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當今世界上一種獨特的餐具。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兩根小細棒,但它有挑、撥、夾、拌、扒等諸多功能,而且使用方便,價格并不昂貴。
筷子,我國有歷史記載就已經有3000多年了。古時候,“筷”字在漢語里有關的讀音最常見的是“箸”,本義:筷子,講的就是吃飯的工具。可是它所表示的意思,從字形上看不出來。歷史走進了南北朝時期,出了一部楷書字典,里邊出來一個新字,讀音跟“箸(zhu)”一樣,但寫法是“筯”,意同“箸”,這就容易理解得多了,因為它與我們生活中起幫助作用的東西有關,表現的意義更明顯,記憶也更簡單了。
筷子文化,在我國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看似平凡無奇的筷子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為它與人們生活太密切,人們往往賦予它很多觀念上的意愿。
記得小時候剛剛學著使用筷子,總會拿到筷子的最頂端,別別扭扭的很吃力,媽媽一邊手把手地教,一邊糾正說:“不要拿這樣遠,將來要嫁到很遠的地方去的。”似乎手拿筷子的長短就決定著出嫁的距離,現在想想覺得荒唐。當時并不理解這話的意思,只是機械的按照媽媽的教導使用筷子。
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后則一定要整齊地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 哎呀,說道真多!以為這樣使用是理所當然,絲毫也不懷疑這里面有著人們意愿的成分。
現在,有人結婚的時候要送給新郎新娘一雙包裝精美的筷子,希望他們能早生貴子。筷子就有快生貴子,快快樂樂,五子登科的含蘊。據說在江南鬧新房的時候,會把筷子從窗戶扔進去,一把筷子落在地上,嘩啦啦一聲響,大家就齊聲唱和“筷子筷子,快生貴子”,送去的是美好的祝愿。因為筷子是成雙成對的,人們經常在結婚時作為定情之物。兩根筷子在一起,又可以寓意為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另外十雙筷子合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這在民間叫討口彩,中國人歷來有討口彩的習俗。明代陸容《菽園雜記》載,吳中民間俗諱,因“箸”同“住”音,行舟諱言“住”,按照人們的意愿,把“住”改為“快”,寓意順風順水,順利往返,“箸”也才叫成筷子了,這也是受到這種討口彩的影響而改變的吧。
這種習俗在民間盛行,奶奶和媽媽對關于民俗又非常講究,甚至一絲不茍地遵行。在吃飯的時候用筷子有許多忌諱,我記憶猶深的是:在吃飯的時候不要敲打碗或者盆發出聲音,如果誰因為淘氣忘記了,把一只空碗敲得叮當響,就會先被嚴厲的眼神制止,你馬上會明白錯了,隨即停止自己隨意的動作。飯后準備接受一頓教訓。因為有人以為這種行為跟乞討的忌諱有關。意思是說,只有乞丐在向人乞討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故意發出聲音求得施舍。奶奶認為生活中這種行為會產生心理暗示,忐忑地以為這種暗示會帶來不好的結果——窮困低賤!疼愛我們的奶奶是堅決不允許我們有這種未來的。
平常生活中如果誰無意中將筷子豎插在盛滿飯的碗里,就算是犯了大忌了,媽媽會很生氣地把你插上去的筷子統統拿下來扔掉。因為只有祭祀時候的碗上面才豎插筷子,這在生活中是很不吉利的,一向生活態度嚴謹的媽媽怎能容忍我們這樣放肆,所以之后就要永遠牢牢地記在心里,以至于成為我們生活之中俗成的避諱。
每當年末,用了許久的筷子會少掉很多,如果問媽媽“筷子怎么會少呢?”媽媽會說:“不是少了傻孩子,那些筷子是去幫我們馱運糧食去了,明年啊,會讓我們一家豐衣足食了。”當然這也是一種美好的心愿,討個口彩罷了。然后再買上更多新筷子來用,這也是小孩子最高興的事情,用新筷子吃飯會覺得特別開心。另外因為爸爸喜歡古書,喜讀古詩,買的筷子都是那種刻有小詩、對聯的,如“金玉之心,芝蘭之氣;仁義為友,道德為師”,還有“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在吃飯之前,可以很仔細地欣賞、品味、探討,在無形中對于我們產生一種文化的熏陶。以后每年春節家里都會添新的筷子。直到現在,我也已經沿襲了這種生活習慣。
平平凡凡的一雙筷子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現代教育中,筷子又承擔起了對孩子啟迪智慧的重任。
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曾對筷子作過高度評價,他說: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奇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學杠桿原理,它是人類手指的延長,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
