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考生們也很快知道自己的成績。看著那或高或低的數字,考生們心情不一。有人為即將進入大學校園而興奮、激動;有人為發揮失常而懊惱、遺憾;有人“磨刀霍霍”準備來年復讀;也有人為失去方向而無助、迷茫。高考雖然只是人生的一塊試金石,但年輕的孩子未必有能力獨自面對。對考生家長而言,指引、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時期十分重要。
對取得滿意成績的考生,家長除夸獎外,還應適當“降溫”,幫助他們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及不足,培養他們謙虛的品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的人,更了解自己的人,成功的幾率也越大。
而對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家長首先應給予無條件的包容、接納。對不少發揮失常的考生而言,由于成長太過一帆風順,高考的失利可能是他們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其內心的挫敗感和否定一切的消極情緒是很強烈很深刻的。身為父母,應從內心接納孩子的失利,寬容平和地給予適度的關心和關注。這樣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愧疚和自責,幫助孩子重樹信心。
一些高考落榜生有自責感、愧疚感、負罪感,有的因此而釀成極端事件,很多時候是由于家長的失望、抱怨和指責引起的。高考落榜不止是考生的挫折,對孩子家長也是重大的負面事件。親友、鄰居的關切詢問,可能轉化為家長的失望、尷尬、敏感,如不能很好處理自己的情緒,整日唉聲嘆氣或默默無語,不知不覺地就會在家中形成陰郁的氛圍,孩子的自責和內疚、無用感也會越來越強。此時家長應保持平時一樣的平和心態,避免給孩子增加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
面對高考失利的孩子,有些家長既擔心又害怕,小心翼翼地不知如何應對。為避免出現“哪壺不開提哪壺”的窘境,他們往往在孩子面前刻意回避高考,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也是錯誤的!
不錯,高考失利的孩子,其內心的確不愿再提及高考,害怕面對父母,但與此同時,他們也一定期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理解。家長的刻意回避會讓孩子覺得無助,過分小心翼翼地消極應對會讓孩子主觀上判斷,你們對他失望了!而這更會加劇孩子的自責和愧疚。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家長主動創造寬松溝通機會,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與孩子同戰斗、共進退。把高考失利變成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心智成熟,甚至對家庭的和睦都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