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電影節適逢世博會期間,作為電影節的重要環節,電影交易市場于2010年6月 14日至1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西二館舉辦。本次電影交易市場吸引了來自動漫設計、電影拍攝、后期包裝、市場營銷等電影制作各個環節的的企業和機構。據悉,上海國際電影節自2007年起設獨立的電影市場后,深受業內人士的歡迎,每年的參展人次和參展影視企業都在不斷增長。據主辦方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統計,今年的電影交易市場約有6000多人次入場參觀,共接待專業買家800多人,達成成交意向700多項。
據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2009年上海電影節期間參展電影交易市場的影視公司有八九十個,今年更是達到了100多家,其中,海外展商占到40%左右,并吸引了來自韓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北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家電影機構和企業。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今年參展的兩部動漫電影頗受業內關注,一部是《猶太女孩在上海》,另一部是《馬蘭花》。《猶太女孩在上海》這部影片在百度上的相關搜索網頁達到2240萬,百度貼吧上的貼子量也有1萬多個。國際上對這部影片的關注度也很高,自從5月28日召開發布會后,國際上關于此片的報道已達到100多篇。目前已有5個國家和地區與片方洽談這部電影的購買事宜,這也說明現實主義題材的動漫電影很受市場歡迎。
電影版《奮斗》雖然還未開拍,一些海外片商紛紛爭相預購海外版權,其在業內受關注程度可見一斑。目前已有海外片商表示有意向購買電影版《奮斗》的海外版權。海外片商和電影《奮斗》的出品方就東南亞地區版權進行洽談,并預付了定金。此外韓國和日本公司也對電影版《奮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認為“奮斗”的精神與現在電影的主體觀眾十分契合,市場潛力很大。
樂視網、激動網等國內著名視頻網站在交易市場上頻頻簽下大單,其中包括獲得即將上映的《決戰剎馬鎮》《七小羅漢》等新片的網絡播放版權。除了現有的影院、電影頻道等,視頻網站、手機電影等新媒體逐步開始涉足電影發行,目前國內每年生產500部電影,但可以上院線的也就100部左右,更多非院線電影人們無法看到,新興媒體的介入恰好可以彌補這個發行空缺,非院線電影與新媒體合作能找到一種嶄新的雙贏模式。
此外,地方廣電集團旗下的電影企業,比如湖南電廣旗下的電廣傳媒帶參投影片《花木蘭》《趙氏孤兒》等參加市場交易展,目的是為了該企業的推廣品牌。德國、意大利、韓國、日本和北歐等展臺非常搶眼,不僅面積大,帶來的電影作品也是內容豐富,可謂琳瑯滿目。不少國際展臺打的都是“聯合牌”,如德國電影協會、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歐電影協會和韓國電影中心等,他們希望借助上海電影交易市場這一平臺,打開中國的電影市場。韓國較有實力的12家電影公司都來到電影交易市場,其中包括韓國希杰和Showbox等三大制片發行公司,基本上韓國的重要電影都出現在交易市場上。自2005年以來,繁榮的韓國本土電影市場逐漸萎縮,市場規模增速慢慢放緩。目前,韓國每年出口到中國的電影只有5部左右,而韓國電影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