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內地只有一家投標者的情形下,天盛傳媒以5000萬美元(約合3.4億人民幣)拿下2011-2013英超聯賽中國內地直播權。這個價位,較之只有480萬人口的新加坡(付出1.9億美元),以及700萬人口的香港地區(付出1.46億美元)所付出的代價,“便宜”得有點離譜。
但這并不能說明天盛傳媒算盤打得精明:其2008-2010轉播英超,對用戶收費的模式已被證明失敗。最多時只有6萬多訂戶,每個訂戶每年收費680元,一年下來不足5000萬元人民幣。加上運營成本,按當年同是5000萬美元購得轉播版權計算,無疑巨虧。另外,天盛的市場推廣以及銷售策略,未能做到細致、深入,甚至有人認為,天盛的做法有些粗暴。所謂“粗暴”,按我的理解,未經培育形成收費電視消費觀念,而以硬銷方式招攬受眾,使得球迷反感。
廣東球迷和香港球迷一樣,熱衷于英國足球賽事。由于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從1970年代末就開始收看香港電視節目,受到英國足球影響不足為奇。正因如此,可以收看香港電視的廣東球迷,比起內地其他地區較早受到英國足球熏陶,他們通過香港電視了解利物浦、曼聯、紐卡斯爾、利茲聯、阿森納等傳統強隊,如數家珍。因此,以廣東電視臺為大股東的天盛在有機會取得英超直播權時,其表現肯定最為積極,因為,廣東擁有英國球迷的基數全國最高。
據了解,內地最早播出的外國足球節目是意大利聯賽,彼時是1992年左右。當年很多人對英國足球還較為陌生,認為“體力化”的英式踢法粗糙,技術含量低,不知央視是否也持這一態度而將英國足球棄諸門外,不予轉播?
其實,自1990年代英超成立起,英超就已成為水平最高的職業聯賽,也是運作經營最成功的職業聯賽。2010/2011球季起的3年電視版權總收益高達14億美元(約合96億人民幣),每年每支英超球隊均可從電視轉播收益中獲得2000萬美金分賬。對中小型球隊來說,這尤其是非常可觀的一筆收入。
天盛再度奪得連續3年英超獨家轉播權,以“歐洲足球頻道”(WINTV)命名大概可以看出端睨——其是有野心將當今職業聯賽中的五大聯賽(英超、意甲、西甲、德甲和法甲)逐步“收入囊中”。只可惜,中國內地對上星頻道的調控未必能夠如其所愿。因為五大聯賽多為同天進行,雖然時差會將各場比賽分隔,但轉播五大聯賽的主要賽事,只有一個頻道WINTV顯然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