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從《龍虎門》《導火線》到《葉問》,“葉偉信”的名字逐步為內地觀眾所熟知,特別是2008年的《葉問》給內地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葉問2》在制作方面有哪些突破或者說創新?
葉偉信:與其他類型電影相比,功夫影片是華語電影最傳統、最有優勢的片種,也是國際影壇最為成熟的華語類型電影。實際上動作片近年來出現不少嶄新的形態,比如與魔幻類型相結合等,而我(執導)的兩部《葉問》則是最為傳統的功夫電影。相比以往的功夫影片,《葉問2》著重的不只是武打設計,還在人與人之間的常態生活方面用了許多筆墨。這只能稱之為化學作用,而不是創新。
關于《葉問2》,我想說,動作是吸引觀眾的手段,但(我)希望大家走進電影院,打動他們的不是動作,而是葉問這個人。
《綜藝》:成功的武俠片有兩種,一種是靠炫目的打斗場面取勝,一種是靠影片的立意取勝。你認為《葉問2》是哪一種?為什么會這么做?
葉偉信:你說的這兩種配方《葉問2》里都有,而且還加了許多樸實的生活課題。
動作或者說打斗,是功夫片的基礎,立身之本。比如說大家很期待的詠春戰洪拳,洪大哥這次的(武打)設計可謂空前,各方高手在一張圓桌上決一勝負,通過狹促空間制造出的張力,會讓觀眾屏住呼吸。相信這是一場經典戰役。
至于立意,我有意增加了葉問更多生活化的橋段。比如“吃飯”,片中有幾段“吃飯”的內容,葉問和妻子吃飯,洪震南和家人吃飯,因為我覺得“回家吃飯”是對一個好男人的基本要求,而葉問不僅是一個功夫高手,更應該是一個好男人的典型吧。
《綜藝》:你認為甄子丹在影片中的表演與他在其他功夫影片中的表演有何不同?影片中最大的亮點有哪些?
葉偉信:我常提及《葉問2》里的生活元素,這讓他在電影里不只是一部武打機器,讓他有機會發揮演技。
亮點?我認為《葉問2》是一部“能文能武,剛柔并重”的電影。
《綜藝》:整個拍攝過程中,最難忘的是什么?
葉偉信:最難忘的是洪大哥與洋人對打的場面。大哥專門將這場戲留到最后拍。洪大哥被洋人連環重拳出擊,這是他設計的一部份。在拍攝現場,大哥真的中了無數拳,但仍是不滿意,要求重拍。當時那位外籍演員也不敢再打,但大哥給他平和而有力的眼神,讓他在不用擔心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到了最后一個鏡頭,大哥真的受傷了!口腔內被打出一道深深裂痕,我們準備送他到醫院縫針,但他堅持要完成這個鏡頭才到醫院。因為他知道,他既是演員又是動作導演,不可以馬上離開,如果他離開,所有的人都要等他。感謝洪大哥的專業精神。
《綜藝》:當前港臺的電影人,比如成龍、陳可辛、朱延平等都把發展的重心轉移到內地,純粹意義上的香港電影幾乎不復存在。你對這種現象怎么理解?從你最近幾年的創作軌跡以及影片的風格看,內地觀眾成為你執導影片的主要關照對象,將來是否考慮到內地發展?接下來還有什么項目?進展如何?
葉偉信:電影是商業文化產業。
香港電影必然要被大華語電影所融合,這是大勢所趨,非一兩個導演所能改變。但這并不代表純粹意義的香港電影就會消亡。商業電影再盛行,文藝片始終會有自己的市場,香港精神是香港電影的基石,是它永續傳奇的靈魂。
我拍的每一部電影,既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又不能讓給投資的老板失望。現在內地市場蓬勃發展,每一位香港電影人都看得到,所以進入內地市場是我必然的發展方向。但這并不代表我會放棄以往的風格。好的電影作品不是迎合,而是引導。
接下來我會拍《倩女幽魂》,一切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