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增強廣播音樂節目的時代感,本文認為:一、市場定位和聽眾定位明確。二、音樂編排要有創新。三、要有專業的、體現個性風格的主持人。四、跨媒體互動,善于營銷,擴大節目品牌影響力。
【關鍵詞】音樂廣播 創新 市場定位 營銷
說到廣播,繞不開廣播音樂節目。無論在哪個地方,無論是哪個頻率,其音樂節目都很受歡迎。近年來,廣播音樂節目不斷改進、發展、創新,節目質量和收聽率不斷攀升,廣告創收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沒有危機就是最大的危機。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廣播音樂節目同樣也面臨著來自不同媒體如網絡和電視的強有力的挑戰,當然,還有廣播之間的競爭。因此,廣播音樂節目的主創人員要有危機意識,從市場中尋找靈感,從聽眾中尋找答案,不斷推出受聽眾歡迎的廣播音樂節目。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廣播音樂節目當前的走向。當今社會,廣播音樂節目的類型越來越多樣,國內音樂電臺和綜合臺的音樂類節目,按照節目形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欣賞類音樂節目、雜志類音樂節目、娛樂類音樂節目、情感類音樂節目等幾種主要形式。
與此相關聯,音樂節目主持人也分為幾種類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陳雅萍和侯珊在《跨世紀的新課題——走向21世紀的廣播音樂節目前瞻和再思考》一文中分析了目前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幾種類型:一是具有專業能力又有獨特主持風格的主持人;二是音樂編輯改行當主持人;三是具有親和力和一定專業能力的客座主持人;四是播音員出身,由念稿過渡到說稿的主持人。
了解了音樂節目、音樂節目主持人的類型,也就了解了音樂節目的現狀。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突圍,實現音樂節目的新突破?筆者結合自己的感悟,談談體會。
首先,市場定位和聽眾定位明確。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廣播”轉向“窄播”。據美國廣播協會(NAB)提供的資料,全美總共有13817家電臺,其中,音樂臺有9000多家。音樂臺又細分為成人抒情、熱門成人抒情、輕柔成人抒情、城市成人抒情,搖滾、現代搖滾、古典搖滾、另類搖滾,節奏藍調、成人節奏藍調、老年節奏藍調,等等。“窄播”傳播下,受眾成為了按照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等等劃分的,具有不同特征的小群體。辦好一檔音樂節目,就要對受眾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分析,明確節目面對的主要受眾群。
相關研究表明,在各種音樂類型中,古典音樂的聽眾人數相對較少,但其受教育的程度和收入程度比較高。流行音樂受眾面十分寬泛,但具體的人群難以準確界定。廣播音樂節目在編排前,要針對自己希望吸引的受眾群體,進行樂曲的選擇,樹立節目的特色和個性,才能避免同質化,吸引目標群體。
其次,音樂編排創新。時代在發展,受眾主體的知識結構在變,審美在變,廣播音樂節目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適應受眾不斷變化的欣賞需求。
編排上的創新,體現在用多種載體表現音樂的內涵,挖掘新題材,選擇新的編輯形式,將音樂和人們的生活較好地結合起來。筆者曾經聽到一檔音樂節目,當時是在秋天,主持人就以“秋”為主題,創作了一檔音樂節目。這檔節目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認為,音樂節目的主題化將是音樂節目發展的一個方向。
音樂節目主題化就是為音樂節目的內容設定一個主題,所有歌曲都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那么,如何確定音樂節目主題呢?可以按照音樂事件作為線索。音樂事件是指音樂發展史上的大事。1986年,是中國內地歌壇崛起的一年,歌曲《讓世界充滿愛》、《一無所有》顯示了中國流行音樂在創作上的強大實力。1987年,中國流行音樂的戰線全面拉開。1988年中國內地樂壇刮起了一股強勁的“西北風”。通過這些主題,和聽眾一起重溫老歌,也一起回顧中國音樂所經歷的曲折過程。同時,也可以按照時間線索,用一些特殊的節日或紀念日來確定主題。比如,春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可以圍繞團圓、吉祥的主題來創作一檔節目。還可以季節為線索。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精心選取歌曲,創作一些季節特色鮮明的節目,這樣會給聽眾留下難忘的印象。
