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是考生比較頭疼的考試科目。題量大、題目難,復習時的“題海戰術”常常讓考生頭昏腦脹,而分數卻不一定會有所提升。有時候一道題琢磨半天也想不出正確答案,無數考生就這樣跌倒在行測的門檻上。
其實,行測并不是考生們無法攻克的難關。要想搞定行測,在做大量的練習題的同時,還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只有對行測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找出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思路,用最短的時間提高行測成績。
解析篇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是指專門用于測查與行政職業有關的一系列心理潛能的標準化考試,屬于心理測驗的范疇。它主要考察報考者從事行政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潛能。考試內容包含以下五個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
參加行測考試,首先要在考試前弄明白這場考試有什么特點,今年考試有何看點。在開始準備考試前,對考試趨勢把握得越清晰,復習才會越有重點,結果才會更好。對于考綱、趨勢的分析,如孫子云,正是“多算勝,少算不勝”,有了周密的準備后,結果自然可以“勝負見矣”。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行測呈現出三大特點、四大趨勢和五大看點。把握住了這“三、四、五”,今年的行測復習就成功了一半。
三大特點
題量大
近年來,行政能力測驗有140道左右的客觀性試題,測試以文字、圖形、表格等多種形式出現。
時間緊
行測考試要求報考者在120分鐘內完成,答題過程非常緊張,在規定時間內沒有答完所有試題也十分正常。測驗可以有效反映出報考者的反應速度,區分出報考者運用知識積累能力、理解能力和快速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差異。
題型新穎
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是一種全新的考試形式,與我們所熟悉的各類知識性考試形式有較大區別,特別在題型設計上有許多新穎之處。
四大趨勢
題型基本穩定,測查點有所變換
縱觀歷年的公務員考試試題,可以發現題型一直都是由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判斷、資料分析五部分組成,并且全部是四選一的客觀性試題。題型相對穩定,但每年在各個題型的內容方面均有不同的變化和調整。
常識判斷部分,從2009年開始對考生各個學科的常識進行全面測查。
數學能力部分,從2010年開始加大對數學能力的測查,對數量關系和資料分析試題在數量進行微調,數字推理變化為5道,數學運算改為10道,資料分析加了5個題目,資料分析更傾向于數學分析、數學計算兩大能力的綜合,所以由此凸顯出一個新的趨勢:行測考試將更注重對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計算和分析能力的測查。
更加注重平時積累和思想方法
行政能力測試重在測查報考者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在測查報考者長期積累形成的“思想方法”或“思維品質”,而不是突擊記憶的特定知識。
2010年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題目比較活、重細節、涉及面廣,僅定義判斷模塊的測查就涉及心理學、生態學、法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資料分析模塊的取材也包括了汽車工業等熱點,許多試題涉及當下社會熱點和國計民生問題。報考者平時積累比臨時突擊更重要,掌握做題的方法遠比多做題更重要。
總量大體相同
2002年140道,2003年130道,2004年125道,2005~2006年135道,2007—2010年1 40道,從這幾年的試題量上看,命題總數基本穩定在140道左右。
命題難度逐年提升
隨著每年報考公務員人數的大幅增加,試題在難度上逐年提升,不僅體現在測試題目的廣度上,而且體現在測試題目的深度上。
比如數量關系測驗,涉及的知識點比較簡單,但受時間限制,考生很難快速巧妙地計算和判斷。近幾年來,數量關系測試的題目越來越靈活,試題難度也逐年增加,要求考生除了要熟悉數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外,還要通過多做題多練習,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方法和技巧,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難度的提升還體現在四選一的干擾性、迷惑性的增強。單憑知識的記憶作答,往往不能區分出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別,陷入混亂,要求報考者必須在讀懂題干的基礎上,對四個選項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最終做出選擇。
三大看點
難點和易點
試題的難易程度可分為較難、中等和較易三級。首先體現在五種題型之間。相比較而言,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題屬于比較難的題型;言語理解與表達屬于中等難度題型:常識判斷和資料分析題型屬于較易題型。當然由于報考者的文理科背景不同,面對五種題型會有不同的難易觀點。
其次,每個題型中還有難易程度的區分。較易題,憑直覺就可以作答;中等題,需要時間稍加思考,就有把握做出來;較難題,耗時多又沒有把握做出來。比如,常識判斷雖然屬于較易題,但其中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題型雖然屬于較難題,但其中有的題目也較容易。
得分點和失分點
由于報考者的知識背景不同,所以試題的得分點和失分點的區別應該說是相對的。對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報考者而言,數量關系題型相對于常識判斷題型來說就是得分點,反之亦然。
就每個題型來講,也存在著差別。如數量關系題型中,數學運算相對于數字推理就是得分點: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型中,選詞填空相對于片段閱讀就是得分點。
重點
數量關系和判斷推理是考試重點。一般依靠這兩部分的十分拉開報考者之間的分數距離。
考場篇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考場如同戰場,特別是在高強度的行測考試中,應試技巧、現場答題注意事項、時間的把握是決定考生完成情況的重要標準。自古久戰不利,切忌在考場中因為一兩道問題而耽誤了正常的作答節奏。貴在速戰速決,深知解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最后的勝利。
針對行測試題的特點,總結出六大策略,幫助考生在考場上沉著應戰,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考場六大策略
一定要審清題目
由于題量大,時間緊,很多報考者可能答不完全部試題。因此在做題之前,報考者一定要認真把題目看清楚,準確答題,減少盲目性,避免浪費寶貴的時間。
回答問題既要聯系實際,又要忠于試題
行測考試注重考察報考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報考者考試時一定要多聯系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實際,不能憑空想象,但答題時又一定要忠于試題,在所給材料中尋找答案。
