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近,朋友送給我幾個親手包裹的越南粽子。粽葉是芭蕉葉,用細麻繩捆扎得結結實實的,呈四方形,每個都有一斤多重。解開粽葉,只見已被浸潤成明黃色的糯米,猶如一塊明亮的脂油糕,潤濕晶瑩,玉軟香溫,帶有一股很好聞的芭蕉葉子的淡雅清香。用刀切成四塊,表層的糯米下面,是用蛻了殼的綠豆舂成的豆蓉,綠豆蓉里面裹著肥瘦相間的肉,還摻雜有少許越南風味的臘味和雞肉丁。吃的時候把鍋燒熱,以薄油把粽子煎至微焦,沾上以番茄、辣椒、糖等調料制成的甜辣醬,柔甜干香,腴不膩人,與中式肉粽口味完全不同。
朋友是越南歸僑,開了一家小理發店,早年我上他的店里理發,見他正在為小店被定稅過高而犯愁,就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前去找主管部門申訴,果然把稅額減了下來,由此成為了朋友。有一次我去理發,正巧遇到他的小孩彌月,包了許多小粽子準備分贈親友,見了我,便也硬塞過來幾個。我拿回家一吃,松軟柔潤,香氣內蘊,味道恰到好處,感覺是今生吃到的最為美味的粽子。過后一問,才知他妻子也是越南歸僑,那越南口味的粽子便是他妻子的手藝。
我素來喜食粽子,每年的春節,粽子是我最樂意收到的禮品,還曾有過一次連吃兩只大肉粽的饕餮經歷。后來我有機會去越南,曾專程尋訪當地的粽子,卻失望而歸。回來問這位朋友,他說,越南的一些習俗,受漢文化的影響很深,崇尚按時當令,力求事物之精美,所以作為節令食品的粽子,特別受重視,平時是很難吃到的。在越南的不少鄉村,春節前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作為敬神祭祖的供品,之后才能享用。
我曾開玩笑勸朋友,干脆轉行以賣粽子為業算了,保準有市場。他說,越南粽子尤為講究用料,丁是丁,卯是卯,一點都不能馬虎,不然味道就會差了許多,所以做起來是既費時又費料,如果按照當前的市價售賣,肯定是虧本的,只能作為節令禮品,饋贈親友之用。朋友平素都是春節才包粽子,今年端午前應人相邀,包了一些,知道我愛吃,就特地送給我幾個。
任何事物,只要傾注了誠摯的心意,就會變得美好。就像這些凝聚著濃濃友情的粽子,雖然只是一食之微,卻能給人極大的滿足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