無法完整地就此展開。
“當媒體能自由旁聽并報道王華元的庭審,充分表達他的辯護意見,無論司法實踐還是程序正義,都不枉南都之蒙難歷史。但現實卻是悲劇。”數年來持續關注此事的一位人士說。
此刻王華元困于秦城監獄的方寸監所,正在等待或將刑至死緩的判決,而程益中們則已投身未競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