把握好考試時間
參加過公務員考試的人都反映,考完后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按照考卷中各部分提供的參考時間做題。對報考者而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部題目很難。
TIPS:科學地分配時間,有效地利用好1 20分鐘完成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題目是最明智的。
可以先易后難
簡單的題力爭做到解答又快又準,遇到不會的題可以先跳過去,如果有時間再返回來思考。否則可能沒有時間去答后面的題目,而這些題目對報考者來說可能更容易些。
TIPS:考試中切記,不能因為一道特別難的題而影響到整個考試的情緒,要時刻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沉穩。在做題過程中運用平常做練習題時積累的技巧和經驗,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尋求簡便方法
對數量關系試題來說,速度十分重要。如果遇到比較簡單的推理題或運算題,采用心算可以節省時間,大多數運算題都有簡便的方法。因此看到題目后,不要盲目解題,而是先花一點時間去判斷有沒有簡便算法。花費這點時間是值得的,如果能夠找到簡便算法,會大大減少解題所用的時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視直覺思維
考試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針對一個問題想到了好幾種可能情況,或者覺得幾種答案都正確時,報考者往往會陷入沉思,猶豫不決,最后猜測一個答案。
TIPS: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采納最先想到的答案,也就是重視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以過去的體驗和知識水平為基礎產生的,比隨意猜測更有效。
備戰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只有對行測考試的內容和自身的情況有了清楚的了解,考試前應采取的備戰策略才能真正有效。行測考試涉及方面林林總總,切莫盲目復習。分清自己所擅長與不足的,考試的難點與易點,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特別提醒考生,在考前的準備工作中,以下的三大要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考前準備三大要點
認真閱讀和領會考試大綱
雖然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考試題型基本穩定,但每年的考試大綱都會對報考者有不同的要求,或是出現一些新的內容,這就需要報考者仔細地閱讀領會大綱的要求,嚴格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復習。
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第一步,對癥下藥,科學復習。除了積極、自信的應考心態外,還應對錄用公務員考試的性質和內容有一個基本了解,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準備復習。
第二步,進行必要的學習和練習。報考者需要通過一些相關知識的學習熟悉題型,明確每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題技巧。在考試前通過練習往年的真題和模擬題,可以幫助報考者掌握五個部分分段計時的要求和每個部分中的每道題的時間分配。
了解施測程序和方法
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材料分為兩部分:試題本和答題卡。報考者閱讀試題本上的試題,然后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的題號下所選的答案標號涂黑。不得在試題本上做任何記號。測試完畢后,答題卡統一電子閱讀計分。因此,參加考試時,報考者務必準備好兩只2B鉛筆和一塊橡皮。
針對行測考試內容的五大方面,分塊復習、各個擊破,是備戰階段非常有效的策略。
言語理解與表達
考查形式為片段閱讀和選詞填空。2008~2010年,總字數增加800多字,參考時間從30分鐘增加到35分鐘,對考生的信息處理和文字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備考建議
多留意主流媒體的報道,如《人民日報》《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新華網等,一方面熟悉閱讀理解類的題目的語言風格,培養語感;另一方面豐富自己關于文字材料背景的知識,提高解題速度和準度。現行考試中,要求考生達到230字,分的閱讀速度。
以真題為主要的復習材料,通過仔細揣摩,理解考試言語類題目的行文方式、出題思路等,尤其是近3年的真題,模擬題寧缺毋濫。
判斷推理
這部分有多種題型,近幾年中央機關錄用公務員考試中所考的主要是圖形推斷、定義判斷、類比推斷和邏輯判斷四種。
備考建議:
圖形判斷近年來有難度增大的趨勢,體現在圖形本身的多變性和圖形規律的復雜化。對考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常用圖形推理的思維方法外,更要靈活應用。
定義判斷,題量在1 0道左右,總體難度不大,從涉及內容來看,平時對法律、經濟、科技等專業知識要多加留意。另外,關鍵詞的理解和邏輯判斷的知識有助于考生快速作答。
類比推斷,2010年減少為5道題,題型多樣化。總體而言難度不大,備考者可通過平時對相關題目的多練習,鞏固知識,加深記憶,掌握最佳手段。
邏輯判斷部分,難度趨于穩定,題目數量保持在10道。在考查中不太涉及專業術語,對考生而言,復習重點在推理上,原則是“化繁為簡,思維至上,以不變應萬變。”
數量關系
公務員考試沿用了數字推理和數字運算兩種題型。數字推理考查報考者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和推斷能力,通常為數列形式:而數字運算重點在對題目理解和運算知識的綜合應用,計算量并不大。
備考建議:
數字推理題數量近3年來保持在5道,但難度增大。數字間的變化規律不僅表現在項與項之間,還加入了項數與項的關系,考生在復習中應多加練習。
數字運算要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盡可能多學習新題型,掌握新題型;重點掌握一些新變化對應題型的根本理論知識;學會使用排除法和代入法解題:反復練習,提高解題速度。
資料分析
通常先給出一組資料,可能是統計表、統計圖或一段文字,之后對應3~5個問題,答題內容來源于所給材料的圖表和文字。
備考建議:
資料分析是綜合性題目,題目難度不一。在平時練習中考生要注意訓練答題思路:答題的直接依據來自于試題所給材料,在應用背景知識的同時切記不要脫離資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依據個人經驗或非試題提供的同類信息做出判斷。
常識判斷
2009年恢復了考查范圍,不再以法律為主,考核范圍大,考點龐雜,是報考者比較難駕馭的部分。
備考建議:
在法律部分復習中,以憲法、行政法、刑法為主要考點,重點復習;
而其他學科知識,要注重與當下熱點相結合,除了傳統的時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學科,關注醫學、物理、武器設備、生物學等更廣泛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