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考總會令人驚嘆“金飯碗”的無窮魅力,穩定預期、權力預期、利益預期以及社會地位預期成為“紅領”背后閃閃發亮的潛臺詞,撩撥得畢業生、職場人士一干人等心甚往之。
根不正豈能苗紅?
職業選擇與個人有關,做什么樣的選擇都無可厚非,況且如果真能得償所愿,一朝跳入龍門,足可謂是人生第四大樂事。但對于當今的公務員熱,趙正寶卻一針見血地指出,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下,在目前社會利益分配機制存在扭曲的情況下,在趨利本能的驅使下,不少報考公務員的人在擇業觀上并不健康,他們眼里看到的是一條尋求所謂體制內利益的捷徑,不在乎個人能力、自身價值是否能夠實現。
根不正豈能苗紅?這種尋求所謂體制保護和體制利益的擇業傾向,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規律,不符合公平競爭、力爭上游的職場精神,這樣的職業選擇,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的長遠發展來說,都是很不利的。
因此,趙正寶建議在作出報考公務員的決定前,不妨先靜下心來,多問自己幾遍:“做什么事才能體現我的價值,實現我要的能力最大化或財富最大化的目標?”“我要做的事,是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前進方向一致的嗎?”用三步法挖掘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第一步——分析清楚外部環境,經濟形勢是整體向上還是衰退向下的?行業的特點是什么?波動規律如何?第二步——分析自身情況,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特質。第三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如果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就選正在上升中的行業,從而確定自己在行業中的具體職位。
閃金光的不一定都是金飯碗
打敗無數強手最終入圍,是否就如先前所想,種種美好預期都得以實現呢?答案是否定的,畢竟理想和現實永遠都有差距。大學生城管一邊天天在街上抓流氓小販,一邊抱怨“這個地方不是人待的!”不知道濟南的大學生掏糞工在基層“鍛煉”時,又會有怎樣的一番感悟?
“一心奔公務員而去的各位請注意,目前公務員的招考制度和用人制度正在發生變化,想找到一張長期飯票,安安穩穩、舒舒服服‘混’到退休將越來越不可能。”近兩年來,各地紛紛出臺公務員新政,試水逐步將“金飯碗”變為“瓷飯碗”,如從2010年1月1日起,深圳市所有新進入行政機關的公務員,一律實行聘任制,聘任合同三年一簽,連續兩年考核不稱職將被解除合同;再如北京201 0年近七成公務員崗位雖然仍面向應屆生招聘,但這些崗位主要分布在鄉、鎮、街道以及垂直管理單位所屬隊、站、所等基層單位;退而求其次的事業單位已經身處改革漩渦,編制被取消,薪酬大鍋飯被打破……
雖然從目前來看,在特殊的體制下,四大預期尚可以通過考公務員部分實現,但趙正寶提醒報考動機不純者,可以預見未來公務員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將進一步加大,改革的進程將提速,再抱著種種不切實際的預期投身公務員,最后必定會事與愿違。
誰助你把預期變現實?
收入、安全感、社會地位、發展空間,我們對自己的職業有著種種美好的預期,而實現這些預期的關鍵如果不是考上公務員,那又會是什么?
“例如穩定預期要得以實現,首先要明白這樣的道理——沒有永遠的穩定,即使你不想辭職,也保不準機關改革、人員分流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一個人職業的穩定是建立在能力增長,以及科學判斷外部環境并及時、合理作出抉擇的基礎上的,是一種有信心有準備、穩步提升的狀態,并不是指形式上的在一個單位、一個崗位不動彈或不被裁。”
“又如社會地位預期,在中國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下,要糾正人們‘工作分高低貴賤’的看法尚需時日,所以在看待這個問題上眼光應該長遠一些。從長遠來看,受人尊敬的職業都是知識含量高、有真本事、能夠給他人生活工作帶來價值的職業。自身能力和知識的提高是你是否受人尊敬的一個最根本的因素,而選擇有前景的行業也有助于個人社會地位的提升。”
因此,趙正寶建議,永遠不要把自己的職業預期交到別人掌控的體制中,選擇合適自己且健康發展的行業,通過市場化的自由競爭使自身的能力足夠強大,這才是四大美好預期得以實現的核心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