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臺灣人的制茶先進經驗,給大陸茶業發展帶來了新活力,近年來,海峽兩岸更是掀起了一股“臺茶熱”,“文山包種”、“凍頂烏龍”、“木柵觀音”已經成為了不少茶人口中的新寵那么臺茶的魅力究竟在哪呢?到底是寶島茶更香,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呢?本期《海峽茶道》三人行為大家請來了各個方面的“臺茶”愛好者和我們一同來探討。
卦卦:臺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茶葉生長擁有著優良環境,在臺灣從平地至高山皆有茶園,加上臺茶先進的精制工藝和宣傳手段的確為其贏得了廣泛的市場,但是,臺茶是源于福建的,制茶工藝亦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的,各位是如何看待臺茶的品質更好這種說法的?
許文欽:臺灣茶的確源于大陸,歷史的傳承使其在臺衍生出了四十幾種的特色茶,包括創始于臺灣的有焙火香的凍頂烏龍茶;具有熟果香蜜香的東方美人茶;清香的高山烏龍茶以及特殊臺灣香的紅茶等八大品類特色茶。這些茶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對茶葉的需求,臺灣各茶又的茶文化活動和茶園旅游事業也隨之活躍起來,“臺灣好茶”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阿娃伊:雖然我從事買茶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個人覺得茶的好壞應該和種植、制作的環境和工藝緊密相關。臺灣的地理、氣候的確十分宜人,不過僅僅如此就說臺茶比較好,恐怕不能“服眾”,畢竟國內各個茶區的歷史、環境氣候、地理條件并不會比臺灣差。個人覺得是臺茶的營銷推廣做得比較成功,其實在臺灣許多荼的包裝并不如國內的高檔,但他們的營銷理念很好,從臺茶那很誘人的名字,到各式主題的茶藝活動,還有就是臺茶一直推行的傳統工藝的理念,都會吸引不少人慕名而買。
一杯凝香:臺荼制作精良,但是國內的茶品種豐富、滋味也各具特色,單純說臺茶好,似乎不太符合實際,不過臺灣人的飲茶習慣卻是支撐臺茶產業做強做大的基礎臺灣人有多愛喝茶?1年就喝掉740萬噸,如此龐大的消費量自然會吸引眾多商家做足營銷功夫,因茶而衍生出的產業鏈也就越發展越興旺,加之兩岸和諧發展的大環境,臺茶商來大陸種茶、開廠的絡繹不絕自然會讓臺茶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卦卦:剛剛兩位嘉箕都提出了臺茶的營銷理念做的好,是助推臺茶風行的一大動力但是我們也常常聽見很多茶友對臺茶贊賞有加,尤其是其制作工藝上的領先,那么臺茶在制作上有什么獨特之處呢!
許文欽:臺灣茶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科學研究,除了很好地保留了傳統制茶工藝之外,還新增了許多創新工藝來提升茶葉的品質就以臺灣最大的茶區南投縣為例,全縣八大茶區就有10多種全球知名的茶品種,每個茶品種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滋味口感都大不相同。
臺茶的分布很廣,除了量販式的臺地茶之外,茶同多為零星分布,產量有限,茶農多為自產自銷 因此,在臺灣,縣農會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它為全縣的茶葉和其他農作物生產、制作把關,以確保本縣出產的茶葉的質量這種把關從種植就開始了,管理是否到位,用藥用肥是否符合標準,制作環境衛生狀況是否達標,還為每年制出的茶葉評定等級等等,所以臺茶的品質會較為優異。
阿娃伊:我代理的多是臺灣坪林、魚池鄉和仁愛鄉的茶葉,除了幾款著名的茶葉品種,還有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種。這幾個地方我都去過,讓人感受最深的是當地的種植環境和茶農對做茶的一份執著 臺荼之所以品質很穩定,是與臺灣茶人做事非常認真分不開的、臺灣茶人非常重視自己的聲譽,如果在大賽中自己的茶葉獲獎那可是家族的榮譽,而且一畝茶園應該施多少肥就是施多少,絕對不會偷工減料?在制作上也是精益求精,常年摸索出了一套非常精湛的制荼工藝。最特別的是和茶農一起品茶的時候,他們會耐心地引導你去體會茶,幾道茶下來,對于他們的茶樹種植、制茶方式等,你都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所以臺茶自然就讓你印象深刻了。
一杯凝香:其實喝過臺茶的人都知道,目不說滋味是否更勝一籌,單就制作上,臺茶確實比較精細。比如烏龍茶的發酵程度、包揉程度以及茶葉的凈度都很令人贊賞,就以“青山茶”為例,每次就只摘取嫩葉,成品外觀緊結墨綠,香氣青幽,滋味醇厚,多年來它的品質一直保持得很好,這份對傳統工藝的堅持與傳承就很值得我們學習。現在臺商在大陸種茶設廠的越來越多,臺茶的制作工藝和管理手段也被越來越多的大陸茶企所引進,這就很令人欣慰。
卦卦:就各位了解到的情況,目前大陸的臺茶在銷售方面有哪些問題值得引起大陸茶界關注的?
一杯凝香:其實就商品茶而言,許多茶書、茶人都提到目前臺灣茶的共同現象——綠茶化,但要仔細討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卻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就目前來說,輕發酵的烏龍荼被當做主流,中、重發酵已被當成非主流的茶品。臺灣茶客喝茶多是與相熟的茶行購買,品牌茶在臺灣還未形成趨勢,多數茶行還是以產區、品種來推銷。想要品味正宗的“古早味”也并不是很容易的,茶客還得“憑交情”和茶行提前預定,所以高品質的臺茶在大陸更是難覓其蹤,終歸還是產量的問題。
阿娃伊:現在臺茶在大陸的消費量逐步增長,除了赴臺的觀光客成為各個茶區的新消費群,不少茶農也開始了上網販茶。這也出現了不少以次充好或是以假充真的現象,不少茶友買了茶,回去一品和想象或介紹的差異很大,所以對臺荼就有些霧里看花了。就像一杯凝香所言,高品質的臺茶畢竟是少數,如果購買的是量販的商品茶,地域特征和品質上一定是有所差異的,所以對臺茶還是要理性而對,不要盲目推崇。
卦卦:經過幾位的簡單介紹,我們初步了解了臺灣茶如今,網絡時代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為天南地北的茶友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昀茶途徑,但同時也給茶友們增添了一份困惑,到底網絡購茶行不行得通?且看下期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