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造成很大影響。本文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對美國次貸危機產生原因進行剖析,分析了次貸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次貸危機 銀行金融風險 風險管理
自次貸危機爆發后,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深遠影響,特別是對金融行業的發展造成的影響最為明顯。雖然有些國家出臺了一些應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金融危機影響,但是次貸危機的影響還沒有結束。我國金融行業運行系統較為封閉,受到次貸危機的沖擊并不明顯,但是,我國銀行業應該從這場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
一、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
隨著美國高科技經濟泡沫破裂和經濟發展形勢低迷,自2001年起,美聯儲為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連續降低聯邦基準利率,從而大大增加了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推動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和房貸需求的增加,并催生了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迅速發展,其規模由2001年的1200億美元迅速上升至2006年的6000億沒有美元,在此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次級抵押貸款。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銀行等金融貸款機構向一些信用度較差和收入水平較低的借款人提供的大量貸款。次級抵押貸款的發放提高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自身經營風險,也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因為銀行等貸款機構通常把次級抵押貸款合約打包成金融投資產品進行出售,在持續低利率情緒下,金融市場高風險、高收益產品成為投資者投資首選,進一步促使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的形成和發展,最終形成了以消費者次貸為基礎資產,在抵押貸款機構、投資銀行、消費者和機構投資者之間收益、風險轉移,以及資金供給的利益鏈條,極大提高金融工具杠桿比率,相應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承擔能力,同時造成次貸過度膨脹,信用泡沫由此產生。
當美聯儲提高基準利率,次貸消費者還貸壓力增加,房地產價格下降,造成次貸違約率急劇上升,進而使以此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金融產品價值急劇縮水,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全球性的股市動蕩。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問題
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形勢較為良好,房地產行業涌入大批資金。由于住房抵押貸款具有低風險特性,所以許多商業銀行在其信貸資產結構中,住房抵押貸款占有較高比重,但是隨著許多城市房價虛高,國內商業銀行對住房抵押貸款大量投放資金,銀行風險開始顯現。
但是,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術等方面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銀行風險管理意識較為薄弱。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缺少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造成企業風險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全面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首先,我國商業銀行許多業務人員在進行住房抵押貸款發放的時候風險意識淡薄,存在單純追求業務量而忽視對客戶的信用狀況、還貸狀況進行調查,甚至為追求業績而把風險管理放在次要位置的現象;其次,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理念缺乏,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以業務風險管理為主,而對市場風險和操作性風險存在明顯重視程度不夠問題;最后,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沒有進行全員風險管理教育,而僅僅認為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部門的業務,沒有把風險管理意識貫徹到銀行業務拓展和經營管理過程中。
2.風險管理技術水平落后。在西方金融業較為發達國家,其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已經從注重內部解決和定性風險的傳統模式,向精確衡量風險并運用到金融衍生工具向市場轉移、定性和定量分析縫隙相結合的現代風險管理體系發展。由于我國金融行業現代風險管理引入時間較短,受主管部門的限制和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影響,我國金融行業還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使得進行風險轉移的各種金融工具缺乏交易的市場基礎,總體造成我國銀行金融行業的風險管理技術水平較為落后。
三、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啟示
盡管次貸危機的爆發和金融衍生工具有很大關系,但是辨證的看待金融衍生工具作用,對于國內金融市場改革和推動金融工具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事實上,金融創新對金融行業的發展有利有弊,它既可以為金融行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會對金融行業的發展產生新的風險。因此,不斷創新是推動金融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是銀行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徑。
1.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體系。雖然金融衍生工具創新可以給銀行帶來新的利潤,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構成較為復雜,創新之后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和原有風險發生較大變化,其風險不再受到標的資產報酬率影響,而且一個金融衍生工具對發行者和投資者的風險也是不盡相同的,這讓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過程中承擔了新的風險。因此,在進行金融衍生工具創新的時候,必須了解新的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并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加以防范。
2.合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隨著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金融創新在分散投資風險、增加資產流動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它也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投資風險。因為金融衍生工具能帶來的較為可觀的利潤,因此許多商業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都把投資金融衍生工具作為重要選擇。但在進行金融衍生工具投資的時候,由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導致信息極度不對稱,金融風險產生的空間較大,因此,凡是從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和投資的銀行必須制定出較為完善的內控管理機制。
四、總結
我國商業銀行只有在充分考慮其風險承受能力基礎上,合理運用和投資金融衍生工具,創造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同時,不斷完善其內部風險管理體系,才能最終提高金融衍生工具運用效率,促使銀行長久發展[4]。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金融衍生工具積極創新的同時,必須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范方志 蘇國強:美國次級房貸市場危機及其啟示[J].中國國情國力,2007(12):45-49
[2]張德棟:次貸危機及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啟示[J].經濟師,2008(10):10-12
[3]鄒錦吉 王軍平: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啟示[J].經濟理論研究,2009(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