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漢口醫院金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爭艷從醫25年,始終抱著對患者的仁厚和關愛之心,平均單張處方不超過80元,至今還常開兩毛錢的處方,被患者稱為“小處方醫生”。這在“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的今天,更顯出了特殊的意義。
王爭艷武漢市漢口醫院金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多次獲得醫院技術標兵、優秀醫師、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雙文明先進個人、服務明星、優秀管理干部等稱號。2009年在武漢 “百姓心目中的好醫生”評選活動中,經36000多名市民無記名投票,從20000多名醫生中脫穎而出。2010年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醫者,仁術也。歷史上醫出于儒,醫儒相通,“醫乃仁術”與“仁者愛人”如出一轍,說明醫家與儒家有著共同的倫理道德觀念和人文精神傳統。1984年,王爭艷醫生畢業于同濟醫學院,一代名醫裘法祖曾給她上過課,“先看患者,再看片子,最后看檢查報告,是為上醫;同時看片子和報告,是為中醫;只看報告,提筆開藥,是為下醫。”裘老的話深深地影響著她的從醫生涯。
印象之一:粗大的手
患者說:“聽診器能聽出的毛病,王醫生絕不要我們做其他檢查。”
出身于軍人家庭的王爭艷,上班時總是隨身帶著4件東西,她戲稱是自己診病的4件“武器”:一個小電筒、一包棉簽、一副聽診器、一塊手表。這4件“法寶”加上自己的一雙手,讓她能對前來就診的患者,都堅持做到“視、觸、叩、聽”。
診療時,她始終微笑注視著患者,從不打斷對方講述。聽患者講完,她開始用雙手做檢查。
“這哪像一個女人的手啊?”看了她的手,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也許因為父母是軍人的緣故,王爭艷有著一雙不同于尋常女人的手,顯得粗大,但就是這樣一雙手,像精密儀器一樣,可以在幾分鐘內,為患者作出基本準確的診斷。
在CT、核磁共振等先進醫療設備已廣泛應用的情況下,王爭艷醫生仍然是聽診器不離身。幾乎每個患者她都要前胸后背聽上一番,即便他們說自己沒有呼吸系統或心臟方面的毛病。“這些患者年紀都不小了,跑趟醫院不容易,我盡量檢查全面一些。”王爭艷醫生平靜地說。平易之處其實不平易,看似簡單的舉措實際上為患者節省了大筆的診療費用,這在“看病難、看病貴”的今天,更顯出它特殊的意義。
印象之二:“小處方醫生”
王醫生:“你帶來的這些藥,都有效,這次我就不開藥了。”
王爭艷醫生有個綽號,叫做“青霉素醫生”。這個綽號,是她到金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后,人們給她取的。“青霉素雖然廉價,但很有效,只要通過皮試就能用,所以我經常開青霉素。”王爭艷醫生如是解釋自己綽號的來歷。
當然,王爭艷引起人們更多關注的,還是她喜歡開“小處方”,人稱“小處方醫生”。記者查閱王爭艷醫生所開的處方,發現“小處方醫生”名副其實:
●某哮喘患者:青霉素、氨茶堿、地塞米松,2天的劑量,4組針劑,總價29.02元;
●某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倍他樂克、速效救心丸、復方甘草片、復方羅布麻、腸溶阿司匹林,10天劑量,總價44.89元;
●某感冒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氧氟沙星、利巴韋林,兩天劑量,總價23.8元;
●某高血壓、前列腺炎、皮膚病患者:北京降壓寧2盒、前列康5瓶、皮炎平1支,總價56.3元……
(列舉這些處方,是想說明王醫生開的多是價格低廉的處方,各人情況不同,請不要隨便“對號入座”。)
在王爭艷醫生所開的處方中,最貴的一張價格是101元,這位患者同時看了慢性支氣管炎、胃炎、關節炎、前列腺炎、高血壓等5種病,王爭艷醫生對癥開了5種藥,10天的劑量。最便宜的一張價格是0.27元,該患者胃部不適,王爭艷醫生開了一針“胃復安”。在王爭艷醫生所開的處方中,最貴的抗生素就是3.22元一支的氧氟沙星。
還有一些患者就診時,王爭艷醫生不一定開藥。有位退休老師帶著一大堆進口藥來看病,她的毛病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的血脂異常。“婆婆,進口的藥、高檔藥不一定就是好藥。”最終,王爭艷醫生沒有給這位患者開藥,她的藥方是“多吃素,多運動”。
印象之三:耐心+細心
2010年1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醫藥衛生系統表彰大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手把“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的榮譽證書頒發給王爭艷醫生。一夜之間,王爭艷醫生也成了“名人”。
出名后,王爭艷醫生變得更忙,除了本社區的居民,還有從外地專程來找她看病的患者。他們大多數是老年人,看的也基本上都是心臟病、高血壓、胃炎、前列腺炎之類的常見病。
曾有人在她看病時觀摩,見她為一位高血壓患者講解病情,足足花了45分鐘,便提出質疑:“慢性高血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應該有足夠的認識,在這樣的患者身上花大量時間,有必要嗎?”