使用筷子要手指之間協調一致的動作,才能夾起食物并送至口中,越小的東西,越需要準確。科學家研究表明,使用筷子的過程,牽涉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協同運動。人的大腦皮質和手指相關連的神經遍布的區域最廣泛,大拇指運動區相當于大腿運動區的10倍,可見手和大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位對手腦關系做過多年研究的學者曾經表示:“要培養聰明伶俐、才智過人的兒童,就必須讓他們鍛煉手指的活動能力.因手指活動能刺激大腦皮質運動區,促使某些特殊、積極而富于創造性的區域更加活躍,從而進一步增強大腦的思維能力。手腦并用的結果,必然使兒童心靈手巧。”因而開發智力,讓兒童學習使用筷子,可以作為訓練手腦并用的內容之一。現在某些比較正規的幼兒園中,使用筷子已經成為孩子們的一項重要課程內容,足見筷子的使用與智力的開發關系的密切程度,不容忽視。
筷子承載著人們的心愿,有著極其深邃的內涵,也受到西方人的尊重和青睞。
西方人用餐不用筷子,當然也不會用筷子。但某些西方人到中國訪問或者旅行的時候,大都會在吃飯時拿一拿筷子,以示對中國人的尊重,對中國民俗的尊重。美國總統尼克松第一次來中國訪問時,在中國領導人為他舉行的國宴上,也為他安排有筷子,他也是很鄭重地模仿著拿了拿筷子。宴會結束后,一個記者很迅速地跑上前去,把那雙筷子搶到手里。等其他記者醒悟過來,要花200美元買這雙筷子時,他卻說給再多的錢也不賣。在英語里,中國人吃飯使用的筷子是被翻譯成“棍子”的。棍子,是可以當作武器用的,是可以致人死命的。尼克松的中國之行,棍子在他手里變作外交武器——意味深長吧?這個記者真是有眼光,反應敏捷,收藏了這雙有著特殊意義的筷子。
筷子最根本的意義在于喂養生命,讓人吃驚的是筷子竟然也可以成為結束生命的工具。
前段時間在報上獲悉,正在接受調查的深圳市某高官在“雙規”期間自殺,用來自殺的工具,居然是筷子!據說:“他是把一根筷子強行往喉嚨里吞。”結果被發現的及時沒有死成。在這之前,我永遠只知道用筷子喂養生命,卻從沒想到過有人用筷子結束生命。一個永遠只知道筷子就是用來喂養生命的人,也是幸福的,因為我不知道,筷子還可以用來歧視生命,因為我沒有受過筷子的歧視。
我聽一個朋友講,有一次她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那個客人在某城有錢的人家里做保姆,吃飯時這位保姆無意間說起了筷子,“他們家里吃飯,桌子上擺著三種筷子——金筷子,銀筷子,木筷子,最下等的人當然用木筷子了,我和另外一個傭人就是最下等的了,每次拿著木筷子吃飯,我都很難過,吃不下,我也不敢抬眼看人,怕看見人家手里的金筷子,銀筷子……”在那里筷子代表著身份和地位,象征著尊貴和卑微,這很顯然是一種人格的歧視!
在我們中國,可以說筷子與生活息息相關。從長遠看,筷子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一群大學生,用學生吃飯后扔掉的筷子,扎成一棵一人多高的樹。我想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議。據材料介紹: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6.55%,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我國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產業每年要向日本和韓國出口150億雙木筷。除了浪費木材之外,一次性筷子并不環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浪費水,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流失,也因此存在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的嫌疑。樹木的生命是可以置換成地球的生命的。地球失去的樹木越多,地球植被遭到破壞,地球失去了保護層,沒有了吸收二氧化碳并且產生氧氣的植物,只有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動物。最終,氧氣含量的缺乏,導致大量有生命跡象的物種滅絕。地球上沒有了供人類生存需要的大氣層,人類還會存在嗎?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是事實的推斷。人類如果不改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做法,我想這和用筷子自殺沒什么兩樣——更慘烈的這是全球性的集體自殺!
筷子,很平凡的兩根木棍,卻如長長的鐵軌,在不經意間從大自然延伸進人類社會。又如人類的一雙腿,從歷史走到今天,也將走向更發達更高層次的文明之中去。
筷子是古老卻很現代的東西。使用筷子的人,會被喚醒對華夏文明的記憶,但真正在做的,卻只是吃東西這么日常的簡單的事情,最奢侈的也只是那些被鑲金嵌銀的收藏品。
寫字的、繪畫的……只不過留下一張張刻滿印記的東西,也許會在雜志上發表,也許被在美術館里陳列,但永遠沒機會像筷子這么滿腹經綸、氣定神閑地出沒在每張餐桌上,更不會像筷子這樣從古至今,充滿著履歷的神奇。
渾然天成的筷子啊,你伴隨著整個中華歷史的進程,也見證了民族發展中所有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你喂養著炎黃子孫的生命,你將陪伴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