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非誠勿擾》的定位應該是真人秀。不算舞美、硬件設備、演播廳,《非常勿擾》每期的錄制費在10萬以內。一期節目從策劃到播出需要一個月。節目的廣告費用在全國綜藝類節目里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業界傳聞,廣告費每期有800萬)。
選擇嘉賓有兩個基本標準:第一,希望各種各樣的人都要有,每個人能代表一個群體或者一種類型。第二,要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有個性。
我個人覺得中國電視會有很多真人秀節目出現。
做節目需要一點運氣和機緣巧合,多少有點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勁在里面。節目的內涵是逐步形成的。以我們對節目的理解和把握,《非誠勿擾》撐個兩三年沒有問題,時間太長了觀眾會有疲勞感。
相親節目很貼近老百姓,你可以在節目當中看到很多生活中的東西,包括人,包括話題——沒有美女是一種“貼近”,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是一種“貼近”,在臺上說生活中說的話也是“貼近”,主持人沒有作秀是“貼近”——很多東西結合起來就是貼近。
節目著力體現了80后、90后的愛情觀,涉及了很多社會話題,而非僅僅定位于談情說愛。我們希望能夠在導向正確的前提下,留出一點點空間讓男女嘉賓適度表達觀點和意見。
作為制作人,我們可以控制上什么樣的嘉賓,但嘉賓上臺后的表現非我們所能控制。
觀眾在看這個欄目的時候有一個疑問,因為嘉賓表現非常精彩,就讓人感覺演繹化色彩很濃。事實上,我們的攝制流程是沒有臺本的。我覺得寫臺本一定做不了這樣的節目,而且效果出不來。最好的控制方法是讓所選拔的人符合節目播出標準和要求,這比寫臺本好得多。
節目參考了大量其他節目,我看過幾十種國外的相親類節目,包括歐洲、美洲、日韓、澳大利亞、荷蘭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先看,觀摩吸收,最后消化,按照中國模式消化,然后做出自己的東西。
至于最近一些由節目引發的話題,我認為凡是做電視都是有尺度的,不會放任自流。在把握尺度的前提下要留出空間來。
我們有專門的宣傳機構,是負責整個頻道各種節目宣傳的,他們會跟欄目組制訂一個宣傳的方向。宣傳上,我們分好多塊,平媒、網絡和其他新媒體,多層次一起推動。
我們的團隊是純江蘇團隊,沒有臺灣人,也沒有湖南人。團隊成員都有2-3年工作經驗——判斷某個人是否適合上節目,和導演的節目制作經驗有很大關系,所以我們基本上沒有太多新手。
這個節目的上馬,從樣片策劃、制作到最后播出,中間改動幾乎不大。唯一有變化的就是樂嘉的功能變化——隨著他逐漸熟悉電視的運作后,我們允許他隨時發言。
《非誠勿擾》的推出跟江蘇衛視一貫走情感路線分不開。江蘇衛視的《人間》和選秀節目《絕對唱想》,都是《非誠勿擾》模式的源泉。
節目到現在為止,收視率還不錯。我們覺得這其中有如下幾個因素:內容界定上,《非誠勿擾》是一個娛樂、情感、社會話題融為一體的綜藝節目,在之前的綜藝類節目里比較少見;形式上,節目比較大的特點是打破平衡,在極度不平衡的情況下制造出沖突。還有主持人和專家風格的突破——孟非是非常特別的主持人,有主持民生新聞的背景,且亦正亦邪。樂嘉也不同于以往的心理專家,他特別有爆發力和表現欲。這兩個人一起產生的化學反應,超出預期。