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作為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協的新聞宣傳工作作為人民政協事業的重要內容,同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各項工作緊密相連。
一、政協新聞事業伴隨人民政協事業誕生開始發展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隆重開幕。周恩來同志在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所作的《關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的起草經過和特點》報告中強調,要“經過解釋、宣傳特別是實踐,讓全國人民看到新民主主義的光明前途。”經周恩來批準,全國政協創辦了《政協會刊》,有了自己的宣傳陣地。此后,人民政協的歷次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都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渠道得到及時傳播,政協的新聞宣傳工作逐步開展起來。
《政協會刊》原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刊》,1951年1月創辦,是政協全國委員會機關主辦的內部刊物。“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停刊。粉碎“四人幫”之后,為了推動政協工作的開展,于1978年5月復刊,定名為《政協會刊》,其性質是全國政協內部的公報性刊物,宗旨是交流政協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開展工作、進行統一戰線活動的情況和經驗。
二、改革開放后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獲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以后,政協新聞宣傳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政協的新聞宣傳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1983年,全國政協主席鄧小平親自為《人民政協報》題寫報名。1984年,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在《發揚統一戰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講話中強調,要“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運用各種宣傳工具,宣傳報道統一戰線工作成就的生動事例和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各種重要活動。我們希望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同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共同做好統一戰線的宣傳教育工作。”在她離任前夕,還對全國政協機關的同志講,“如果說國內外有的人對人民政協不清楚,這個責任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自己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宣傳,要廣泛地進行宣傳。”2003年1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在視察人民政協報社時強調,政協辦報要把握中央精神、了解讀者愿望、尊重新聞規律、勇于探索創新,要突出特色。報紙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務和服務對象,比如人民政協報的特色就是政協特色,這個特色是別的報紙不可替代的。要重視可讀性,把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好新聞奉獻給讀者。
這期間,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另一個突出表現是各級政協相繼建立自己的輿論宣傳陣地。全國政協創辦了文史資料出版社(即中國文史出版社)和《人民政協報》,恢復出版了因“文革”停辦的《政協會刊》,組建了《中國政協》雜志社。1992年,全國政協成立了新聞辦公室,協調管理全國政協的新聞宣傳工作。一些地方政協也陸續成立了新聞宣傳工作機構,有的還創辦了報紙、雜志,政協新聞宣傳工作日趨活躍。
《人民政協報》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機關報。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準于1983年4月6日正式創刊,鄧小平題寫了報名。以“立足統戰、面向社會”為辦報方針,在海內外影響不斷擴大。
2001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政協會刊》與《地方政協通訊》、《學習與參考資料》等內刊合并為《中國政協》雜志,作為全國政協機關刊物正式出版。《中國政協》辦刊方針為“立足政協、服務統戰、面向社會”,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統戰工作服務,為政協工作服務,得到了全國政協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肯定。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各省級政協先后創辦報紙或雜志。如1979年8月,天津市政協創辦了機關刊物《天津政協》;1985年北京市政協成立《北京政協報》社,1986年《北京政協》編輯部成立;同年,黑龍江省政協成立《黑龍江政協報》;1987年3月,吉林省政協創辦省政協機關報《協商新報》;1988年3月,河北省政協成立《燕趙鄉音》雜志社,8月創辦《燕趙鄉音》雜志;1989年,《遼寧政協報》創刊。至上世紀九十年代,部分省級報刊相繼更名,如1991年,《黑龍江政協報》更名為《北方時報》;1992年7月《天津政協》更名為《團結與民主》雜志;同年,《燕趙鄉音》改名為《鄉音》雜志;1993年《遼寧政協報》更名為《友報》;同年,《江西政協報》改名為《光華時報》,1998年《北京政協》改為《北京觀察》。這表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新聞事業的進步,政協的報刊也在積極適應時代的潮流,在輿論宣傳方面實現突破與變革。
此外,網絡的發展為政協新聞宣傳事業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傳播形式。全國政協與人民網聯合創辦了《中國政協新聞網》,使全國政協的活動報道更加迅速及時。2004年9月20日,在人民政協成立55周年前夕,十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王忠禹親自點擊開通了《中國政協新聞網》。網站內容豐富翔實,基本囊括了人民政協成立以來的重大事件的資料。現在日均訪問量已達20萬人次,成為查閱政協工作情況方便快捷的工具。
三、新時期人民政協宣傳工作面臨大好機遇
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高度重視,政協新聞宣傳工作也同政協的其他工作一樣面臨著迅速發展的大好機遇。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對政協的宣傳工作提出要求:要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人民政協性質、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情況,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2006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各級黨委要積極組織并大力推動關于人民政協的理論研究、宣傳和教育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新聞媒體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以及各級政協組織履行職能的情況,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意見》在論及民主監督部分時,也強調“新聞媒體要密切與人民政協的聯系,加強工作協調和配合,提高民主監督的質量和成效。”
2007年1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視察人民政協報社時,就做好政協新聞宣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要切實宣傳好、報道好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新實踐、新成就、新進展;二要努力探索、大膽實踐,不斷豐富宣傳形式,豐富報道內容,辦出自己的特色,使宣傳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委員;三要加強學習,努力造就一支優秀的隊伍。
2007年11月28日,全國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召開的全國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座談會。這次會議以中共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總結交流經驗,討論修改《全國政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的意見》(討論稿),研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的思路和舉措。在這次會議上,賈慶林主席強調,要著力體現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的特色。要面向黨派、面向界別、面向委員,注重體現政協的統一戰線特色、民主協商特色、界別特色和人才薈萃的特色,增強政協新聞宣傳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要不斷推進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的創新,在豐富宣傳內容、改進形式和手段、建立健全機制上下功夫。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機構,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清醒堅定、思想理論修養好、熟悉新聞宣傳業務、熱愛政協事業的新聞宣傳工作干部隊伍。
近些年來,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協組織的積極努力和廣大新聞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政協新聞宣傳工作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注重以生動典型的事例,大力宣傳人民政協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積極建言獻策的情況;大力宣傳人民政協認真履行職能,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大力宣傳各級政協組織關注民生、協助黨委政府部門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所做的工作;大力宣傳各級政協組織積極探索履行職能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的新成果和新經驗。這些宣傳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在社會各界對人民政協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人民政協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全黨全社會重視和支持人民政協工作的氛圍也越來越好。■
(作者:北京市政協《北京觀察》雜志社副社長)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