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電影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中美電影合作的話語方式和博弈關系正發生著一些微妙變化
進入2010年,中美之間的電影合拍似乎突然進入了高潮:除了年初票房大賣的《全城熱戀》,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另外兩部中美合拍大片《諜海風云》和《功夫夢》雙雙隆重首映。接下來,還有迪斯尼謀劃已久的《歌舞青春》中國版……在合作更趨緊密的同時,雙方的博弈關系似乎也醞釀著新的變數。
新蜜月
今年來到上海電影節的好萊塢高層明顯較往年多,比如“米老鼠”的幾位高層——迪斯尼影視制作公司副總裁邁克爾·安德林(Michael Andreen)、國際制片公司行政副總裁/總經理杰森·里德(Jason Reed)和負責亞太區銷售、購片及合拍業務的副總裁甄超凡(Jo Yan)都出現在了上海,前兩位還擔任了今年電影節“中國電影項目創投”項目的培訓師。此外,一貫引人注目的好萊塢大佬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也出現在了電影節的紅毯和論壇上。
好萊塢對中國的熱情早已有之,一些大公司從上世紀末就開始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以韋恩斯坦兄弟為例,二人在2005年離開米拉麥克斯(Miramax)新組韋恩斯坦影業TWC(The Weinstein Company)之后,又在2006年發起了龍王朝公司(Dragon Dynasty),主要致力于將華語、亞洲電影引進北美音像市場。隨后在2007年,韋恩斯坦又建立了亞洲電影基金,計劃6年內在亞洲投資2.85億美元拍片,其中中美兩國的電影合拍是戰略重點。
此前,由于種種原因,TWC在中國的計劃并未如預期發展,其與亞洲電影基金運作的首個合拍項目《諜海風云》(Shanghai)在開機不久后就遇到了問題,影片的運作也一再延后。而在今年的電影節期間,這部姍姍來遲的中美合拍片終于正式首映。在經歷了一段磨合后,TWC加大了與華語電影界合作的馬力。
在韋恩斯坦來上海之前,TWC剛剛買下了由吳宇森和張家振監制的《劍雨江湖》在北美的版權,據悉該片有可能9月在北美與內地同步推出。韋恩斯坦還介紹說,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籌備《臥虎藏龍》的續集。此外,該公司剛剛買下了幾部華語作品的電影改編、翻拍權,其中包括胡金銓的一部電影,以及為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準備的《北京之鷹》(Beijing Eagle)。TWC駐北京的負責人近彼岸(Bey Logan)則表示,目前公司還在運作一部關于李小龍的電影,同樣計劃在內地完成全部拍攝。
與此同時,曾與中影合作過《寶葫蘆的秘密》的迪斯尼也在持續推進合拍業務,其《歌舞青春》中國版被公司寄予厚望。迪斯尼國際制片負責人里德表示,公司在中國的戰略是長遠的。不同于近年來福克斯等片廠在對外合拍中采取深入各地、拍攝當地“本土電影”的模式。
技術合作新變化
中美電影合作的不斷深入不限于制片,在技術等相關領域也有縱深發展。比如已經在中國經營了十多年的IMAX,公司的CEO理查德·格爾豐德(Richard Gelfond)表示2012年IMAX計劃在中國建成75家影院,此外公司還希望能夠通過IMAX的形式和渠道把更多的中國電影帶向世界——去年上海電影節期間,IMAX宣布將為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制作IMAX版。此外,作為電影節東道主之一的上海電影集團近日也宣布與全球最大的影視技術公司特藝集團(Technicolor)正式簽約成立合資公司,合作打造面向影視、廣告、動畫等行業的高科技基地,公司計劃主攻影視后期制作、動畫制作、膠片3D及游戲等相關業務。
好萊塢特效業近兩年的慘淡行情,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相關企業把目光轉向人力成本更低的中國。在今年上海電影節的展會上,曾負責《2012》等好萊塢大片的比可蒙多(Pixomondo)的展臺吸引了不少目光,公司在上海的負責人馬克(Marcus Roth)介紹說,比可蒙多在中國的公司去年 5月正式成立。公司目前發展很快,在北京、上海均有工作室,“上海這邊目前就已經有30多人,主要負責三維動畫部分的加工。”
重新設定合作角色
看上去中美電影合作順風順水,但雙方合作的深入也伴隨著一些罅隙。今年電影節的首場論壇就發生了所謂的“馮小剛炮轟韋恩斯坦”事件。曾為哥倫比亞工作多年的導演何平也對雙方之前的合作頗有微詞:“1997年前后我決定替哥倫比亞工作,負責其在中國的投資。”但合作并不順暢,“一方面海外發行不理想,另一方面,合作完成后,美方會給你一個很大的賬單,結果大陸賺的錢他們也拿走了。”
在目前中美的電影合作中,好萊塢還是占據著優勢地位,比如國內的發行代理費一般為10%-15%,而美國六大公司在全球的代理費會達到25%。此外,國際版權協議約定的6-7年的結算期,對于小本經營的內地電影來說也實在是長了點。此外,版權問題也是是影響中美雙方更深入合作的一個核心因素。一方面打擊盜版是美方永遠的話題,另一方面,“好萊塢八大公司在合拍中從來都要求全部的著作權,其他投資、合作方無論投入了多少,都只能得到一個幾年的分賬權。” 在合拍制片領域經驗豐富的內地導演黃建新認為這是雙方合作中存在的一個巨大障礙,“非常不平等,結果就是中國的電影最后不屬于中國。”
面對內地電影界提出的問題,杰森·里德承認迪斯尼在中國的發展遇到過很多問題,他表示公司也愿意加強溝通。至于談判細節方面的問題,里德認為雙方有效溝通的前提是制片人必須專業化,這樣才能實現有效對接。此外,里德表示迪斯尼也在嘗試不同的合作方式,尤其是在發行方面,根據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市場嘗試不同的運作方式。之前迪斯尼在中國制作的《寶葫蘆的秘密》就采取了內地主打影院、北美直接發行音像的復合運作模式。
中美電影合作在深化的同時產生新的爭議,表明雙方博弈中的地位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隨著經濟大環境的穩定發展和本地電影市場的突飛猛進,中國這邊的籌碼增多了,底氣自然也更足。何平就表示,未來和好萊塢的合作必須要更多保證華語電影自身的利益。
除了本土市場,開拓海外市場也是合作的初衷之一。保利博納于冬認為中國電影要在海外有收入,需要先耐心進行市場培殖:“首先應該用低價培養海外市場,只有讓中間的發行商賺錢,他們才會再買你的影片。其次是海外捆綁,就是在籌備時就把海外投資人綁在一起,不要拍完了才去找他們。”于冬認為,這一策略的基礎是中國本土電影的成長,“必須先把本土市場做好,這樣才能進而獲得海外市場。”
中美之間的合作雖有爭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雙方對彼此都有重要價值。在馮小剛看來,相比資金,目前好萊塢對華語電影最有用的還是技術,“投資現在沒有問題,但我們的技術還是差得特別多。”
除了技術,好萊塢在商業運作方面也有借鑒價值。黃建新認為,在電影工業和市場方面,好萊塢有全球最豐富的經驗,其中控制預算的一大秘訣在于盡量把大部分投資固定化,“再剩下一部分可控,這樣的預算與執行,非常透明有效。”這些成熟的管理、運作經驗都是中國需要大力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