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是傳統產業電子商務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矛盾涌現: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快遞產業的發展,而高速發展中粗放型的擴張使快遞業遭遇發展的瓶頸。
當沃爾瑪、中糧、李寧等傳統行業企業試圖進行電子商務的零售業務轉型時。物流,尤其是快遞業仍然是它們轉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這些傳統企業已經在其固有領域具有物流方面的豐富經驗,但當高交易量、無固定性的電子商務來到,物流業,尤其是快遞業,面臨的轉變也十分明顯。更重要的是,2010年春天開始,快遞業開始了一輪洗牌程序——高速發展期之后是痛苦的優勝劣汰過程。那么,試圖轉向電子商務的傳統零售企業,它們將與快遞業達成什么局面?魚龍混雜的快遞公司,又怎樣才能在這種轉型過程中生存下來?
DDS(東道物流,以下簡稱DDS)倒閉了——今年1月,這樣一則消息開啟了2010年快遞業發展的大幕:在DDS的公司門口,擠滿了不滿的人群:數百名深圳東道公司員工和客戶相繼到廣州市天河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和廣州市政府,呼吁政府有關部門幫助他們追回DDS拖欠的薪水和款項。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甚至不得不出面緩解緊張局面。而幾個月之前的2009年10月,北京小紅馬快遞的停業似乎也打下前奏,與DDS一起界定了今年快遞業的嚴峻形勢:這家曾經試圖登陸創業板的公司,終于無奈退出了其耕耘11年的國內市場。
論DDS的倒掉
價格戰、入不敷出——DDS的倒掉似乎很容易解釋。實際上也正是如此:DDS是因快速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在迅速成長的市場中,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外人難以想象的,這造成的惡性競爭、價格混戰最終使一些小型的、單純依靠傳統快遞模式生存的企業倒閉。市場的淘汰模式屬于常態,而在促使其迅速走向倒閉或退出的原因中,有兩個非市場因素值得關注。
一是,在這些規模較小的快遞公司的倒掉中,電子商務對它們形成的倒逼作用顯著一曾經用自身的高速成長催生無數小型快遞公司的電子商務。也在客觀上加快了快遞業市場的洗牌過程。而對于此,DDS倒掉之前的快遞公司集體漲價事件值得關注:2009年11月,這場最初由于全國大雪而導致的運送困難的漲價行為,最終演變為民營快遞公司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天天等幾家“主力”快遞公司對阿里巴巴的“叫板”——產業盤子變大,盲目擴張,利潤攤薄,只能漲價(漲幅約40%)。然而,這看似合理的“工會式”索求又自相矛盾:如果真的與電子商務公司形成對立,它們將會失去一天幾萬個訂單,沒有訂單,(據了解,包括中通在內的江浙滬五大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量有一半以上都來自淘寶網)也必然倒閉。在與電子商務公司的對壘中,小型民營快遞公司顯然處于弱勢。
另一方面,政策出臺也大大縮減了小型民營快遞公司的生存空間。為減少快遞業的惡性競爭,2009年10月1日,中國新《郵政法》開始實施,首次制定了快遞市場準入制度的法律規定,明確了包括資金規模、服務能力、安全保障等六項快遞業務的經營許可。據業內分析,這一新法大概可以造成30%的民營快遞公司被淘汰。
外來快遞沖擊
電子商務是全球的,同樣,在快遞業的競爭中,外資仍然扮演了一個“攪局者”的角色。
2005年,7月17日,UPS(美國聯合包裹)、Fedex(美國聯邦快遞)、DHL(德國敦豪)和TNT(荷蘭天地快運)四家跨國快遞巨頭委托其代言機構CAPEC(亞太國際速遞商協會)發表聲明,希望中國郵政改革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政事分開,在快遞領域引入公平競爭機制。雙方的爭執焦點集中在快遞與郵政之間存在競爭的業務方面,即郵政業務中的物流和信件專營,特別是信件專營。跨國快遞巨頭們認為,郵政部門的信件專營應該僅限于私人信函,除此之外屬于市場競爭業務——通過對政策準入方面、公平競爭方面的爭取,外資取得了進駐中國快遞業市場的資格,這對中國民營快遞業的影響即是:讓高端快遞服務和低端快遞的區別加速。
業內人士認為,包括快遞業在內的中國物流企業,整體上來說,還沒有能力進入國際產業鏈中的高端服務領域,“中國服務貿易中的運輸服務逆差額是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近2倍,由傳統的國有運輸企業發展起來的物流企業在我國的物流企業中還占有較大的比例,它們受傳統經營意識和管理體制的影響,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率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
不過,對于這些需要保持同樣運送質量、規格和相同員工待遇的跨國企業來說,他們對目前電子商務相關的快遞業影響并不顯著:一方面,高成本削弱了跨國快遞公司的本土化優勢;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所處的電子商務階段,高端快遞服務和低端快遞服務的區隔并不明顯。
快遞行業的惡性競爭導致了高淘汰率,同時,為改善行業的競爭環境,國家新法的出臺又更加速了快遞業的洗牌速度。于是,當這些小型的民營企業走向倒閉、被收購的道路,快遞業市場就呈現了郵政系統、大型民營快遞公司和外資快遞公司并存的局面。
“鼠標+水泥”的三種可能
那么,在線上線下的結合中,快遞業的選擇有哪些,面對同行的不斷死去,民營快遞業的路在何方?
第一,與電子商務集團合作。2010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注資星辰急便快遞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首席財務官張勇認為,星辰急便專注于做電子商務專業化物流信息中心的定位與淘寶是互補的,有利于開拓電子商務產品和服務的新標準,建立傳統快遞與電子商務生態圈。實際上,這種“圈定”快遞公司的做法對提升電子商務公司的服務是有利的:與沃爾瑪、中糧集團等不同,就交易本身來說,阿里巴巴集團所提供的,只是電子商務中的信息流,不擁有商品。但是,用戶卻往往將“快遞不好”等同于“電子商務不好”。于是,這種電子商務鏈條的統一,保證了服務的統一。而星辰急便成立僅一年的短暫“工齡”也有利于阿里巴巴按照自己的規劃設計未來的快遞公司。
第二,立足本地化,以質量與專注生存。與外資公司相比,國內快遞公司的本土化優勢無可比擬。而其多年積累的區域網絡更是優勢之一。當快遞業難以以形色各異的差異化服務來區隔,保證服務質量、專注于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一區域的定位是其生存指南。
第三,加強數據處理,建立適應于電子商務的新快遞是長久之道。從自身原因來說,難以適應電子商務海量訂單帶來的海量數據是其根本原因。而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的訂單處理系統、響應機制,是大多數小型民營快遞公司難以辦到的。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構成了電子商務的整體,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發展成熟,對于電子商務整體來說都是利好消息,而快遞行業洗牌走向成熟完善,必將促使商品的配送速度加快、商品損壞減少,線下服務進一步完善等,從而帶動整個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業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線下脈絡所在,而目前,它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仍需要被激活,而始自今年的行業洗牌,也必將促進這個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