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播的發展與聽眾的需求催生了廣播夜話節目,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與探索,廣播夜話節目方興未艾,并一度成為高收聽率節目。然而,目前廣播夜話節目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將成為制約該類節目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本文著重從節目自身及聽眾兩個視角出發,深入分析夜話節目普遍存在的問題,探究其新的發展空間,提高廣播夜話節目的傳播效果,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廣播夜話節目 創新 聽眾市場
5月21日清晨,富士康一名員工墜樓身亡,這是今年以來富士康科技集團第十個墜樓的員工。一條條年輕鮮活的生命瞬間毀滅,除了企業管理存在缺陷外,員工自身的心理素質也是悲劇一再重演的原因之一。涂爾干《自殺論》中談到:“集體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殺的障礙之一。”這樣看來,員工的社會關系孤立、疏離,是導致其自殺的直接原因。
而廣播夜話節目的最大優勢,就是使聽眾便捷地“表達心聲”。需求提供市場,夜話節目“解壓閥”的功效,在促進和諧社會與穩定社會心態上發揮著積極作用,因而提高夜話節目的傳播效果具有現實意義。本文著重從節目自身的創新和聽眾市場的開發兩個角度,探索夜話節目的發展空間。
一、創新內容與形式,使夜話節目“好聽”
很多人將廣播夜話節目看作是情感傾訴類節目,這一定位就使得節目內容僅局限于情感交流,節目形式囿于對話或熱線。這樣就間接限制了廣播夜話節目的多樣化發展。
(一)題材選擇多樣化,使節目內容豐富
對現有眾多廣播夜話節目進行內容歸類,可以看出多數節目的主旨都是圍繞愛情、婚姻等進行“情感的交流與疏導”,將個人情感困惑與聽眾分享。人們的具體感情問題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有很多共性。而節目大多圍繞當事人的感情問題進行分析、開導、熱線參與,日復一日的節目大同小異、難免缺乏特色,長此以往,聽眾自然會產生乏味感,無法做到對節目“情有獨鐘”。夜話節目除了講述情感類的話題,還應包括更豐富的話題,如故事類、文學欣賞類、新聞點評類,等等。感情類話題,可以排解聽眾精神壓力,是夜話節目的主打特色。但故事類話題也可以讓人們在輕松愉悅中領悟人生哲理;文學鑒賞類的節目,給人們提供精神食糧,豐富知識,提高文學素養;新聞點評類看似硬性,但選取百姓視角進行獨特解讀,不僅利于政策推廣,而且能夠服務聽眾。
(二)注重節目策劃,使節目形式新穎
節目中的短信平臺、熱線參與,增強了節目的互動性。然而,當整個節目都由熱線貫穿始終時,勢必會降低節目的質量和新意。創新節目形式,必須從小處入手。如為節目話題找到好的切入點后,表現形式或開門見山,或欲揚先抑,或懸念設置,調動聽眾的收聽欲望;夜話節目的時間較長,需依賴小版頭的銜接和轉接,優美的文字或切題的背景音樂,這些具有美感的小版頭能夠激起聽眾的收聽興趣。東方電臺的《相伴黎明》,就巧妙地利用了切題的詩歌、散文、故事來配合聽眾的談話內容,受到聽眾的好評。這種表現形式一方面有效疏導了當事人的情緒,另一方面使廣大聽眾在美的享受中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和意境,并引發思考。
(三)加強節目內外互動,提高節目影響力
短信平臺、熱線連接成為現有廣播夜話節目最普遍、最主要的互動方式,但這兩種互動方式通常都集中于節目進行中,限制了節目與聽眾的深入互動。節目還可選擇多種方式與聽眾進行場內外的互動。如:1、注重節目的推廣與宣傳,開設節目和主持人的博客并及時更新,使聽眾參與節目不受時間限制;2、定期開展主題座談會,邀請主持人、嘉賓及聽眾朋友參加,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消解廣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劣勢;3、借助特定紀念日,舉辦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調動聽眾參與積極性,增強節目與聽眾的深入互動,提高夜話節目的影響力,也是對節目的宣傳和推廣的有效途徑。
二、選擇正面典型,使夜話節目“宜聽”
“受眾本位”思想充分體現了受眾地位的提升,但很多節目盲目地投其所好,一味地迎合聽眾口味,結果導致節目一步步趨向片面化、低俗化,處境被動。
多數夜話節目中的話題選擇和熱線接通,反映的問題集中于人們感情,生活中的種種困惑、糾葛、家庭矛盾等“不幸”,存在著很多低俗化、邊緣化的內容,在傳播中有負面影響。對于當事人而言,節目可能發揮“解壓閥”的作用,但應接不暇的負面問題,迫使多數聽眾在節目中不但無法獲得身心的放松,反而形成極端印象——生活總是很無奈。適得其反的宣傳效果不利于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審美反映論強調,審美主體的美感是對審美對象中美的屬性的反映。也就是說只有審美對象包含美的因素,審美主體才能感知并體驗美的享受。①在內容上,我們有廣泛的選擇空間,要善于篩選那些積極正面的案例,在與聽眾分享幸福成功的同時,能夠順其自然地傳達解決問題的方法、人際交流的技巧,引導聽眾樹立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遵循“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塑造主持個性,使夜話節目“動聽”