第三,做個專業的、體現個性風格的主持人。音樂節目主持人不僅僅是一名大眾傳播者,更是一名音樂傳播者。一名優秀的音樂節目主持人在音樂的選擇、闡釋上應該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要用生動、精辟而又不失專業的語言打動聽眾。只有主持人的個性風格在節目的發展過程中與節目,相生相長,才能給節目帶來獨特的光彩。
當前,各類節目都在提倡主持人專業化,音樂節目也不例外。究竟什么是專業化的音樂節目主持人呢?筆者認為,要符合以下幾點:
1、所主持的節目更加注重音樂本身;
2、在音樂上有深厚的積淀;
3、對音樂以及各種音樂現象能夠進行比較理性、深層的剖析,能夠比較深入地挖掘音樂的文化內涵,在節目中的語言較多是對音樂的評述性語言。
如果主持人對音樂能夠做出比較獨到而且精準的評述、分析,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聽眾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更因為廣播能夠及時用具體的音樂作品去佐證他的觀點,從而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在有聲語言中,針對音樂的準確到位的評論性語言不僅能夠加大節目信息量,也能夠深化節目的深度,提升節目的品位。安徽經濟廣播曾經在晚間音樂節目《今宵曲》中,特聘了一位專業型的音樂節目主持人余輝。余輝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其具有深厚的音樂知識背景,對于音樂史、音樂美學及各種音樂潮流等爛熟于心,具有比較敏銳的鑒別力和較高的音樂審美趣味。同時,他又懂得怎么表達,懂得如何把深奧、枯燥的音樂知識轉變為通俗易懂的話語。因此,他主持的節目,既有厚度,又具可聽性,極受聽眾喜愛。
現代音樂傳播已經演進為社會化的商品大生產,各環節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商業化的烙印。雖然商業化促進了音樂生產某種程度上的繁榮,但是其以盈利為目的的動機卻不可避免地使音樂生產流于浮泛、空洞,難出精品。這種情況下,主持人如果音樂文化素養不高,無法明辨良莠,就不能夠選出好的音樂介紹給大眾。而專業化的主持人就會用自己敏銳的音樂鑒別力,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促進社會音樂生產良好運轉,凈化音樂生活空間。
第四,跨媒體互動,善于營銷?,F代市場經濟是注意力經濟,要善于做好推廣、營銷,以擴大節目影響。包括電視、網絡在內的各種不同媒體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媒體互動,達到了宣傳效果最大化。廣播音樂節目除依靠節目自身宣傳外,還要積極整合各種媒體資源,實現跨媒體互動。通過電視、報紙、因特網等其他媒體來宣傳推介節目和節目主持人,把介紹節目主持人的照片制成宣傳畫冊和精美的臺歷作為紀念品贈送給聽眾。制造吸引注意力的“焦點”越多、越具創意,宣傳推介的規模越大,它產生的注意力效應就越明顯,“制造”的聽眾層面就越廣,培育的收聽市場就越大。
廣播作為傳統的媒體,伴隨性的特點,決定了它不易被取代,而音樂節目,是最適宜伴隨性媒體的節目形式之一。廣播音樂節目要走向更廣闊的發展道路——創新,是決定性的因素。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創新的廣播音樂節目將不斷續寫廣播音樂節目的新篇章?!?/p>
參考文獻
①張溦溦,《廣播音樂節目的類型化播出》,《華章》,2009(9)
②亞歷山大·沃 著,朱秋華譯:《古典音樂——一種新的聆聽方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③鄭瑤瑤,《淺談廣播音樂節目主持藝術》,《新聞界》,2009(4)
④馬莉,《音樂+新聞+談話:音樂節目的創新》,《視聽界》,2008(4)
(作者單位:安徽小說評書廣播)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