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誼兄弟招股書列出的主要競爭對手中,主營電視劇的民營公司只有一個——“海潤影視集團”。在電視劇制作行業,海潤以每年600多集雄踞產量首位。
在董事長劉燕銘眼中,海潤是個不差錢的公司,公司曾經和資本刻意保持著距離。但自從華誼兄弟上市后,他變得不再沉默。
“這么多年,海潤沒借過銀行一分錢,沒有私募過一分錢。但從企業發展來講,沒有私募的錢,銀行的錢,不見得是一個好企業。這兩年資本運作在圈里開始流行,有的公司私募都不止一輪了,接近四輪;有的從銀行拿到可觀的授信額度;有的在籌劃上市;有的已經上市……海潤也能感覺到一些壓力。”劉燕銘說。
1993年開始涉足電視劇行業的海潤影視,出品過一大批收視率和口碑均不俗的電視劇,如《重案六組》《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玉觀音》《亮劍》等。它不僅擁有業界最多的電視劇版權,更以年有效產量近600集成為當之無愧的業界領袖。且其出品的電視劇,幾乎每部都能在市場上有效流通。
在劉燕銘看來,取得這些成功,是因為公司一直堅持對成本和利潤嚴格控制,以及內容為王的制作標準。
劉燕銘表示,海潤制作的電視劇在功能上有著嚴格區分——哪些電視劇是用來打品牌的,哪些電視劇是用來盈利的。
海潤的電視劇發行有一個特點,不追求絕對的利潤最大化。比如賣12萬元一集利潤可以達到50%,15萬元一集利潤可以達到70%,對海潤來講,50%和70%是一樣的——前者可能收回投資更快,這樣回籠資金就可以用于下一部戲的生產,這對于企業的良性循環以及發行渠道暢通大有幫助。“這么多年,海潤的拍攝資金沒有出現過很大的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海潤的每部戲都有人跟,推都推不掉。海潤要拍什么戲,后面肯定有一些電視臺、制作公司甚至一些私人要求‘加棒’。如果只是電視劇制作,我們年產量1000集也不會缺錢。”劉燕銘說。
然而,現金流無虞也直接造成海潤在資本對接上行動遲緩,加上對宣傳的弱視,導致海潤在獲得大規模融資以及上市方面,落后于很多實力排名靠后的公司。
于是從去年開始,海潤由執行總裁趙智江牽頭開始和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頻頻接觸。
今年3月初,海潤宣布完成首輪私募融資,規模為兩個億。
融資完成后,海潤怎么花這筆錢?
和小馬奔騰完成首輪融資后一樣,海潤融資后最大的動作就是進軍電影業。劉燕銘宣布辭去海潤影視總裁職務,赴新注冊的電影公司任職,原執行總裁趙智江接手海潤總裁職位。按照新成立的電影公司的計劃,今年年底之前將拍攝3到5部電影。劉燕銘透露,海潤已經簽下香港知名導演杜琪峰。
劉燕銘表示,要想全產業化發展,海潤就不應該僅僅只有電視電影,還應該有制作基地、攝影棚、培訓學校,甚至是播出平臺,包括院線和電視平臺。制作基地方面,海潤已經動手準備了。
在海潤內部,上市時間表也已經列出——預計三年之內完成上市。在此期間,海潤還將進行多輪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