王爭艷醫生說,現在來找自己看病的,很多人都是求醫多年無果的老病號,他們更需要我的耐心和細心,這“二心”比任何處方都珍貴。因為有些老病號,哪怕病史已長達20年,對自己所患疾病仍然不了解,還是“新患者”。所以要邊看病,邊進行健康宣教。舉個例子,感冒很常見,我們要告訴感冒患者,家里要注意通風,蒜、辣椒、胡椒這些刺激性的東西都不要吃,要多喝開水。再比如老年人容易出現的缺鈣,補鈣不一定非吃鈣片不可,很多食物如常見的牛奶,鈣含量很豐富。但喝牛奶也有講究,要喝含乳糖分解酶的牛奶。除了喝牛奶,還要多曬太陽,這樣鈣質才能吸收等。通過健康交流,讓患者真正懂病,治療時也會更加配合。
不刻意追求“小處方”
王爭艷醫生的事跡被廣泛報道后,也有醫生質疑說:“如果醫生只給患者開具便宜的處方,估計也就四環素、土霉素等藥物能用了,醫學也就不用進步了!”
對于別人的質疑,王爭艷醫生依然表現出慣有的淡定。她說,“‘小處方’只是一種說法,其實我的本意是用最小的代價治好患者的病。在給患者開藥時,我從來沒有想到處方的大小,真的沒去想這個藥多少錢。我只根據病情開藥。如果一味追求‘小處方’,反而治不好患者的病。耽誤了病情,就會造成‘大處方’,讓患者花費更多。”
“我也不是不開檢查單,必要的檢查如CT我也會開。如果懷疑患者患肺炎,我也要讓患者去拍個胸片,我也要有證據。其實,醫院里很多醫生都是這樣。現在,衛生部規定一些疾病的臨床診療路徑,這是好事情,規范了醫生看病行為。”
“我是基層醫生,從小到大,我知道患者的疾苦,我會盡量為他們節約,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因病施治,而不是處方有多小。”
唐代名醫孫思邈曾從業務技術和醫德修養兩方面對醫生的職業道德進行了規范和要求,指出作為一名“大醫”,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要堅持不懈地刻苦鉆研,同時,還應當身懷“救濟之志”。王爭艷以仁愛之心救治患者,“小處方”體現出大仁心,豈不正是當代“大醫”!
王爭艷醫生的常見病處方
心血管類疾病處方:倍他樂克,25毫克×20片,8.2元;腸溶阿司匹林,25毫克×100片,1.5元。
高血壓處方:硝苯地平,20毫克×30片,21.2元;氨氯地平,5毫克×28片,31.9元;替米沙坦,40毫克×28片,38.36元。
擴張血管處方:復方丹參注射液,每支0.17元;尼莫地平,25毫克×50片,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