成就一檔優秀的廣播夜話節目除了要具備新穎的表現形式和豐富的節目內容外,主持人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一檔好的節目需要優秀主持人作支撐,而優秀的主持人需要具有個性化特征才能夠贏得聽眾市場,才能使節目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廣播的發展事實證明:主持人的相似化,會使節目被快速淘汰出局。個性的主持人往往能成就一檔好的夜話節目。
(一)主持風格的個性化
目前,夜話節目主持風格多種多樣,有些綿里藏針、尖銳深刻,有些樂觀開朗、風趣幽默。但個性不應停留在語言的膚淺層面,而應該是主持人潛在內涵的流露。個性的塑造需要深層次的積累,主持人需要不間斷地充電,擁有廣闊的知識面才能應對各種問題,特別是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學素養,這是進行溝通的必備條件。例如,全國媒體“十佳名專欄”之一的《神州夜航》,主持人向菲、青音、林白都以各自的個性特色備受聽眾喜愛。2009年12月31日播出了《神州夜航》的終結版,但主持的風格特色將會給聽眾留下深刻的記憶。
(二)用真情扣人心弦
傳播學“說服理論”認為,如果受眾認為信息的來源是一個與自己相似的人就有可能被說服。同樣,在夜話節目中,首先需要主持人能融進聽眾,主持人的真誠、坦率,耐心的傾聽容易產生親和力,認真的思考和平等的溝通能夠提升信任度,用“真心”感染聽眾,從而產生積極地收聽行為;其次,主持人要適時站出來,面對問題,保持理性頭腦,在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獨到的見解,樹立服務意識,用“真誠”幫助聽眾。同時,主持人個性化傳播對培養和提高聽眾的忠誠度有積極作用。②
四、細分聽眾市場,使夜話節目“廣聽”
廣播夜話節目對聽眾的定位多集中于20—45歲的中青年人,近似的對象人群導致節目選題雷同,有限的聽眾定位必然加劇節目間的競爭。此時,細分聽眾市場,挖掘夜話節目聽眾資源,才能拓寬夜話節目發展之路。③
(一)關注老年群體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08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0億人,占總人口的約12.0%。④在社會保障日趨完善的今天,想要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精神需求顯得更重要。而目前現狀是:我國針對老年人的廣播節目數量很少,節目時長很短;專為老年人開辦的夜話節目,更是少之甚少。
老年人數量的增加,給廣播夜話節目的開辦提供了受眾基礎;夜話節目的稀缺,給廣播夜話節目的興起創造了發展空間。不僅如此,現實生活中,老年人較之年輕人有更多的閑暇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下降、深夜難眠,此時廣播將是其合適伴侶;相對單調的生活使老年人難免情感、精神孤獨,需要得到關懷……而廣播利用老年人的時間優勢開辦夜話節目,恰恰迎合其心理需求,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在對老年聽眾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老年人獨特的生活習慣、健康需求、心理特征等開辦夜話節目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為自己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
(二)關注外來務工人員
外來務工人員是一個龐大特殊的社會群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一群體的數量也呈逐年遞增趨勢,已突破2億人。交通運輸的便捷,使他們在地理空間上的移動變得很容易,但要使他們從情感、心理上去融入城市環境,產生歸屬感卻是一個難題。城市務工人員背井離鄉,處于城市生活的最底層,居住環境簡陋,經濟收入微薄,這時,收音機就成了他們最理想的媒體選擇,而且在情感方面他們也需要一個自己的話語平臺。
結束一天的勞累,有一個交流的空間,或傳達對親友的思念,或分享自己的快樂,或表達自己的困惑……針對性的夜話節目將使務工人員感到親切和被關注,繼而產生歸屬感。通過節目,傾聽城市務工人員的聲音,感受這一群體的生存環境,更加關注、了解務工人員,可以消解不同群體的天然隔膜;節目對務工人員的關注,也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媒體形象。
廣播夜話節目對受眾市場進行再評估,將聽眾做進一步細分是其發展的新空間。廣播電臺可根據媒體實力、區域特征等做更具體的聽眾分化,針對一個群體,服務一個群體,把握一個群體,使節目定位更明確,節目特色更鮮明。■
參考文獻
①李洪巖、柴璠:《廣播電視語言傳播文化品位及審美趨勢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23
②陳虹:《節目主持人傳播》[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59
③郭寶新:《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理論與方法》[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84
④農工黨中央:《積極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315/12597567015.shtml
(作者: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08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