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出臺十大措施服務重點企業用工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下發《關于全市就業服務機構進一步做好重點企業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出臺十大措施,服務重點企業用工。
措施一:動員和組織全市就業服務機構,切實做好大企業就業服務工作。
措施二:開展大企業用工需求和人力資源狀況調查活動。
措施三:組織開展大企業專場招聘活動。針對部分大項目、大企業急需用人的實際,及時組織大型專場招聘活動,每個縣市區至少舉辦2次大型專場招聘會,全市不少于30場,集中為大企業用工招聘員工。
措施四:建立大企業服務窗口。全市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在人力資源市場設立大企業服務窗口,常年為大企業提供用工服務。
措施五:強化企業宣傳。在報紙、網絡、廣播電視和《宜昌就業》等媒體刊物大力宣傳大企業在工資待遇、用工環境、人事管理、企業建設進展及發展前景等方面的情況,展示大企業風采。
措施六:建立大企業用人基地。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加強與黃岡、恩施、十堰、重慶、四川、貴州等省內外人力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間的信息溝通,建立雙向對接的渠道和機制,保證全市大企業的人力資源供應。
措施七:根據用工需求大力開展定向培訓。
措施八:把企業用工與三類重點人群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有機結合。
措施九:組織實施“百所職院進宜昌暨大型校企對接活動”。
措施十:幫助大企業做好員工招聘規劃工作。
(宜昌)
枝江:“提技能、給政策、搭平臺”促進青年就業創業
今年以來,湖北省枝江市積極組織創業技能培訓,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就業創業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新生代”農民工和農村青年實用人才就業創業,全市實現創業377人,帶動就業1 694人。
狠抓技能培訓,提高青年創業就業能力。開辦種植業、養殖業、服裝業、餐飲業、運輸業等10多個青年創業技能班,組織培訓本地農村青年實用人才400多名。培訓各類城鄉青年千余人。
加大政策扶持,推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照省、市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創業資金支持。為1名創業高校畢業生爭取到5000元田園小康項目資金;為5名大學生村官提供了3萬元創業資金支持;為48名回鄉創業大學生提供免息小額擔保貸款。推薦2名蔬菜種植專業戶青年參加全省“上海種都項目”培訓班;組織6名青年參加千里馬挖掘機項目培訓,幫助2人獲得購機優惠。
搭建就業平臺,幫助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就業。通過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送崗下鄉進村、企業技工洽談會等多種形式,促成就業538人。今年舉辦返鄉農民工“送崗位、送培訓、送信息、送信心”暨農村青年就業創業大型專場招聘會14場,提供電工、車工、操作工、營銷等崗位2800多個,全市1 500多名農村青年參加應聘,526人與企業達成就業協議。
(季培玉)
來鳳:三把“金鑰匙”開啟失業人員“致富門”
湖北省來鳳縣利用對失業人員加強針對性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搜集就業信息、挖掘就業崗位,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創業致富的三把“金鑰匙”,大力開展“解難題、辦實事、促就業”活動。截止目前,共培訓城鎮失業人員121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1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40多個,幫助140多名下崗職工開辦創業經營實體,帶動200多人就業。
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就業技能。對技能較低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家政服務專項技能培訓;對有一定技能基礎和自主創業能力的下崗失業人員,免費舉辦SYB創業培訓,鼓勵指導他們發揮特長,自主創業;以企業用工需求為導向,大力開展訂單培訓。
搜集就業信息,挖掘就業崗位。依托人事、工會、婦聯和共青團等組織,建立政企牽手就業推介機制,對縣內大中企業進行走訪,了解掌握用工需求;以駐廣東東莞、浙江義烏等勞務工作站為窗口,廣泛搜集外地用工信息,組織勞動力轉移;以開發縣內公益性崗位為補充,開發治安巡邏、保潔等方面的公益性崗位:以本地民族特色為依托,發掘就業資源,組織居家婦女參加織錦培訓,通過領料編織西蘭卡普、鞋墊等民族工藝品,500多名土家刺繡女走上居家就業之路,每月增加收入500元以上,繡出了一條產業路。
增加資金扶持,幫助創業致富。積極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創辦、領辦企業,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每年給予最高5萬元的零利率創業扶持小額貸款。對通過創業培訓創辦的企業,協調相關部門落實稅費減免政策,落實社保補貼政策,為企業招聘從業人員,對企業吸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開展技能培訓。
(李龍平陳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