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前,當我還在原中央人民醫院(如今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當實習大夫的時候,每到消化科查房時,當時兼任內科主任的鐘惠瀾院長必問我們是否親自去看過患者大便顏色、性狀,有時還會帶著我們這幫小大夫親臨“現場”,講解分析。此情此景,今日想起,仍記憶猶新。
觀察大便顏色,對胃腸道、肝膽等疾病的診斷有著重要意義。醫院大便檢驗報告單第1項就是顏色,也足以體現其分量之重。
進普通飲食的大便呈淡黃色至淡褐色。顏色深淺主要是由糞便中尿膽原這種色素的含量決定,色素含量高則顏色深,反之則淺。但也與食物的種類有關,多肉食時色深,素食為主時色淺。由此不難發現,即使是健康人,大便顏色也非“清一色”。
鮮紅色便
常見于痔瘡、痢疾、大腸息肉、結腸癌、缺血性腸病等,肝硬化、潰瘍病出血量大時,也可排出鮮紅色便。
食用西瓜、紅辣椒、西紅柿時,大便也可發紅,其顏色偏于淡粉紅色;莧菜進食過多,大便可呈黑紅色。
黑色便
常見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潰瘍病、胃癌、胃炎、小腸腫瘤等情況的出血,其出血量常在50毫升以上,且在腸內停留超過8小時。由于黑色便外觀看起富有光澤如柏油樣,又稱柏油(瀝青)便。
吃了以動物血為原料的菜肴,如毛血旺、羊血湯,也可出現油光锃亮的黑便。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某些藥物如治胃病的鉍劑(如胃必治、果膠鉍、碳酸鉍等),治貧血用的各種鐵劑(如硫酸亞鐵、右旋糖酐鐵等),進食黑莓、桑椹等水果后也可能會出現黑色便,但大便表面少有光澤。
醬色便
醬色便是阿米巴痢疾的特征性大便。
食用大量巧克力、咖啡甚至豆瓣醬后也可出現醬色便。
綠色便
在沒有食用大量綠色蔬菜的前提下,出現綠色便應考慮是否存在膽瘺。也就是膽汁通過異常通路進入腸道,進而使腸道出現過量膽綠素,最終進入大便所致。
白色(陶土)便
出現白色大便,常提示結石、炎癥、腫瘤等原因造成的膽道系統阻塞。
在行鋇餐造影時(口服或灌腸),白色造影劑(如氫氧化鋁、硫糖鋁等)從腸道排出,故大便也可呈白色。
渾濁洗米水樣便
渾濁洗米水樣便中含有大量黏液及脫落的腸道組織,是霍亂、副霍亂的特征性大便,有診斷意義。
透明膠凍樣便
因腸黏膜病變或受刺激分泌大量黏液所致。常見于腸易激綜合征、腸道腫瘤、炎癥早期。
單純黏液便時呈無色透明;黏液膿性便時呈黃白色不透明。小腸病變時黏液多混于大便中,而存在大腸病變者,黏液則多附于大便表面。
混合色便
可為鮮血-醬色便、綠色-黏液便、鮮血-黏液便等組合,其意義可結合上面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