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養生保健領域可謂風波頻頻,是非不斷。
先是大紅大紫的“京城最貴中醫”張悟本被“打回原形”,被指涉嫌詐騙;此后又有新聞爆料,四川有100余人因為聽信某“健康教母”的話,吃生泥鰍感染寄生蟲入院。
回想起幾年前“劉太醫”劉弘章、“排毒教父”林光常的被逮捕入獄,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屢屢拋出各種奇談怪論,出書、辦講座、上電視,賺得盆滿缽滿的“養生明星”們,為何總能在短時間內聲名鵲起,引得崇拜者無數?又為何總是在頃刻間跌下神壇,甚至頂著“騙子”的罪名鋃鐺入獄?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沒有人不關心自己的健康。可是當“養生明星”一個接一個地被撕下偽裝,我們還能把自己的身體健康交給誰?防病治病、保健養生的知識,我們該信誰?
“養生書”泛濫,
“養生節目”成災
近幾年,保健養生類圖書賣得很火,從林光常的《無毒一身輕》(本刊2007年第3期“特別策劃”專欄以《林光常“排毒餐”:健康問題豈容信口開河》為題進行批駁)、劉弘章的《劉太醫談養生》(本刊在2007年第9期“話題”專欄刊登《劉太醫的話,該不該聽》一文,以正視聽),到馬悅凌的《不生病的智慧》、蕭言生的《人體經絡使用手冊》,再到張悟本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養生書”風靡大江南北。在中國圖書市場上,“養生書”已成為品種最多、最叫座的圖書品種之一。
然而,這番熱鬧之后,問題已經集中暴露出來。
當年叫賣《無毒一身輕》的林光常已經在臺灣入獄;《劉太醫談養生》的作者,自稱“劉太醫后人”的天津民間醫生劉弘章,也因為無證行醫被逮捕并接受了審判。
接過林光常、“劉太醫”等人衣缽的張悟本,也在最近“原形畢露”:昔日頭頂上的神奇光環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劣跡斑斑”——身份造假,并非衛生部營養專家;履歷造假,“父親曾系國家領導人保健醫生”純屬吹牛;學歷造假,其醫學知識主要是通過函授、自學取得,國家不承認其學歷。他誤導公眾,所著《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一書被業內專家批駁得“體無完膚”(本期“特別策劃”欄目,本刊組織國內多位權威專家,對張悟本的養生謬論進行了最深入的剖析,敬請關注)。
另一位在國內知名度頗高的“健康教母”馬悅凌,最近也是麻煩纏身。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透露,該省已有100余人因生吃泥鰍而在體內查出寄生蟲。這些患者幾乎都是看了馬悅凌的《不生病的智慧》后,才開始生吃泥鰍“養生”的。
“養生明星”們不僅僅活躍在圖書市場,還占據了不少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比如以提供各種娛樂節目著稱的湖南衛視,在其收視率很高的《百科全說》節目中,接連邀請多位“養生明星”介紹保健之道,取得了極高的收視率。據統計,目前國內的養生類節目已超過上百檔。
然而捧紅了多位“養生明星”的《百科全說》,也受到了公眾的廣泛質疑,稱其為“百科戲說”、“百科胡說”!專家指出,那些電視臺的養生節目制作者,根本不具備醫學專業知識,也就無法對節目內容及嘉賓言論把關。為了保住收視率,不少養生節目“只管火不火,不管對不對”。這種節目所傳播的保健知識有多少可信度,不言自明。
健康科普,你該相信誰
張悟本倒下了,卻遠還沒到慶祝的時候。因為只要培養“養生明星”的土壤還在,就一定會有另一個 “王悟本”、“李悟本”冒出來,接過“神醫”這面大旗,繼續 “忽悠大業”。
要避免這種江湖郎中和游醫大仙橫行的現狀,就必須凈化養生保健市場,對直接關系到公眾的生命健康的醫學類圖書、報刊或保健類電視節目,必須建立起更為嚴格的審查準入制度,讓專業媒體來發布此類信息。不能出現非學者寫、非醫學編輯編養生保健圖書的亂象。
這樣的建議也得到了主管部門的回應。不久前,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從作者的身份、出版社的資格等方面,為養生保健類圖書設置準入制度。我們呼吁,這樣的準入制度應該擴展到所有醫藥科普類媒體。
“劉太醫”、張悟本之類的偽專家之所以能大行其道,那些一戳就破的養生怪論之所以能有這么多的信眾,很重要的原因是普通民眾的“醫學大腦”過于空白、醫學保健常識過于匱乏——你對養生、醫學常識一無所知,自然是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缺乏自己的判斷力,容易上當受騙。
我們不能因張悟本事件而對健康科普持懷疑態度。相反,每一位普通公民都應該選擇可信任的科普媒介,更加努力地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用科學的醫學保健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具備對偽科學的判斷力,才能從根本上鏟除偽專家滋生的土壤。
《家庭醫藥》:
做負責任的醫藥科普傳媒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做醫藥科普雜志不同于其他新聞或者娛樂媒體,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與讀者的健康緊緊相連,來不得半點浮躁或急功近利。
良心科普、謹慎辦刊,是《家庭醫藥》的辦刊原則;科學、權威、實用一直是《家庭醫藥》雜志踐行的理念。本刊的作者都是來自國內知名醫藥院校、醫院的專家教授;本刊的編輯,絕大多數具有醫學院校本科以上學歷,有的還有臨床工作經驗;我們的每一篇文章,都經過醫學專家的認真審讀。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文章的權威性、可信度,才是對公眾的健康負責。
專家剖析:
“養生明星”的江湖騙術
怎樣區分真正的健康科普專家和靠嘩眾取寵、胡編亂造走紅的所謂“養生明星”?長期從事營養保健科普的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總結了以下幾種偽專家們成名的江湖手段。認清這些手段,將幫助您認清“養生明星”們的真面目。
恐嚇你,吃錯了就得死,不死也是癌
毫無疑問,很多疾病,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癥等的發生發展都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在某些“養生明星”的理論中,這種關系被無限夸大,甚至說吃了該種食物,不是患病,就是得癌,這就變成了一種赤裸裸的死亡威脅。
誘惑你,一吃就靈,方法極其簡單,效果只有天知道
科學但略顯復雜的營養保健方法往往難以被公眾接受,人們更喜歡最簡單的做法。于是,保健養生的“大師們”投其所好,推出了一個又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保健“秘訣”,從林光常的“吃地瓜”到張悟本的“吃生茄子”,無不以簡單抓住人們的心。但其效果真有他們宣揚的那么神奇嗎?恐怕最終只剩下失望了。
顛覆傳統,給你“全新”的理由
在嚴謹、客觀的研究者那里,對疾病的防治都經過嚴格的驗證,并將驗證的結果進行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從不說過頭話。然而,到了大嘴一張信口開河的“養生明星”那里,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會質疑,進而否定現行的科學做法,無限夸大現行做法的缺陷(如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讓你覺得只有他們才是救世主,進而無條件相信他們說的每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